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低温抗水SCR脱硝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92871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温抗水SCR脱硝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催化剂以二氧化钛为载体,锰氧化物为活性成分,添加钬氧化物、铈氧化物以及过渡金属氧化物为助催化剂;所述过渡金属氧化物为铁氧化物、钴氧化物、铜氧化物和钒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钛、锰、钬、铈、过渡金属的摩尔比为1∶(0.01~0.25)∶(0.001~0.01)∶(0.001~0.02)∶(0.01~0.0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温抗水SCR脱硝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添加多种稀土元素及过渡金属元素的氧化物,且合理设定催化剂中活性组分锰、各助剂组分的质量比,并采用超声加强的辅助手段,制备得到的低温抗水SCR脱硝催化剂,具有低起活温度,高催化活性、较宽反应温度窗口的特点,同时具有较强的抗水性能,应用更加广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温抗水SCR脱硝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催化剂领域,具体为一种低温抗水SCR脱硝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现有燃煤电站大部分已安装相应脱硝设施,烟气达到排放标准,非电行业则成为氮氧化物治理的重要领域。NH3-SCR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技术最成熟的烟气脱硝技术之一,催化剂为该技术的核心。目前商用催化剂多为V2O5-WO3/TiO2催化剂,其工作温度一般在300~400℃范围内。然而此类烟气的烟温一般在120℃~180℃,现有催化剂无法直接应用,提高催化剂的低温催化活性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锰基催化剂是目前研究较多、效果较好的一种低温脱硝催化剂。然而,锰基催化剂的耐硫耐水性差这一缺陷,导致其始终无法真正应用在脱硝治理领域。目前大部分锅炉均配有脱硫设施,出口烟气的含硫量一般在35mg/Nm3以下,对催化剂影响较小。此时,由于烟温较低,烟气中水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更为显著,提高催化剂的抗水性、催化活性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低起活温度,高催化活性、较宽反应温度窗口的低温抗水SCR脱硝催化剂,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方法简便、易于操作的低温抗水SCR脱硝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低温抗水SCR脱硝催化剂,以二氧化钛为载体,锰氧化物为活性成分,添加钬氧化物、铈氧化物以及过渡金属氧化物为助催化剂;所述过渡金属氧化物为铁氧化物、钴氧化物、铜氧化物和钒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钛、锰、钬、铈、过渡金属的摩尔比为1∶(0.01~0.25)∶(0.001~0.01)∶(0.001~0.02)∶(0.01~0.03)。其中,过渡金属为铁、钴、铜和钒的一种或几种。优选地,钛、锰、钬、铈、过渡金属的摩尔比为1∶(0.05~0.15)∶(0.002~0.008)∶(0.002~0.015)∶(0.005~0.02)。上述低温抗水SCR脱硝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1)按化学计量比称取二氧化钛、锰氧化物的前驱物、钬氧化物的前驱物、铈氧化物的前驱物、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前驱物;(2)将称好的前驱物都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在20~30℃下搅拌20~30min,转速为40~120r/min,再超声混合,超声频率为20~60kHz,获得活性组分混合液;(3)在二氧化钛中加入去离子水并持续搅拌,经过1~3h的混合后,获得质地均匀的二氧化钛泥团;(4)将活性组分混合液缓慢倒入二氧化钛泥团中,在40~120r/min的速率下搅拌3~5h,先后加入玻璃纤维、木棉、羧甲基纤维素、甘油,继续搅拌0.5~2h后,静置12~24h,控制去离子水、玻璃纤维、木棉、羧甲基纤维素、甘油的质量比为(230~310)∶(50~150)∶(2~8)∶(1~3)∶(4~16);(5)将步骤(4)所得泥料挤出,得到催化剂蜂窝体;(6)烘干成型坯体,在马弗炉中以5~15℃/d的升温速率,从20~25℃逐渐升温至100~110℃,并保持1~2天;(7)对烘干的成型坯体进行焙烧,先以0.2~0.5℃/min的速率升温至120~180℃并维持2~5h,以0.5~1℃/min的速率升温至200~400℃并维持2~4h,再以1~2℃/min的速率升温至400~600℃并维持4~6h,冷却后即获得低温抗水SCR脱硝催化剂。其中,步骤(1)中,锰氧化物的前驱物为硝酸锰、醋酸锰、一氧化锰或二氧化锰,钬氧化物的前驱物为醋酸钬、硝酸钬或氧化钬,铈氧化物的前驱物为硝酸铈或氧化铈。制备原理:基于锰系SCR催化剂优良的低温活性,通过组配多种稀土元素及过渡金属元素,改善其低温氧化还原性及表面酸性的关键理化性能。其中,增强的NH3吸附能力可有效削弱H2O分子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同时更多的活性位及中间物种NH2-的产生,极大的促进了催化剂低温催化活性。