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2208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烹饪组件,包括:锅体;基座,与锅体对应设置,且基座能够对锅体加热;多个感应件,设于基座上,至少一个感应件能够被锅体触发,以确定锅体处于感应件对应的位置上。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基座上设置多个感应件,可根据感应件的触发状态以及触发数量对锅体在基座上的相对位置进行判定,从而可确定锅体是否正常受热,进而一方面可提高加热效率,减少能量损失,另一方面也利于用户对火力掌控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烹饪组件
本技术涉及烹饪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组件。
技术介绍
在日常生活中,用户进行食材的烹饪时,通常采用电磁炉或是燃气灶实现,然而在用户选择电磁炉进行烹饪时,大部分电磁炉的上表面为平面,在使用过程中常常由于锅具滑动或受外力拨动,从而偏离电磁炉的加热区域,极大地影响加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组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烹饪组件,包括:锅体;基座,与锅体对应设置,且基座能够对锅体加热;多个感应件,设于基座上,至少一个感应件能够被锅体触发,以确定锅体处于感应件对应的位置上。根据本技术的提出的烹饪组件,包括锅体、基座以及设于基座上的多个感应件,在多个感应件的共同作用下,通过对至少一个感应件的触发状态即可确定锅体所处位置是否为加热区域,具体地,基座与锅体之间的对应设置关系,即基座在运行状态下可以对锅体进行加热,二者之间可以为相抵的位置关系,也可以存在一定的间隙,只要基座可以对锅体实现加热,即属于上述的对应设置关系。当然,通过上述对应关系,感应件也能够被锅体触发。需要强调的是,通过在基座上设置多个感应件,可根据感应件的触发状态以及触发数量对锅体在基座上的相对位置进行判定,从而可确定锅体是否处于居中位置以正常受热,进而一方面可提高加热效率,减少能量损失,另一方面也利于用户对火力掌控的准确性。一般地,感应件触发,锅体处于感应件对应的位置,为锅体放置位置覆盖感应件时感应件能够感应到电参数(电容参数或电阻参数)的变化,还可以地,锅体处于感应件对应的位置,即为在竖直方向上锅体与感应件存在重合。可以理解,感应件的数量越多,对锅体所处位置的判断越准确。其中,锅体和基座的形状可以为圆形,一方面增大烹饪容积,另一方面也便于清洗,当然也可以为方形、矩形或其它任意形状。需要说明的是,感应件的设置位置可根据锅体的形状以及基座的形状综合确定,感应件的设置数量可根据锅体的大小确定。其中,感应件被锅体触发,即锅体可以向感应件发出特定信息,例如:光电信息、磁场信息、温度信息等,此时对应的感应件向外输出电信号,通过对电信号进行分析可以识别出锅体的位置。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微控制器,与多个感应件电连接,其中,微控制器能够根据至少一个感应件的触发状态,向外发出锅具位置信息。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与多个感应件电连接的微控制器,可综合获取一个或多个感应件的触发状态,从而向外发出锅具位置信息,具体地,可根据感应件设置的位置,在感应件被触发时发出锅具位置信息,还可在感应件未被触发时发出锅具位置信息。其中,锅具位置信息包括但不限于锅体是否存在偏位的偏位结果、锅体相对于基座的加热区域的偏移方向和偏移距离。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基座上设有加热区域,在基座的承载面上,多个感应件的投影处于加热区域的投影内,至少一个感应件未触发,微控制器向外发出锅具位置信息。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基座上设置加热区域,便于对锅体的加热,具体地,锅体处于加热区域内即可实现全功率加热,当部分锅体移出加热区域时,则会形成一定的能量损失,降低加热效率。此外,通过限定在承载面上感应件的投影处于加热区域的投影内,在存在一个或多个感应件未被触发,即可说明当前锅体的位置使得锅体有部分无法正常受热,存在偏位情况,故而需要向外发出锅具位置信息。可以理解,基座的承载面为锅体的放置面,一般来说为基座的上表面。一般而言,加热区域和锅体的底壁的形状相同,大小相吻合,使得加热区域可较好的对锅体实现加热,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损失。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加热区域呈圆形,多个感应件的外接圆在基座的承载面上的投影设于加热区域内。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限制加热区域呈圆形,同时限定多个感应件的外接圆在承载面上的投影与加热区域的位置关系,即多个感应件设于加热区域内,进一步地,可设于加热区域的内周缘处,此时一个或多个感应件未触发,则可确定锅体并未准确设于加热区域内,从而便于微控制器向外发出锅具位置信息的判断。其中,感应件可以均匀设于加热区域内,还可独立设于加热区域内,仅需多个感应件形成的外接圆的投影设于加热区域内即可。