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宋红刚专利>正文

一种自脱油式含油废气连续吸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2824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脱油式含油废气连续吸油装置,属于含油废气处理技术领域,一种自脱油式含油废气连续吸油装置,可以实现通过高密度层叠设置的吸油纤维簇对废气中的油污进行吸附过滤,同时利用偏重储油球的分布特点来主动制造吸油量的差异,然后基于含油量差异带来的重量分布不均作为驱动力,迫使吸油纤维簇在乳化脱油球内出现下沉动作,从而触发乳化液的释放和补充,利用乳化液在吸油纤维簇上蔓延时对油污进行乳化脱附并沿吸油纤维簇滑落回收,然后吸油纤维簇复位后吸油能力也得以恢复,继续吸附油污等待下一轮的乳化脱油,可以实现对含油废气的连续吸附,利用自主脱油来大幅提升对含油废气的吸油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脱油式含油废气连续吸油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含油废气处理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自脱油式含油废气连续吸油装置。
技术介绍
工业生产中常产生含油废气,如现有的印染整理、石油化工、涂料等领域,在加工过程中会排放出还有烟尘、油渍等高浓度的有机废汽,如汽油、石脑油和苯等,不但浪费资源,而且污染环境,并留下重大的火灾或爆炸隐患。对于含油废气的处理,业界常先将油气转相为液态再对其进行处理。例如在专利申请号为“200620077362.1”的专利申请文件中公开了一种含油废气的除油装置,有容器,容器内设置核桃壳填料层,核桃壳填料层上方设置雾化喷淋装置,核桃壳填料层下方设置含油废气进口,核桃壳填料层下方设置循环水箱。本技术利用核桃壳表面对油的吸附作用,捕捉含油废气中的油,从而达到净化含油废气的目的。该技术可有效洁净空气,安全环保,不消耗能源,无二次污染。本技术净化含油废气效果显著,简单、可靠、实用。然而,该技术中使用的核桃壳为农副产品,其产量少,购买渠道少,供货量产量影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用价值不大。且将核桃壳作为填料层,当填料层的吸油量达到饱和,则需更换填料层,在这过程中耗费的生产物料成本与人工成本较大,不适宜大规模推广。废气中包含的油污由于其黏稠的液体特性,容易对过滤设备造成很大的伤害,因此在对油污进行处理时,一般先采用人工淋水或者简易的一些设备进行吸附处理,效率低下的同时也会造成水资源浪费,并且对油污的吸附效果较差,往往废气仍然会存在大量未被吸附的油污,容易堵塞下一工序的过滤设备甚至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脱油式含油废气连续吸油装置,它可以实现通过高密度层叠设置的吸油纤维簇对废气中的油污进行吸附过滤,同时利用偏重储油球的分布特点来主动制造吸油量的差异,然后基于含油量差异带来的重量分布不均作为驱动力,迫使吸油纤维簇在乳化脱油球内出现下沉动作,从而触发乳化液的释放和补充,利用乳化液在吸油纤维簇上蔓延时对油污进行乳化脱附并沿吸油纤维簇滑落回收,然后吸油纤维簇复位后吸油能力也得以恢复,继续吸附油污等待下一轮的乳化脱油,可以实现对含油废气的连续吸附,利用自主脱油来大幅提升对含油废气的吸油效果。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自脱油式含油废气连续吸油装置,包括吸油反应釜,所述吸油反应釜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出气管和进气管,所述吸油反应釜中心处设有中空导管网,所述中空导管网的节点处镶嵌连接有乳化脱油球,且两者相连通,所述吸油反应釜左右内壁上均镶嵌连接有多根均匀分布的吸油纤维簇,且左右之间的吸油纤维簇交错分布,且吸油纤维簇靠近中空导管网一端延伸至乳化脱油球内侧,所述乳化脱油球内固定连接有与吸油纤维簇贴合的隔液板,所述乳化脱油球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弹性蓄液块,所述吸油反应釜上端还固定连接有进液管,且进液管延伸至吸油反应釜内与中空导管网连通,所述吸油反应釜为内部具有中空夹层的双层结构,所述吸油反应釜下端还固定连接有与中空夹层连通的回收管。