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视力的护目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19307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节视力的护目镜,包括护目镜主体框架和两个第一镜片,两个第一镜片分别安装在护目镜主体框架上并且左右并排,护目镜主体框架上设有弹力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目镜还包括屈光度调节组件和两个第二镜片,两个第二镜片分别通过屈光度调节组件安装在所述护目镜主体框架上,并且两个第二镜片左右并排,两个第二镜片的位置分别与两个第一镜片相对应,第二镜片处在对应的第一镜片的后侧;第一镜片和第二镜片的表面均设有防雾涂层。这种护目镜使具有近视的医护人员无需在护目镜内额外佩戴眼镜,并且能根据医护人员的需要调节不同的度数,同时护目镜的镜片具有防起雾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视力的护目镜
本技术涉及护目镜,特别涉及一种可调节视力的护目镜。
技术介绍
随着肺炎疫情爆发的严峻形势,肺炎患者的数量激增,面对具有高传染性的病毒,如何做好病人的救治工作及避免防治医护人员发生感染使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而操作简便、功能实用的医疗器械或防护用品则能有效帮助解决该问题。作为一线抗疫主力军,尤其是在肺炎隔离病房的医护人员来说,护目镜是工作的必需品,但在临床工作中使用的医用护目镜虽然具有防护功能,但在佩戴过程中镜片上常常会产生雾气,导致双眼被“蒙蔽”,尤其是在这抗疫一线的紧要工作中,当护目镜出现起雾问题时,不能中途取下擦拭,这不仅会给行动带来不便、影响工作效率,还可能因此产生各种差错,甚至导致事故发生。同时对于近视的医护人员来说,在佩戴眼镜的基础上额外佩戴护目镜,更加不便,且不舒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调节视力的护目镜,这种护目镜使具有近视的医护人员无需在护目镜内额外佩戴眼镜,并且能根据医护人员的需要调节不同的度数,同时护目镜的镜片具有防起雾的功能。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调节视力的护目镜,包括护目镜主体框架和两个第一镜片,两个第一镜片分别安装在护目镜主体框架上并且左右并排,护目镜主体框架上设有弹力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目镜还包括屈光度调节组件和两个第二镜片,两个第二镜片分别通过屈光度调节组件安装在所述护目镜主体框架上,并且两个第二镜片左右并排,两个第二镜片的位置分别与两个第一镜片相对应,第二镜片处在对应的第一镜片的后侧;第一镜片和第二镜片的表面均设有防雾涂层。上述可调节视力的护目镜在使用时,通过弹力束带将护目镜主体框架固定,对医护人员的眼部区域进行防护。当医护人员患有近视并且此时护目镜的度数与医护人员的近视度数不相符合时,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调节屈光度调节组件带动第二镜片前后移动,使第一镜片和第二镜片之间的距离产生变化,从而调节护目镜的焦距,直至护目镜的度数与医护人员的近视度数相符合。优选方案中,所述屈光度调节组件包括两个第二镜片位置调节装置,第二镜片位置调节装置和所述第二镜片一一对应,两个第二镜片分别通过对应的第二镜片位置调节装置安装在所述护目镜主体框架上。通过采用两个第二镜片位置调节装置,可以分别对两个第二镜片进行单独调节,从而满足左右眼视力不同的医护人员的调节需求。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两个所述第二镜片位置调节装置均包括固定筒身和调节筒身,固定筒身设有第一螺纹,调节筒身前端设有与第一螺纹相匹配的第二螺纹(可以第一螺纹为内螺纹,第二螺纹为相匹配的外螺纹;也可以第一螺纹为外螺纹,第二螺纹为相匹配的内螺纹),固定筒身安装在所述护目镜主体框架上并处在对应第一镜片的后方,第二镜片安装在调节筒身中,调节筒身的前端与固定筒身通过螺纹连接。通过采用这种结构,通过转动调节筒身就可以带动第二镜片进行前后移动,实现护目镜度数的调节;同时,这种第二镜片位置调节装置结构简单,能尽量减少护目镜的重量,减轻医护人员的佩戴压力。优选方案中,所述护目镜还包括防护面罩和连接组件,防护面罩通过连接组件可拆卸安装在所述护目镜主体框架的前端。当医护人员需要与病人正面接触时,可以通过安装防护面罩,降低因病人飞沫飞溅而导致医护人员产生的感染风险。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多个螺栓,所述防护面罩上设有多个通孔,所述护目镜主体框架的前端设有多个位置与通孔相对应的螺孔,各个螺栓通过通孔与螺孔螺纹连接。只需将各个螺栓穿过通孔并锁紧在螺孔上,就能完成防护面罩与护目镜的连接。优选方案中,所述护目镜主体框架后端的边沿设有防压层。通过设置防压层,能有效避免医护人员因长时间佩戴护目镜导致皮肤发生压力性损伤,提升护目镜佩戴的舒适度。