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2782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筷子,其包含两杆体及两弹性组件。两杆体位于同一假想平面上,各杆体具有一公筷端、一就口端、及一夹取部。夹取部凸出形成于公筷端。各弹性组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杆体。借由夹取部作为公筷夹取公盘中的菜,且以就口端夹取食物送入口中;因公筷端的外型与就口端有所区别,故使用者不会不慎将夹取部放入口中。借此,使用者能以一双筷子同时作为公筷与私筷使用,增加用餐便利性且省去排队使用公筷的等候时间。并且,借由弹性组件连接两杆体,使两杆体固定于同一平面上,借此使用时前后不移位,左右不错位,筷身不脱离,置筷不滚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筷子
本技术涉及一种餐具,尤指一种筷子。
技术介绍
筷子是中国的传统特色文化之一,专利技术至今已近四千年的历史,目前全球约有二十亿人口在使用筷子,因此常态在市面上流通的筷子保守估计应该在五十亿双以上。传统筷子的使用方式是以筷尖夹取食物后,放入口中用唇含住再拖出筷尖,将食物留在口中咀嚼吞咽,所以一定会接触到个人的口水唾液,甚舔筷咬筷的使用情形也经常可见。因此,基于用餐礼仪与饮食卫生考虑,用餐时通常备有公筷用以夹取公盘上的菜肴至个人的碗盘中,随后再换用个人的私筷来夹取菜肴送入口中。另外,在吃火锅涮肉片时同样也因卫生考虑,通常会生食熟食分开用两双筷子夹取。以上两种情况,使得每个人在用餐时皆须不断的替换使用不同的筷子,不仅相当不便,同时也会因排队等候使用公筷/生食筷,而使得取菜时间拉长导致菜肴失去原本的美味。此外,传统的一双筷子是两支相互独立,因此在替换放置时容易因桌面倾斜或放置处不稳固而滚动掉落,造成用餐时额外的麻烦。再者,为了增加摩擦力以利于夹取食物,部分筷子会在夹取端设置有防滑纹路;而由于传统筷子使用时两支不会每次都以固定的面接触食物,因此防滑纹路通常会360度地环绕于夹取端的侧环面。如此一来,会造成在抽取筷子离口时,磨擦到嘴唇甚至牙齿产生不舒服的感觉。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前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及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筷子,其能让使用者以一双筷子同时作为公筷与私筷使用,增加用餐便利性且省去排队使用公筷的等候时间。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设计一种筷子,其中包含:两杆体,其位于同一假想平面上;各该杆体的两端分别为一公筷端及一就口端;各该杆体包含有一夹取部,该夹取部凸出形成于该公筷端;两弹性组件,各该弹性组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该两杆体。进一步而言,所述的筷子,其中该两弹性组件与该两杆体位于同一该假想平面上,且各该弹性组件包含有两弹性体;各该弹性体呈长条状,且各该弹性体的两端分别为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两弹性体的两第一端相互连接;该两弹性体的两第二端分别连接于该两杆体;该两弹性体之间形成一夹角,该夹角小于180度。进一步而言,所述的筷子,其中各该弹性体弧型延伸,且该两弹性体朝向彼此弧凸。进一步而言,所述的筷子,其中各该弹性体直线延伸。进一步而言,所述的筷子,其中各该弹性体弧型延伸,且该两弹性体分别朝向该两杆体弧凸。进一步而言,所述的筷子,其中该两弹性组件与该两杆体位于同一该假想平面上;各该弹性组件的该两第一端的连接处连接于另一该弹性组件的该两第一端的连接处。进一步而言,所述的筷子,其中各该弹性组件为一弹簧。进一步而言,所述的筷子,其中,该两杆体的两就口端面向彼此的一面上,以及该两杆体的两夹取部面向彼此的一面上,分别形成有多个防滑纹路。进一步而言,所述的筷子,其中各该杆体的该夹取部自各该杆体的该公筷端沿垂直于该两杆体的间隔方向延伸成片状。进一步而言,所述的筷子,其中各该杆体的进一步包含有一主杆,其连接于该两弹性组件;两端杆,其分别能分离地连接于该主杆的两端;该公筷端及该就口端分别形成于该两端杆上。由于两杆体受到两弹性组件的定位连接,因此而不会相对转动;如此一来,便能仅设置防滑纹路于内侧,而其他面则做成光滑平顺的表面,借此不会因磨擦到嘴唇甚至牙齿而产生不舒服的感觉。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借由使杆体的两端分为一公筷端及一就口端,并于公筷端上形成有夹取部用以作为公筷夹取公盘中的菜肴至个人的碗盘中,且以就口端将食物送入口中;且因夹取部而使公筷端的外型与就口端有所区别而容易区分,故使用者不会不慎将夹取部放入口中。借此,使用者能以一双筷子同时作为公筷与私筷使用,增加用餐便利性且省去排队使用公筷的等候时间。