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能可调节的蓄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2072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电池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储能可调节的蓄电池。包括壳体,壳体内横向放置有第一蓄电池和第二蓄电池,第一蓄电池和第二蓄电池的正极位于左侧负极位于右侧,壳体上可拆卸固定有盖体,盖体上设置有两个竖直的线柱,两线柱左右对称设置,两线柱之间的盖体上设置有调节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稳定性能好,可根据需要调节蓄电池储能的输出电压,安全可靠,能够适用于不同电压的户外用电设备,能够增加其适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储能可调节的蓄电池
本技术涉及到一种电池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储能可调节的蓄电池。
技术介绍
现在的蓄电池被广泛使用在各个领域,现有的蓄电池单个的电压为12伏,普通电动车上的电瓶是由四块或五块电压为12伏的电池串联制成,在户外使用蓄电池时,一般的户外用电设备为12伏和24伏,现有的蓄电池不能够对输出电压进行转环,使用过程中局限性较大,适用范围不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改变储能输出电压的蓄电池。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储能可调节的蓄电池,包括壳体,壳体内横向放置有第一蓄电池和第二蓄电池,第一蓄电池和第二蓄电池的正极位于左侧负极位于右侧,壳体上可拆卸固定有盖体,盖体上设置有两个竖直的线柱,两线柱左右对称设置,两线柱之间的盖体上设置有调节装置,所述线柱贯穿盖体并与其固定连接,线柱下端开设有盲孔,左侧的线柱下端的盲孔套设在第一蓄电池的正极极柱上,右侧的线柱下端的盲孔套设在第二蓄电池的负极极柱上,所述调节装置包括滑动设置在盖体上的竖直方杆,方杆贯穿盖体,方杆下端固定有横向的绝缘杆,绝缘杆位于第一蓄电池和第二蓄电池的负极极柱和正极极柱上方,绝缘杆下端固定有下连接片,下连接片上方的绝缘杆左右两侧均镶嵌固定有上连接片,左侧的上连接片通过第一导线右侧的线柱连接,右侧的上连接片通过第二导线与左侧的线柱连接,绝缘杆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一通孔,左右两侧的第一通孔分别与第一蓄电池的负极极柱和第二蓄电池的正极极柱同心,上连接片上开设有与其一侧第一通孔同心的第二通孔,下连接片上开设有与第一通孔同心的第三通孔,第一蓄电池的负极极柱上和第二蓄电池的正极极柱上均固定有套环,套环位于第一通孔内,绝缘杆上下运动时,套环外缘与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内缘分别滑动接触。具体的,所述线柱上端开设有螺纹孔和接线孔,螺纹孔轴心与接线孔的轴心垂直,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压线螺钉。具体的,所述方杆上端固定有固定块,固定块上螺纹连接有竖直的螺杆,螺杆下端与盖体上端转动连接。具体的,所述盖体下端固定有紧抵第一蓄电池上端和第二蓄电池上端的支杆。具体的,所述绝缘杆上端固定有两个左右对称的上顶杆,绝缘杆下端固定有两个左右对称的下顶杆。具体的,所述盖体与壳体通过锁紧螺钉固定连接。具体的,所述套环外缘上下两端均开设有倒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稳定性能好,可根据需要调节蓄电池储能的输出电压,安全可靠,能够适用于不同电压的户外用电设备,能够增加其适用范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区域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一种储能可调节的蓄电池,包括壳体1,壳体1内横向放置有第一蓄电池2和第二蓄电池3,第一蓄电池2和第二蓄电池3的正极位于左侧负极位于右侧,壳体1上设置有盖体4,所述盖体4与壳体1通过锁紧螺钉5固定连接,所述盖体4下端固定有紧抵第一蓄电池2上端和第二蓄电池3上端的支杆6,盖体4上设置有两个竖直的线柱7,两线柱7左右对称设置,两线柱7之间的盖体4上设置有调节装置。所述线柱7贯穿盖体4并与其固定连接,线柱7下端开设有盲孔23,左侧的线柱7下端的盲孔23套设在第一蓄电池2的正极极柱上,右侧的线柱7下端的盲孔套设在第二蓄电池3的负极极柱上,所述线柱7上端开设有螺纹孔和接线孔9,螺纹孔轴心与接线孔9的轴心垂直,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压线螺钉8。所述调节装置包括滑动设置在盖体4上的竖直方杆20,所述方杆20上端固定有固定块21,固定块21上螺纹连接有竖直的螺杆22,螺杆22下端与盖体4上端转动连接,方杆20贯穿盖体4,方杆20下端固定有横向的绝缘杆10,所述绝缘杆10上端固定有两个左右对称的上顶杆18,绝缘杆10下端固定有两个左右对称的下顶杆19,绝缘杆10位于第一蓄电池2和第二蓄电池3的负极极柱和正极极柱上方,绝缘杆10下端固定有下连接片12,下连接片12上方的绝缘杆10左右两侧均镶嵌固定有上连接片11,左侧的上连接片11通过第一导线16右侧的线柱7连接,右侧的上连接片11通过第二导线17与左侧的线柱7连接,绝缘杆10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一通孔13,左右两侧的第一通孔13分别与第一蓄电池2的负极极柱和第二蓄电池3的正极极柱同心,上连接片11上开设有与其一侧第一通孔13同心的第二通孔14,下连接片12上开设有与第一通孔13同心的第三通孔24,第一蓄电池2的负极极柱上和第二蓄电池3的正极极柱上均固定有套环15,所述套环15外缘上下两端均开设有倒角,套环15位于第一通孔13内,绝缘杆10上下运动时,套环15外缘与第二通孔14和第三通孔24内缘分别滑动接触。