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所述防压层为软垫或充气皮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这种护目镜使具有近视的医护人员无需在护目镜内额外佩戴眼镜,并且能根据医护人员的需要调节不同的度数,同时护目镜的镜片具有防起雾的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护目镜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镜片位置调节装置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2所示的一种可调节视力的护目镜,包括护目镜主体框架1、屈光度调节组件2、两个第一镜片3和两个第二镜片4,两个第一镜片3分别安装在护目镜主体框架1上并且左右并排,护目镜主体框架1上设有弹力束带101;屈光度调节组件2包括两个第二镜片位置调节装置201,第二镜片位置调节装置201和第二镜片4一一对应,两个第二镜片位置调节装置201均包括固定筒身2011和调节筒身2012,固定筒身2011设有第一螺纹20111,调节筒身2012前端设有与第一螺纹20111相匹配的第二螺纹20121(第一螺纹20111为内螺纹,第二螺纹20121为相匹配的外螺纹),固定筒身2011安装在护目镜主体框架1上并处在对应第一镜片3的后方,第二镜片4安装在调节筒身2012中,调节筒身2012的前端与固定筒身2011通过螺纹连接,两个第二镜片4左右并排;两个第二镜片4的位置分别与两个第一镜片3相对应,第二镜片4处在对应的第一镜片3的后侧;第一镜片3和第二镜片4的表面均设有防雾涂层。上述可调节视力的护目镜在使用时,通过弹力束带101将护目镜主体框架1固定,对医护人员的眼部区域进行防护。当医护人员患有近视并且此时护目镜的度数与医护人员的近视度数不相符合时,可以通过两个第二镜片位置调节装置201分别对两个第二镜片4进行单独调节,通过转动调节筒身2012就可以带动第二镜片4进行前后移动,使第一镜片3和第二镜片4之间的距离产生变化,从而调节护目镜的焦距,直至护目镜的度数与医护人员的近视度数相符合,并能满足左右眼视力不同的医护人员的调节需求。同时,这种第二镜片位置调节装置201结构简单,能尽量减少护目镜的重量,减轻医护人员的佩戴压力。护目镜还包括防护面罩5和连接组件(图中看不见),防护面罩5通过连接组件可拆卸安装在护目镜主体框架1的前端,连接组件包括多个螺栓,防护面罩5上设有多个通孔,护目镜主体框架1的前端设有多个位置与通孔相对应的螺孔,各个螺栓通过通孔与螺孔螺纹连接。当医护人员需要与病人正面接触时,可以通过安装防护面罩5,只需将各个螺栓穿过通孔并锁紧在螺孔上,就能完成防护面罩5与护目镜的连接,降低因病人飞沫飞溅而导致医护人员产生的感染风险。护目镜主体框架1后端的边沿设有防压层102,防压层102为充气皮囊。通过设置防压层102,能有效避免医护人员因长时间佩戴护目镜导致皮肤发生压力性损伤,提升护目镜佩戴的舒适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视力的护目镜,包括护目镜主体框架和两个第一镜片,两个第一镜片分别安装在护目镜主体框架上并且左右并排,护目镜主体框架上设有弹力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目镜还包括屈光度调节组件和两个第二镜片,两个第二镜片分别通过屈光度调节组件安装在所述护目镜主体框架上,并且两个第二镜片左右并排,两个第二镜片的位置分别与两个第一镜片相对应,第二镜片处在对应的第一镜片的后侧;第一镜片和第二镜片的表面均设有防雾涂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视力的护目镜,包括护目镜主体框架和两个第一镜片,两个第一镜片分别安装在护目镜主体框架上并且左右并排,护目镜主体框架上设有弹力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目镜还包括屈光度调节组件和两个第二镜片,两个第二镜片分别通过屈光度调节组件安装在所述护目镜主体框架上,并且两个第二镜片左右并排,两个第二镜片的位置分别与两个第一镜片相对应,第二镜片处在对应的第一镜片的后侧;第一镜片和第二镜片的表面均设有防雾涂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视力的护目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屈光度调节组件包括两个第二镜片位置调节装置,第二镜片位置调节装置和所述第二镜片一一对应,两个第二镜片分别通过对应的第二镜片位置调节装置安装在所述护目镜主体框架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节视力的护目镜,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镜片位置调节装置均包括固定筒身和调节筒身,固定筒身设有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应文娟张红陈书盈伍艳春
申请(专利权)人: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