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接收电路及无线充电接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2015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线充电接收电路及无线充电接收装置,该无线充电接收电路包括并联谐振电路和单管整流电路;所述并联谐振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单管整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单管整流电路的输出端经一充电管理模块与负载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旨在节省电子产品的空间,降低电子产品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线充电接收电路及无线充电接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充电
,特别涉及一种无线充电接收电路及无线充电接收装置。
技术介绍
无线充电系统往往包括无线充电发射电路和无线充电接收电路,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无线充电发射电路和无线充电接收电路之间可以通过磁感应方式进行无线能量传输。目前,无线充电接收电路往往采用串联谐振与桥式整流相结合的方式对接收到的能量进行处理,但是,采用串联谐振与桥式整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能量处理,所需要的元器件数量多。而对于小型化电子产品而言,元器件数量过多会占用小型化电子产品过多的空间,且会增加小型化电子产品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线充电接收电路及无线充电接收装置,旨在节省电子产品的空间,降低电子产品的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无线充电接收电路,包括并联谐振电路和单管整流电路;所述并联谐振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单管整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单管整流电路的输出端经一充电管理模块与负载连接;所述并联谐振电路,用于接收无线充电发射电路发射的交流电能并传输至所述单管整流电路;所述单管整流电路,用于将所述交流电能转为直流电能并经所述充电管理模块为所述负载充电。可选地,所述并联谐振电路包括第一电感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单管整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接地。可选地,所述单管整流电路包括整流二极管;所述整流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整流二极管的负极经所述充电管理模块与所述负载连接。可选地,所述单管整流电路包括驱动模块和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连接端经所述充电管理模块与所述负载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受控端与所述驱动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可选地,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电路还包括调制电路和控制器;所述调制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调制电路的第二端接地,所述调制电路的受控端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可选地,所述调制电路包括第三电容和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连接端接地,所述第二晶体管的受控端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可选地,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电路还包括充电管理模块;所述单管整流电路、所述调制电路以及所述充电管理模块集成于一体,构成一集成电路。可选地,所述第一晶体管为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为N型金氧半场效晶体管或者P型金氧半场效晶体管。可选地,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电路还包括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单管整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接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无线充电接收装置,所述无线充电接收装置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接收电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并联谐振电路与单管整流电路相结合的方式接收交流电能并转为直流电能后,再经充电管理模块为后端的负载充电;如此设置,使得该无线充电接收电路所需要的元器件数量少,电路结构简单,有利于节省电子产品的空间,降低电子产品的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无线充电接收电路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无线充电接收电路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无线充电接收电路另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无线充电接收电路另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图5为图4中调制电路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无线充电接收电路又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0并联谐振电路20单管整流电路30充电管理模块40负载50调制电路60控制器201驱动模块70集成电路L1第一电感D1整流二极管C1第一电容C2第二电容C3第三电容S1第一晶体管S2第二晶体管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图1为本专利技术无线充电接收电路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参照图1,该无线充电接收电路包括并联谐振电路10和单管整流电路20;该并联谐振电路10的输出端与该单管整流电路20的输入端连接,而单管整流电路20的输出端经一充电管理模块30与待充电的负载40连接。该并联谐振电路10,可由并联的电感和电容构成。无线充电系统包括耦合设置的无线充电发射电路和无线充电接收电路。该无线充电接收电路中的并联谐振电路10则用于将无线充电发射电路发射的交流电能传输至该单管整流电路20。其中,根据无线充电发射电路的频率合理设置并联谐振电路10的谐振频率,可以获得合适的增益,这有利于保证电路的稳定性,提高充电效率。该单管整流电路20,用于通过其内部的整流元器件将并联谐振电路10所输出的交流电能整流为直流电能,并通过该充电管理模块30为负载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线充电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并联谐振电路和单管整流电路;/n所述并联谐振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单管整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单管整流电路的输出端经一充电管理模块与负载连接;/n所述并联谐振电路,用于接收无线充电发射电路发射的交流电能并传输至所述单管整流电路;/n所述单管整流电路,用于将所述交流电能转为直流电能并经所述充电管理模块为所述负载充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充电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并联谐振电路和单管整流电路;
所述并联谐振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单管整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单管整流电路的输出端经一充电管理模块与负载连接;
所述并联谐振电路,用于接收无线充电发射电路发射的交流电能并传输至所述单管整流电路;
所述单管整流电路,用于将所述交流电能转为直流电能并经所述充电管理模块为所述负载充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联谐振电路包括第一电感和第一电容;
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单管整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管整流电路包括整流二极管;
所述整流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整流二极管的负极经所述充电管理模块与所述负载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管整流电路包括驱动模块和第一晶体管;
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连接端经所述充电管理模块与所述负载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受控端与所述驱动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充电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成宋永红熊志刚温锡奎
申请(专利权)人:TCL通力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