进一步的,所述吸油纤维簇包括一体连接的主吸油纤维杆和内动脱油杆,所述主吸油纤维杆与吸油反应釜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内动脱油杆位于乳化脱油球内,所述乳化脱油球上开设有与内动脱油杆相匹配的压移槽,所述主吸油纤维杆上端固定连接有多根均匀分布的分散导油杆,所述分散导油杆上端固定连接有偏重储油球,主吸油纤维杆起到主吸附油污的作用,内动脱油杆用来触发乳化液的释放和补充动作,分散导油杆一方面进一步扩大主吸油纤维杆的吸油面积,另一方面可以将主吸油纤维杆上的油污部分转移至偏重储油球内进行储存,从而利用吸油差异制造出重力不均的触发动力。进一步的,所述主吸油纤维杆和内动脱油杆内均镶嵌连接有一体的主移液纤维束,所述分散导油杆内镶嵌连接有延伸至偏重储油球内的副移液纤维束,且副移液纤维束与主移液纤维束一体连接,主移液纤维束和副移液纤维束起到传递乳化液的作用,进而对主吸油纤维杆、内动脱油杆和分散导油杆上吸附的油污进行乳化处理,从而实现脱油恢复其吸油能力,而内嵌于主吸油纤维杆、内动脱油杆和分散导油杆内可以减少乳化液的脱落流失,最大限度的利用乳化液充分对油污进行处理。进一步的,所述主吸油纤维杆、内动脱油杆和分散导油杆均采用吸油材料制成,所述主移液纤维束和副移液纤维束均采用吸水材料制成。进一步的,所述偏重储油球均采用吸油性比吸油纤维簇好的吸油材料制成,且沿靠近乳化脱油球的方向上尺寸依次增加,偏重储油球可以主动从吸油纤维簇吸附来油污进行储存,同时因为尺寸的差异可以形成吸油量的差异,从而越靠近乳化脱油球的偏重储油球吸油量越多,重量也越大,使得吸油纤维簇靠近乳化脱油球一端逐渐变沉触发下沉动作。进一步的,所述内动脱油杆上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指形通堵棒,所述隔液板上开设有多个与指形通堵棒相匹配的漏液孔,所述指形通堵棒自上至下直径逐渐增大,且指形通堵棒的最大直径与漏液孔的内径相匹配。进一步的,所述分散导油杆上端镶嵌连接有多个与指形通堵棒相对应的公磁铁,所述漏液孔下侧壁镶嵌连接有与公磁铁相匹配的母磁铁,利用母磁铁和公磁铁的磁吸力来保证指形通堵棒可以对漏液孔进行高度的密封,防止乳化液从隔液板上侧出现泄漏会持续向其下侧补充,进而导致补充过多从压移槽流失。进一步的,所述内动脱油杆下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吸液纤维针,且吸液纤维针延伸至内动脱油杆内与主移液纤维束一体连接,通过吸液纤维针有助于内动脱油杆对弹性蓄液块进行挤压,迫使弹性蓄液块释放出充足的乳化液,并沿着吸液纤维针转移至主移液纤维束上,进而实现后续的转移对油污进行处理。进一步的,所述吸油纤维簇向上倾斜15-30度,且同一侧的吸油纤维簇上下之间同样交错分布,吸油纤维簇的倾斜角度有助于乳化液的转移和脱油后的回收,同时在一定的空间内可以提高吸油纤维簇的长度,增加与废气的接触面积,对油污的吸附效果具有一定的提升,而上下交错分布可以提高与废气接触的充分性,不易出现漏吸现象。3.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方案可以实现通过高密度层叠设置的吸油纤维簇对废气中的油污进行吸附过滤,同时利用偏重储油球的分布特点来主动制造吸油量的差异,然后基于含油量差异带来的重量分布不均作为驱动力,迫使吸油纤维簇在乳化脱油球内出现下沉动作,从而触发乳化液的释放和补充,利用乳化液在吸油纤维簇上蔓延时对油污进行乳化脱附并沿吸油纤维簇滑落回收,然后吸油纤维簇复位后吸油能力也得以恢复,继续吸附油污等待下一轮的乳化脱油,可以实现对含油废气的连续吸附,利用自主脱油来大幅提升对含油废气的吸油效果。