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双通道高效传输的荧光内窥镜成像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内窥镜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双通道高效传输的荧光内窥镜成像系统。
技术介绍
内窥镜作为临床医学中不可或缺的医疗器械之一,不仅大幅度降低了医生的手术难度,提高了手术精准度,而且降低了患者在术中的损伤程度,进一步满足了医疗技术的需求,推动了医学领域的快速发展。随着内窥镜在临床医学中的广泛应用,其种类呈现了多样化,如腹腔镜、膀胱镜、耳鼻喉镜等,其功能也呈多模式化,如冷光源内窥镜、3D内窥镜、双通道内窥镜(可见光-荧光成像)等,有效解决了微创手术中诊疗一体化的关键技术问题。同时,近几年随着分子影像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外科手术也在逐步发展成为精准外科和分子靶向外科手术,这使双通道内窥镜作为高信噪比的实时成像系统更加备受关注。目前在靶向外科中ICG作为FDA批准用于临床的近红外波段菁染料,其吸收峰在800nm附近,因此利用其优于可见光的穿透深度,以及成像剂本身较高的荧光量子效率,可获取高质量的荧光图像,并配合可见光下高分辨率的解剖学图像实现临床的精确诊断和精准治疗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双通道高效传输的荧光内窥镜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近红光LED光源、白光光源、导光束接头(6)、光纤束、光学视管、目镜组件(11)、内窥镜适配器(12)、立方体分色棱镜(15)、近红外CMOS(17)和可见光CMOS(18);/n所述光学视管内一端设置有物镜组(1)和中继透镜组(2),另一端分别连接导光束接头(6)和目镜组件(11);所述光纤束设置在光学视管内壁(5)与光学视管外壁(4)之间,并且其远离所述物镜组(1)的一端连接所述导光束接头(6);所述导光束接头(6)内设置有准直透镜(24);所述立方体分色棱镜(15)为一对楔形棱镜构成,其第一端面镀膜为高透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双通道高效传输的荧光内窥镜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近红光LED光源、白光光源、导光束接头(6)、光纤束、光学视管、目镜组件(11)、内窥镜适配器(12)、立方体分色棱镜(15)、近红外CMOS(17)和可见光CMOS(18);
所述光学视管内一端设置有物镜组(1)和中继透镜组(2),另一端分别连接导光束接头(6)和目镜组件(11);所述光纤束设置在光学视管内壁(5)与光学视管外壁(4)之间,并且其远离所述物镜组(1)的一端连接所述导光束接头(6);所述导光束接头(6)内设置有准直透镜(24);所述立方体分色棱镜(15)为一对楔形棱镜构成,其第一端面镀膜为高透@390nm~680nm&825nm~1100nm,第二端面镀膜为高透@835nm~1100nm,第三端面镀膜为高透@400nm~670nm;所述物镜组(1)、中继透镜组(2)、目镜组(11)和内窥镜适配器(12)的镀膜带宽为@390nm~700nm&835nm~1300nm;
近红光LED光源和白光光源发出的光经导光束接头(6)内的准直透镜(24)、光纤束后从光学视管的一端输出入射到目标物体上,目标物体所反射的可见光和辐射的荧光经所述光学视管内的物镜组(1)、中继透镜组(2)、目镜组件(11)、内窥镜适配器(12)后入射到立方体分色棱镜(15)的第一端面上,然后被立方体分色棱镜(15)分为两束,一束经第二端面出射后被近红外CMOS(17)接收,另一束经第三端面出射后被可见光CMOS(18)接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双通道高效传输的荧光内窥镜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三维调谐组件(22),所述近红外CMOS(17)或可见光CMOS(18)固定设置在三维调谐组件(22)上,用于调节其三维位置,以实现近红外CMOS(17)和可见光CMOS(18)的图像融合配准以及同步聚焦成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双通道高效传输的荧光内窥镜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窥镜固定底座(13)和两个隔断支架(16),所述内窥镜固定底座(13)中心设置有通光孔,其一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内窥镜适配器(12)螺纹连接的C型螺纹接口,另一端设置有棱镜卡槽(37);所述立方体分色棱镜(15)设置在棱镜卡槽(37)内,通过位于顶丝螺孔(14)内的顶丝固定;
所述隔断支架(16)中心设置有中空卡槽,所述近红外CMOS(17)和可见光CMOS(18)的感光芯片嵌套在所述隔断支架(16)的中空卡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双通道高效传输的荧光内窥镜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调谐组件(22)的前端设置有两个螺纹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超,杨晓峰,杨勇军,罗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医科大学,太原赛恩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