进一步地,设于靠近基座前侧的感应件的密度较大,靠近基座后侧的感应件的设置密度较小。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基座上设有加热区域,在基座的承载面上,多个感应件的投影处于加热区域的投影外,至少一个感应件触发,微控制器向外发出锅具位置信息。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基座上设置加热区域,便于对锅体的加热,具体地,锅体处于加热区域内即可实现全功率加热,当部分锅体移出加热区域时,则会形成一定的能量损失,降低加热效率。此外,通过限定在承载面上感应件的投影处于加热区域的投影外,在存在一个或多个感应件被触发,即可说明当前锅体的位置使得锅体有部分处于加热区域外从而无法正常受热,存在偏位情况,故而需要向外发出锅具位置信息。可以理解,基座的承载面为锅体的放置面,一般来说为基座的上表面。一般而言,加热区域和锅体的底壁的形状相同,大小相吻合,使得加热区域可较好的对锅体实现加热,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损失。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加热区域呈圆形,多个感应件的内切圆在承载面上的投影设于加热区域外。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限制加热区域呈圆形,同时限定多个感应件的内切圆在承载面上的投影与加热区域的位置关系,即多个感应件设于加热区域外,进一步地,可以设于加热区域的外周缘处,此时一个或多个感应件未触发,则可确定锅体并未准确设于加热区域内,从而便于微控制器向外发出锅具位置信息的判断。其中,感应件可以均匀设于加热区域内,还可独立设于加热区域内,仅需多个感应件形成的内切圆设于加热区域外即可。进一步地,设于靠近基座前侧的感应件的密度较大,靠近基座后侧的感应件的设置密度较小。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多个感应件在承载面上的投影绕承载面的中心轴均匀设于基座内。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限制多个感应件均匀设置,具体地,多个感应件绕承载面的中心轴均匀设置,即为任意两个相邻的感应件与中心轴所呈圆心角相同,从而可提高对锅体偏位与否的判断准确性,同时也可提高锅体偏位后具体的偏位方向,以为后续锅具位置信息提供数据支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基座具体包括:壳体;加热组件,设于壳体内,且加热组件能够对锅体加热,其中,感应件设于壳体内,微控制器能够根据感应件的触发状态控制加热组件的运行。在该技术方案中,基座包括壳体以及设于壳体内的加热组件,其中,通过设置壳体,可以提高对内部结构的防护,特别地,将加热组件和感应件设置于壳体内,进而一方面可以保护基座,防止基座发生损坏,进而提高了烹饪组件使用的安全性和耐用性,另一方面还可隔绝加热组件向外的辐射。需要强调的是,通过微控制器根据感应件的触发状态控制加热组件的运行,以提高烹饪效果。进一步地,根据感应件的设置位置,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烹饪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锅体;/n基座,与所述锅体对应设置,且所述基座能够对所述锅体加热;/n多个感应件,设于所述基座上,至少一个所述感应件能够被所述锅体触发,以确定所述锅体处于所述感应件对应的位置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烹饪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体;
基座,与所述锅体对应设置,且所述基座能够对所述锅体加热;
多个感应件,设于所述基座上,至少一个所述感应件能够被所述锅体触发,以确定所述锅体处于所述感应件对应的位置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微控制器,与多个所述感应件电连接,其中,所述微控制器能够根据至少一个所述感应件的触发状态,向外发出锅具位置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设有加热区域,在所述基座的承载面上,多个所述感应件的投影处于所述加热区域的投影内,至少一个所述感应件未触发,所述微控制器向外发出锅具位置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区域呈圆形,多个所述感应件的外接圆在所述基座的承载面上的投影设于所述加热区域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设有加热区域,在所述基座的承载面上,多个所述感应件的投影处于所述加热区域的投影外,至少一个所述感应件触发,所述微控制器向外发出锅具位置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区域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绍生王帅江太阳苏畅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