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2521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节能锅,包括内壳和支撑所述内壳的外壳;所述外壳包裹于所述内壳的外周,外壳和内壳围成与所述内壳的内部互不连通的保温空腔,所述外壳上设有与所述保温空腔连通的加热口和烟气排放口,所述内壳上设有与外部连通的进料口。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节能锅,结构简单,使用明火加热,不会发生触电危险,安全系数较高,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分层设置的内壳和外壳围成的保温空腔使热量聚拢,利用加热口和烟气排放口实现烟气的流动,对内壳表面进行加热,降低热量散发的速率,提高能源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锅
本专利技术涉及家电
,尤其涉及一种节能锅。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煮锅大多为电煮锅,电煮锅的功率较大,存在用电安全隐患,而用煤气灶或者燃气灶直接烧的煮锅则为简单的单层铁锅,火源与外界环境接触面过大,热量大多散发到大气中,燃气或者煤气的利用率很低。同样,现有技术中的炒锅也大多为简单的单层铁锅,能源利用率也很低,且需要人工翻炒,炒菜效率较低,当炒菜量大时,需要耗费较大的人力完成炒菜工作,尤其是在餐馆、饭店、食堂等对炒菜效率和炒菜量有较大需求的场合,使用普通的人工炒锅会大大降低工作效率,影响营业额。现有技术中虽然提出了自动炒菜的机器,但是基本为一体式的多功能炒菜机器,结构十分复杂,例如专利号为CN201721457352.5,名称为“一种炒锅移动控制装置与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炒锅装置”的专利中分别通过炒锅、炒锅加热装置、炒锅翻炒装置、炒锅工位控制装置以及炒锅移动控制装置等独立的系统完成一整套炒菜流程,虽然完全实现了炒菜的自动化,但是机器的购买成本和维修成本很高,不适用于家庭和规模较小的餐馆使用,为此,需要设计一种结构简单、安全系数高且能源利用率较高的节能锅。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煮锅或者炒锅安全系数低、结构复杂、能源利用率较低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节能锅来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节能锅,包括内壳和支撑所述内壳的外壳;所述外壳包裹于所述内壳的外周,外壳和内壳围成与所述内壳的内部互不连通的保温空腔,所述外壳上设有与所述保温空腔连通的加热口和烟气排放口,所述内壳上设有与外部连通的进料口。本专利技术可以用于蒸煮食材,也可以用于炒菜,炒菜时需要人工翻炒,首先,本专利技术从外壳的加热口对内壳进行加热,并利用外壳包覆形成的保温空腔对热量进行聚拢,使加热口的热量持续对内壳的外周其他区域加热,从而使内壳内部受热均匀,这样则延长了热量散发的时间,提高了烧菜的效率,大大提高煤气或者燃气的利用率。烟气排放口用于流通烟气,使烟气从加热口向烟气排气口流动,烟气流动过程中对内壳加热,烟气排放口的设置可以避免烟气从加热口飘出,导致内部无法加热。其次,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节能锅通过燃气灶、炉灶等明火加热方式实现加热功能的,与大功率的电加热相比,不会出现电路安全问题,安全系数较高。优选的,所述烟气排放口的内法线方向与重力方向的夹角的大小为0°~5°。进一步的,所述加热口处设有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的加热座。优选的,所述内壳和所述外壳均为球形壳体。优选的,所述进料口的内法线方向与重力方向之间的夹角b的大小为0°~90°。进一步的,所述进料口的内法线方向与重力方向之间的夹角之间的夹角b的大小为45°。优选的,所述进料口处还设置有锅盖。进一步的,所述节能锅还包括带动所述内壳旋转的驱动电机;所述内壳的旋转轴与重力方向相交。所述内壳的旋转轴与重力方向相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能够理解,所述相交是指两条直线相互交叉在一起,交于一点,也就是两条直线不平行,此时,内壳上位于内壳最下方的点绕所述旋转轴旋转,当内壳旋转时,内壳上位于最下方的面不断变化,从而实现食材在内壳内的不断翻转,无需人工翻炒,实现自动炒菜。进一步的,所述加热口的法线方向与所述内壳的旋转轴相交。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电机连接于所述内壳的旋转轴的轴向一端,所述进料口位于所述内壳的旋转轴的轴向另一端,且所述进料口所在高度高于所述驱动电机所在高度。进一步的,所述节能锅还包括与所述内壳活动连接的活动卡爪,所述活动卡爪的一端适于卡在进料口处、且能够沿径向伸缩,所述活动卡爪的另一端向所述内壳的内部延伸。进一步的,所述内壳的内表面设有若干凸点或者设有若干由内壳的底部向所述进料口方向延伸的导叶。进一步的,所述节能锅还包括驱动杆组件,所述驱动杆组件包括转动连接的两根连杆和同时穿过两根所述连杆的固定框,其中一根连杆与驱动电机固定连接,另一根连杆与内壳固定连接。进一步的,两根所述连杆的结构相同,所述连杆包括杆部和连接于所述杆部一端的耳部,两根所述连杆的耳部同时与转动块转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内壳的进料口具有向外延伸的进料通道,所述外壳上固定有与所述进料通道滚动配合的滚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节能锅,结构简单,使用明火加热,不会发生触电危险,安全系数较高,同时,本专利技术通过分层设置的内壳和外壳围成的保温空腔使热量聚拢,利用加热口和烟气排放口实现烟气的流动,对内壳表面进行加热,降低热量散发的速率,提高能源利用率。