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向乳头括约肌切开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2590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向乳头括约肌切开刀。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外套管、设置于外套管上的电刀机构和设置在外套管内部的导丝通道、造影剂通道,外套管前端为圆锥状并设有开口,导丝通道、造影剂通道的主体部为互相平行的腔体,切开刀的两根金属丝之间设置连接杆,金属丝长度调节机构连接在灵根金属丝的尾端,金属丝角度调节机构连接在其中一根电刀金属丝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前端的两根切开刀金属丝,通过移动滑动手柄,实现切开刀金属丝的转动,进而控制两根导丝之间的距离,使两根切开刀导丝分别接近乳头括约肌9点及0点方向的切开,降低术后胰腺炎发生率。通过向左旋转十二指肠镜,可对十二指肠环形皱襞产生挤压作用,增大视野的同时,避免十二指肠皱襞的电灼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向乳头括约肌切开刀
本专利技术涉及胆胰管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多向乳头括约肌切开刀。
技术介绍
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附件的不断完善,目前十二指肠镜技术(ERCP)已然成为诊断和治疗肝胆胰疾病的重要措施,包括胆总管结石、胆管损伤、胆管狭窄、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等。该技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安全系数高、恢复快等优点。其直视下观察,能发觉常规肝胆脾胰CT、超声以及磁共振等检查所不能发现的肝胆胰疾病,同时进行治疗,如十二指肠乳头炎、乳头狭窄、乳头旁憩室、十二指肠乳头过长、胆胰合流异常等。ERCP治疗肝胆胰疾病虽然具有上述优点,但是其操作难度系数相对较高。ERCP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胰胆管成功的选择性插管及乳头括约肌切开,部分患者因插管失败直接导致ERCP手术失败。反复的十二指肠乳头插管不仅延长的手术时间,增加了手术风险,而且容易诱发急性胰腺炎,进而增加治疗费用,延长住院时间,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并且存在一定的死亡率。临床上,为了提升ERCP手术中乳头插管的成功率,常常使导丝辅助乳头括约肌切开刀进行胆管插管或胰管占据法进行胆管插管。目前临床应用的乳头括约肌切开刀管身呈圆柱形,头端呈圆锥状,切开刀头端开口,通过导丝进行插管或造影。胆管插管时先将乳头括约肌切开刀插入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共同通道内,再经乳头切开刀置入斑马导丝,通过调节乳头切开刀头端的方向,将导丝置入胆管或胰管内,然后拉紧导丝,使其头端呈弓形,实施乳头括约肌切开。该乳头括约肌切开刀存在以下不足:1.乳头切开刀头端开口呈圆锥状,将乳头括约肌切开刀插入十二指肠乳头共同通道存在一定的难度,乳头括约肌切开刀以直接置入胆管或胰管内,尤其是对于单孔型开口的十二指肠乳头,而且反复的插管,容易导致十二指肠乳头水肿,增加插管的难度及术中出血、术后胰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2.乳头括约肌切开刀的切开方向可调范围较小,拉紧金属丝后,金属丝多位于乳头12点方向,切开部位距离十二指肠乳头1点方向过近,容易导致胰管括约肌乳头水肿,并发术后胰腺炎;3.部分患者十二指肠乳头被十二指肠环形皱襞遮挡,导致十二指肠乳头观察不清,使用乳头括约肌切开过程中容易引起十二指肠皱襞的灼伤,甚至有发生肠壁坏死及穿孔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多向乳头括约肌切开刀。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一种多向乳头括约肌切开刀,包括外套管、设置于外套管上的电刀机构和设置在外套管内部的导丝通道、造影剂通道,所述外套管前端为圆锥状并设有开口,导丝通道、造影剂通道的主体部为互相平行的腔体,切开刀包括第一电刀金属丝、第二电刀金属丝、连接杆、金属丝长度调节机构和金属丝角度调节机构,所述第一电刀金属丝和第二电刀金属丝的头端均系在外套管上,另一端通过第二管段中部侧壁的通过孔进入到外套管内部的金属丝通道内,所述第一电刀金属丝和第二电刀金属丝之间设置所述连接杆,所述金属丝长度调节机构连接在第一电刀金属丝和第二电刀金属丝的尾端,所述金属丝角度调节机构连接在其中一根电刀金属丝上。进一步地,所述外套管包括第一管段、第二管段和第三管段,所述第三管段的侧壁设有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与导丝通道相连,所述第二接头与造影剂通道相连;所述第二管段为四通道管,其内部开设连接第一通道的第三通道和连接第二通道的第四通道,第五通道和第六通道分别为容纳第一电刀金属丝和第二电刀金属丝的金属丝通道;所述第三管段为四通道管,其内部开设连通第三通道的第七通道、连接第四通道的第八通道、连接第五通道的第九通道和连接第六通道的第十通道,所述第一接头与第七通道相连,所述第二接头与第八通道相连;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进入人体,所述第三管段位于人体外部。进一步地,所述金属丝长度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九通道和第十通道内的金属连杆、设置在第三管段内部的滑轮以及切开刀手柄,第九通道和第十通道内的金属连杆上端分别与第一电刀金属丝和第二电刀金属丝相连,下端与绕过滑轮的电刀金属丝相连,切开刀手柄通过切开刀连杆与滑轮轴相连;所述金属丝角度调节机构包括滑动手柄和滑动手柄连接杆,所述滑动手柄通过滑动手柄连接杆与其中一根电刀金属丝的金属连杆相连。