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显著性特点:1、添加多种稀土元素及过渡金属元素的氧化物,且合理设定催化剂中活性组分锰、各助剂组分的质量比,并采用超声加强的辅助手段,制备得到的低温抗水SCR脱硝催化剂,具有低起活温度,高催化活性、较宽反应温度窗口的特点,同时具有较强的抗水性能,应用更加广泛;2、该低温抗水SCR脱硝催化剂的起活温度T90最低可至150℃,能够在160~300℃条件下保持80%以上的脱硝效率,在较高浓度水(14vol.%)存在条件下,180℃时,仍可保持80%以上的脱硝效率;3、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简便,易于操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脱硝催化剂的脱硝性能曲线;图2是本专利技术脱硝催化剂的抗水性能曲线;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6的脱硝催化剂的原位红外测试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7的脱硝催化剂的原位红外测试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原料,均可从市场上购买得到。实施例1一种低温抗水SCR脱硝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1)按化学计量比称取4.5kg二氧化钛、0.147kg硝酸锰、0.011kg醋酸钬、0.016kg硝酸铈、0.216kg硝酸铁;(2)将称好的硝酸锰、醋酸钬、硝酸铈、硝酸铁都加入到200mL去离子水中,在20℃下搅拌20min,转速为40r/min,再超声混合,超声频率为20kHz,获得活性组分混合液;(3)在二氧化钛中加入1800mL去离子水并持续搅拌,经过1h的混合后,获得质地均匀的二氧化钛泥团;(4)将活性组分混合液缓慢倒入二氧化钛泥团中,在40r/min的速率下搅拌3h,先后加入玻璃纤维、木棉、羧甲基纤维素、甘油,继续搅拌0.5h后,静置12h,控制总的去离子水、玻璃纤维、木棉、羧甲基纤维素、甘油的质量比为230∶50∶2∶1∶4;(5)将步骤(4)所得泥料挤出,得到催化剂蜂窝体;(6)烘干成型坯体,在马弗炉中以5℃/d的升温速率,从20℃逐渐升温至100℃,并保持1天;(7)对烘干的成型坯体进行焙烧,先以0.2℃/min的速率升温至120℃并维持2~5h,以0.5℃/min的速率升温至200℃并维持2h,再以1℃/min的速率升温至400℃并维持4h,自然冷却至室温,即获得低温抗水SCR脱硝催化剂。实施例2一种低温抗水SCR脱硝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1)按化学计量比称取4.5kg二氧化钛、5.02kg醋酸锰、0.267kg硝酸钬、0.110kg氧化铈、0.419kg硝酸钴;(2)将称好的醋酸锰、硝酸钬、氧化铈、硝酸钴加入到600mL去离子水中,在30℃下搅拌30min,转速为120r/min,再超声混合,超声频率为60kHz,获得活性组分混合液;(3)在二氧化钛中加入1200mL去离子水并持续搅拌,经过3h的混合后,获得质地均匀的二氧化钛泥团;(4)将活性组分混合液缓慢倒入二氧化钛泥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温抗水SCR脱硝催化剂,其特征在于:以二氧化钛为载体,锰氧化物为活性成分,添加钬氧化物、铈氧化物以及过渡金属氧化物为助催化剂;所述过渡金属氧化物为铁氧化物、钴氧化物、铜氧化物和钒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钛、锰、钬、铈、过渡金属的摩尔比为1∶(0.01~0.25)∶(0.001~0.01)∶(0.001~0.02)∶(0.01~0.0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温抗水SCR脱硝催化剂,其特征在于:以二氧化钛为载体,锰氧化物为活性成分,添加钬氧化物、铈氧化物以及过渡金属氧化物为助催化剂;所述过渡金属氧化物为铁氧化物、钴氧化物、铜氧化物和钒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钛、锰、钬、铈、过渡金属的摩尔比为1∶(0.01~0.25)∶(0.001~0.01)∶(0.001~0.02)∶(0.01~0.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温抗水SCR脱硝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金属为铁、钴、铜和钒的一种或几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温抗水SCR脱硝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钛、锰、钬、铈、过渡金属的摩尔比为1∶(0.05~0.15)∶(0.002~0.008)∶(0.002~0.015)∶(0.005~0.0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温抗水SCR脱硝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1)按化学计量比称取二氧化钛、锰氧化物的前驱物、钬氧化物的前驱物、铈氧化物的前驱物、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前驱物;
(2)将称好的前驱物都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在20~30℃下搅拌20~30min,再超声混合,获得活性组分混合液;
(3)在二氧化钛中加入去离子水并持续搅拌,经过1~3h的混合后,获得质地均匀的二氧化钛泥团;
(4)将活性组分混合液缓慢倒入二氧化钛泥团中,在40~120r/r/min的速率下搅拌3~5h,先后加入玻璃纤维、木棉、羧甲基纤维素、甘油,继续搅拌0.5~2h后,静置12~24h;
(5)将步骤(4)所得泥料挤出,得到催化剂蜂窝体;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亚平吴鹏沈凯肖睿李国波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