(2)吸油纤维簇包括一体连接的主吸油纤维杆和内动脱油杆,主吸油纤维杆与吸油反应釜内壁固定连接,内动脱油杆位于乳化脱油球内,乳化脱油球上开设有与内动脱油杆相匹配的压移槽,主吸油纤维杆上端固定连接有多根均匀分布的分散导油杆,分散导油杆上端固定连接有偏重储油球,主吸油纤维杆起到主吸附油污的作用,内动脱油杆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脱油式含油废气连续吸油装置,包括吸油反应釜(1),所述吸油反应釜(1)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出气管(3)和进气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反应釜(1)中心处设有中空导管网(7),所述中空导管网(7)的节点处镶嵌连接有乳化脱油球(8),且两者相连通,所述吸油反应釜(1)左右内壁上均镶嵌连接有多根均匀分布的吸油纤维簇(4),且左右之间的吸油纤维簇(4)交错分布,且吸油纤维簇(4)靠近中空导管网(7)一端延伸至乳化脱油球(8)内侧,所述乳化脱油球(8)内固定连接有与吸油纤维簇(4)贴合的隔液板(9),所述乳化脱油球(8)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弹性蓄液块(15),所述吸油反应釜(1)上端还固定连接有进液管(6),且进液管(6)延伸至吸油反应釜(1)内与中空导管网(7)连通,所述吸油反应釜(1)为内部具有中空夹层的双层结构,所述吸油反应釜(1)下端还固定连接有与中空夹层连通的回收管(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脱油式含油废气连续吸油装置,包括吸油反应釜(1),所述吸油反应釜(1)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出气管(3)和进气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反应釜(1)中心处设有中空导管网(7),所述中空导管网(7)的节点处镶嵌连接有乳化脱油球(8),且两者相连通,所述吸油反应釜(1)左右内壁上均镶嵌连接有多根均匀分布的吸油纤维簇(4),且左右之间的吸油纤维簇(4)交错分布,且吸油纤维簇(4)靠近中空导管网(7)一端延伸至乳化脱油球(8)内侧,所述乳化脱油球(8)内固定连接有与吸油纤维簇(4)贴合的隔液板(9),所述乳化脱油球(8)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弹性蓄液块(15),所述吸油反应釜(1)上端还固定连接有进液管(6),且进液管(6)延伸至吸油反应釜(1)内与中空导管网(7)连通,所述吸油反应釜(1)为内部具有中空夹层的双层结构,所述吸油反应釜(1)下端还固定连接有与中空夹层连通的回收管(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脱油式含油废气连续吸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纤维簇(4)包括一体连接的主吸油纤维杆(401)和内动脱油杆(402),所述主吸油纤维杆(401)与吸油反应釜(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内动脱油杆(402)位于乳化脱油球(8)内,所述乳化脱油球(8)上开设有与内动脱油杆(402)相匹配的压移槽,所述主吸油纤维杆(401)上端固定连接有多根均匀分布的分散导油杆(403),所述分散导油杆(403)上端固定连接有偏重储油球(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脱油式含油废气连续吸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吸油纤维杆(401)和内动脱油杆(402)内均镶嵌连接有一体的主移液纤维束(13),所述分散导油杆(403)内镶嵌连接有延伸至偏重储油球(10)内的副移液纤维束(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红刚
申请(专利权)人:宋红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