本技术组装时,将第一蓄电池2和第二蓄电池3放在壳体1内,并使得第一蓄电池2和第二蓄电池3的正极位于左侧负极位于右侧,然后将盖体4盖在壳体1上端,并使得盖体4上左侧的线柱7套设在第一蓄电池2的正极极柱上,使得盖体4上右侧的线柱7套设在第二蓄电池3的负极极柱上,然后利用锁紧螺钉5将盖体4和壳体1固定连接,当需要使用24伏的用电设备时,拧动螺杆22,螺杆22通过固定块21使得方杆20下行,当下顶杆19与第一蓄电池2和第二蓄电池3上端接触时,套环15位于第三通孔24内,且套环15外缘与第三通孔24内缘接触,即下连接片12将第一蓄电池2的负极极柱和第二蓄电池3的正极极柱连通,此时第一蓄电池2和第二蓄电池3串联形成24伏的电源,使得用电设备的正负极接线分别与两线柱7连接即可为用电设备提供电源。当需要使用12伏的用电设备时,拧动螺杆22,螺杆22通过固定块21使得方杆20上行,当上顶杆18与盖体4接触时,套环15位于第二通孔14内,且套环15外缘与第二通孔14内缘接触,即左侧的上连接片11和第一导线16将第一蓄电池2的负极极柱和第二蓄电池3的负极极柱连通、右侧的上连接片11和第二导线17将第二蓄电池3的正极极柱与第一蓄电池2的正极极柱连通,此时第一蓄电池2和第二蓄电池3并联形成12伏的电源,使得用电设备的正负极接线分别与两线柱7连接即可为用电设备提供电源。通过螺杆22间接的调节方杆20的上下运动,能够防止方杆22被误触后改变输出电压而损坏用电设备。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储能可调节的蓄电池,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壳体(1)内横向放置有第一蓄电池(2)和第二蓄电池(3),第一蓄电池(2)和第二蓄电池(3)的正极位于左侧负极位于右侧,壳体(1)上可拆卸固定有盖体(4),盖体(4)上设置有两个竖直的线柱(7),两线柱(7)左右对称设置,两线柱(7)之间的盖体(4)上设置有调节装置,/n所述线柱(7)贯穿盖体(4)并与其固定连接,线柱(7)下端开设有盲孔(23),左侧的线柱(7)下端的盲孔(23)套设在第一蓄电池(2)的正极极柱上,右侧的线柱(7)下端的盲孔套设在第二蓄电池(3)的负极极柱上,/n所述调节装置包括滑动设置在盖体(4)上的竖直方杆(20),方杆(20)贯穿盖体(4),方杆(20)下端固定有横向的绝缘杆(10),绝缘杆(10)位于第一蓄电池(2)和第二蓄电池(3)的负极极柱和正极极柱上方,绝缘杆(10)下端固定有下连接片(12),下连接片(12)上方的绝缘杆(10)左右两侧均镶嵌固定有上连接片(11),左侧的上连接片(11)通过第一导线(16)右侧的线柱(7)连接,右侧的上连接片(11)通过第二导线(17)与左侧的线柱(7)连接,绝缘杆(10)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一通孔(13),左右两侧的第一通孔(13)分别与第一蓄电池(2)的负极极柱和第二蓄电池(3)的正极极柱同心,上连接片(11)上开设有与其一侧第一通孔(13)同心的第二通孔(14),下连接片(12)上开设有与第一通孔(13)同心的第三通孔(24),第一蓄电池(2)的负极极柱上和第二蓄电池(3)的正极极柱上均固定有套环(15),套环(15)位于第一通孔(13)内,绝缘杆(10)上下运动时,套环(15)外缘与第二通孔(14)和第三通孔(24)内缘分别滑动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能可调节的蓄电池,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壳体(1)内横向放置有第一蓄电池(2)和第二蓄电池(3),第一蓄电池(2)和第二蓄电池(3)的正极位于左侧负极位于右侧,壳体(1)上可拆卸固定有盖体(4),盖体(4)上设置有两个竖直的线柱(7),两线柱(7)左右对称设置,两线柱(7)之间的盖体(4)上设置有调节装置,
所述线柱(7)贯穿盖体(4)并与其固定连接,线柱(7)下端开设有盲孔(23),左侧的线柱(7)下端的盲孔(23)套设在第一蓄电池(2)的正极极柱上,右侧的线柱(7)下端的盲孔套设在第二蓄电池(3)的负极极柱上,
所述调节装置包括滑动设置在盖体(4)上的竖直方杆(20),方杆(20)贯穿盖体(4),方杆(20)下端固定有横向的绝缘杆(10),绝缘杆(10)位于第一蓄电池(2)和第二蓄电池(3)的负极极柱和正极极柱上方,绝缘杆(10)下端固定有下连接片(12),下连接片(12)上方的绝缘杆(10)左右两侧均镶嵌固定有上连接片(11),左侧的上连接片(11)通过第一导线(16)右侧的线柱(7)连接,右侧的上连接片(11)通过第二导线(17)与左侧的线柱(7)连接,绝缘杆(10)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一通孔(13),左右两侧的第一通孔(13)分别与第一蓄电池(2)的负极极柱和第二蓄电池(3)的正极极柱同心,上连接片(11)上开设有与其一侧第一通孔(13)同心的第二通孔(14),下连接片(12)上开设有与第一通孔(13)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兴强庞明朵李亚非程涛
申请(专利权)人:天能集团河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