(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节能锅,生产和维修成本低,非常适用于家庭或者餐馆使用。(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节能锅,不仅可以用作煮锅,还可以用作炒锅,且能够自动翻炒,大大提高了炒菜效率。(4)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节能锅,所述内壳的进料口具有向外延伸的进料通道,所述外壳上固定有与所述进料通道滚动配合滚轮。滚轮对进料通道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可以减少内壳与外壳之间的摩擦。(5)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节能锅,所述内壳通过驱动杆组件与驱动电机连接,所述驱动杆组件为两根相互铰接的连杆,使驱动杆组件具有万向调节功能,避免因加工位置误差导致驱动电机无法带动内壳旋转。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节能锅的使用状态的侧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节能锅的使用状态的后视图;图3是图2的A-A向剖视图;图4是图3中b处放大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所述节能锅的立体图;图6是图5中的c处放大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节能锅与导叶的装配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活动卡爪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活动卡爪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节能锅与活动卡爪的装配示意图。图中,1、内壳,101、进料口,102、进料通道,2、外壳,201、加热口,202、烟气排放口,203、贯穿孔,3、驱动电机,4、保温空腔,5、食材容纳腔,6、驱动杆组件,601、第一杆体,6011、第一杆部,6012、第一耳部,602、第二杆体,6021、第二杆部,6022、第二耳部,603、固定框,604,转动块,6031、内垫板,6032、外垫板,6033、螺柱,7、密封垫板,8、支架,9、滚轮,10、加热座,11、锅盖,12、把手,13、活动卡爪,1301、爪部,1302、钩部,14、导叶,15、USB接口,16、调速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专利技术中描述的方向、角度或者位置关系均指所述节能锅处于工作状态时所处的方向或者位置关系。如图1-图6所示,一种节能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节能锅,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壳(1)和支撑所述内壳(1)的外壳(2);/n所述外壳(2)包裹于所述内壳(1)的外周,外壳(2)和内壳(1)围成与所述内壳(1)的内部互不连通的保温空腔(4),所述外壳(2)上设有与所述保温空腔(4)连通的加热口(201)和烟气排放口(202),所述内壳(1)上设有与外部连通的进料口(10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锅,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壳(1)和支撑所述内壳(1)的外壳(2);
所述外壳(2)包裹于所述内壳(1)的外周,外壳(2)和内壳(1)围成与所述内壳(1)的内部互不连通的保温空腔(4),所述外壳(2)上设有与所述保温空腔(4)连通的加热口(201)和烟气排放口(202),所述内壳(1)上设有与外部连通的进料口(1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排放口(202)的内法线方向与重力方向的夹角的大小为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口(201)处设有与所述外壳(2)固定连接的加热座(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1)和所述外壳(2)均为球形壳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101)的内法线方向与重力方向之间的夹角b的大小为0°~9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节能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101)的内法线方向与重力方向之间的夹角b的大小为4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101)处还设置有锅盖(11)。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节能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带动所述内壳(1)旋转的驱动电机(3);
所述内壳(1)的旋转轴与重力方向相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节能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口(2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江保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赛威英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