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管段的外壁还设有套接在其上的用于旋转导管的柱形手柄,柱形手柄两端设有手柄环,所述柱形手柄设有纵行裂口,所述滑动手柄设置在其中。进一步地,切开刀连杆尾端与切开刀手柄相连,金属杆侧壁上有电刀连接接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孔和第二侧孔开设位置高度相同,距离头部顶端均为3mm,锥形头端全长10mm。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段表面涂有亲水涂层。进一步地,造影导管的外径均为7Fr。进一步地,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存在相交的部分,相交线的长度小于导丝的外径,所述第七通道和第八通道的规格与其相同。进一步地,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的直径为1mm,电刀金属丝通道0.7mm,头端电刀金属丝长度2cm,金属丝直径0.5mm,金属丝连杆1cm。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头端管体呈锥形,头端设有开口,表面涂有亲水涂层,更容易进入十二指肠乳头共同通道内,或直接进入胆管和胰管内,而且对乳头黏膜无损伤;2.本专利技术头端管体呈锥形,头端设有开口,表面涂有亲水涂层,更容易通过狭窄胆管;3.本专利技术头端含有两根切开刀金属丝,金属丝之间后连杆,通过移动滑动手柄,实现切开刀金属丝的转动,进而控制两根导丝之间的距离。4.本专利技术金属丝Ⅰ移动范围位于乳头9-12之间,能远离1点方向,避免胰管损伤,降低术后胰腺炎发生率。5.本专利技术头端含有两根切开刀金属丝,拉紧金属丝并向左旋转十二指肠镜,金属丝Ⅱ向上移动,可对十二指肠环形皱襞产生挤压作用,增大视野的同时,可避免十二指肠皱襞的电灼损伤。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二管段截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拉动切开刀手柄后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外套管前端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工作状态时的状态示意图。图中:101、导丝通道;102、造影剂通道;201、第一通过孔;202、第二通过孔;203、第三通过孔;204、第四通过孔;205、第一电刀金属丝;206、第二电刀金属丝;207、连接杆;301、第一接头;302、第二接头;303、滑动手柄;304、滑动手柄连接杆;305、滑轮;306、切开刀手柄;307、切开刀连杆;308、电刀连接接头;309、手柄环;310、柱形手柄;311、第五通道;312、第六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向乳头括约肌切开刀,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管、设置于外套管上的电刀机构和设置在外套管内部的导丝通道、造影剂通道,所述外套管前端为圆锥状并设有开口,导丝通道、造影剂通道的主体部为互相平行的腔体,切开刀包括第一电刀金属丝、第二电刀金属丝、连接杆、金属丝长度调节机构和金属丝角度调节机构,所述第一电刀金属丝和第二电刀金属丝的头端均系在外套管上,另一端通过第二管段中部侧壁的通过孔进入到外套管内部的金属丝通道内,所述第一电刀金属丝和第二电刀金属丝之间设置所述连接杆,所述金属丝长度调节机构连接在第一电刀金属丝和第二电刀金属丝的尾端,所述金属丝角度调节机构连接在其中一根电刀金属丝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向乳头括约肌切开刀,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管、设置于外套管上的电刀机构和设置在外套管内部的导丝通道、造影剂通道,所述外套管前端为圆锥状并设有开口,导丝通道、造影剂通道的主体部为互相平行的腔体,切开刀包括第一电刀金属丝、第二电刀金属丝、连接杆、金属丝长度调节机构和金属丝角度调节机构,所述第一电刀金属丝和第二电刀金属丝的头端均系在外套管上,另一端通过第二管段中部侧壁的通过孔进入到外套管内部的金属丝通道内,所述第一电刀金属丝和第二电刀金属丝之间设置所述连接杆,所述金属丝长度调节机构连接在第一电刀金属丝和第二电刀金属丝的尾端,所述金属丝角度调节机构连接在其中一根电刀金属丝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乳头括约肌切开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包括第一管段、第二管段和第三管段,所述第三管段的侧壁设有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与导丝通道相连,所述第二接头与造影剂通道相连;
所述第二管段为四通道管,其内部开设连接第一通道的第三通道和连接第二通道的第四通道,第五通道和第六通道分别为容纳第一电刀金属丝和第二电刀金属丝的金属丝通道;
所述第三管段为四通道管,其内部开设连通第三通道的第七通道、连接第四通道的第八通道、连接第五通道的第九通道和连接第六通道的第十通道,所述第一接头与第七通道相连,所述第二接头与第八通道相连;
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进入人体,所述第三管段位于人体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乳头括约肌切开刀,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丝长度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九通道和第十通道内的金属连杆、设置在第三管段内部的滑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诚杨玉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