并且,借由弹性组件连接两杆体,使两杆体固定于同一平面上,借此使用起来前后不移位,左右不错位,筷身不脱离掉落,置筷不滚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组件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前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前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前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前视图。图7为本技术的第五实施例的前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配合图式及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请参考图1及图2,本技术的筷子包含有两杆体10及两弹性组件20。两杆体10位于同一假想平面上。各杆体10的两端分别为一公筷端11及一就口端12,且各杆体10包含有一夹取部13,夹取部13凸出形成于公筷端11上。在较佳实施例中,夹取部13自各杆体10的公筷端11沿垂直于两杆体10的间隔方向延伸成片状。换言之,夹取部13呈桨形;借由面积较大船桨状平面造型,能更方便于取用远程或形状圆滑不易夹制的食物(如鸟蛋、丸子、海蔘、粉皮…),并且因为造型特殊而且不适就口,所以很容易跟就口端12区隔分辨,因此能避免不慎将夹取部13送入口中。但夹取部13的外型不以桨形为限,而可以是任意利于夹取的形状。在较佳实施例中,各杆体10的进一步包含有一主杆14及两端杆15。两端杆15分别能分离地连接于主杆14的两端,且公筷端11及就口端12分别形成于两端杆15上。借此可替换使用来达到卫生以及环保的功效。此外,在较佳实施例中,两杆体10的两就口端12面向彼此的一面上形成有多个防滑纹路16,且两杆体10的两夹取部13面向彼此的一面上同样形成有多个防滑纹路16,借此可以增加夹取食物时的摩擦力,使用餐更便利;并且防滑纹路16仅形成于两杆体10的内侧,因此可以避免摩擦到嘴唇甚至牙齿,使用上较舒适。再者,各杆体10的表面凹设形成有多个手握槽17,借此能有利于握持而不会滑动,且更有助于西方人或者是不擅长使用筷子的使用者使用。请进一步参考图2及图3。各弹性组件2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杆体10,且具体来说是连接于杆体10的主杆14。两弹性组件20与两杆体10位于同一该假想平面上,且各弹性组件20包含有两弹性体21,各弹性体21呈长条形,可以是长条形片体也可以是一般截面为圆形的长条体。各弹性体21的两端分别为一第一端211及一第二端212。两弹性体21的两第一端211相互连接,且两弹性体21的两第二端212分别连接于两杆体10,并且两弹性体21之间形成一夹角,该夹角小于180度。换言之,两弹性体21相互连接呈V字形,且两弹性体21的两第一端211位于V字形的弯折处,且两弹性体21的两第二端212之间形成有V字形的开口。此外,两弹性组件20可以是V字形的开口背向彼此,也可以是V字形的开口朝向彼此。请参考图3,在第一实施例中各弹性体21弧型延伸,且两弹性体21朝向彼此弧凸。请参考图4,在第二实施例中各弹性体21A直线延伸。请参考图5,在第三实施例中各弹性体21B弧型延伸,且两弹性体21B分别朝向两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筷子,其特征在于,包含/n两杆体,其位于同一假想平面上;各该杆体的两端分别为一公筷端及一就口端;各该杆体包含有一夹取部,该夹取部凸出形成于该公筷端;/n两弹性组件,各该弹性组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该两杆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筷子,其特征在于,包含
两杆体,其位于同一假想平面上;各该杆体的两端分别为一公筷端及一就口端;各该杆体包含有一夹取部,该夹取部凸出形成于该公筷端;
两弹性组件,各该弹性组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该两杆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筷子,其特征在于,该两弹性组件与该两杆体位于同一该假想平面上,且各该弹性组件包含有
两弹性体;各该弹性体呈长条状,且各该弹性体的两端分别为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两弹性体的两第一端相互连接;该两弹性体的两第二端分别连接于该两杆体;该两弹性体之间形成一夹角,该夹角小于180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筷子,其特征在于,各该弹性体弧型延伸,且该两弹性体朝向彼此弧凸。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筷子,其特征在于,各该弹性体直线延伸。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筷子,其特征在于,各该弹性体弧型延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锦洲
申请(专利权)人:硕麒企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