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贴片式医用无线电子体温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1778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贴片式医用无线电子体温计,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测温层和吸附于其上的可拆卸贴片,其中:所述测温层包括柔性PCB和位于PCB上的电子元器件,所述电子元器件包括采集体温控制模块和电源管理单元,所述采集体温控制模块连接电源管理单元,所述柔性PCB上灌有封装胶将电子元器件覆盖封装,所述柔性PCB的底面涂有背胶,所述背胶的底面贴有贴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无线电子体温计,使用方便,成本低,卫生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贴片式医用无线电子体温计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贴片式医用无线电子体温计。
技术介绍
体温数据是医院病人重要的体征参数之一,其对病人的身体状况及病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手工测量方式,使用水银体温计测量,测量前需要将水银柱甩至35℃以下,测量体温前后,检查有无破损,检测时间较长。对于儿童,或者不合作者,若病人不慎打破体温,容易造成病人的伤害。这种体温检测方式,效率低下,不具有连续性、及时性,容易漏检,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较大。目前也有贴片式医用无线电子体温计,可以直接贴于人体皮肤上,并基于蓝牙技术,采集处理得到人体皮肤表面的温度值,并将获得的温度值发送给与该温度计蓝牙配对的交互应用终端,则人们可读取到体温数据。但是,现有的贴片式电子体温计采用硬质外壳来保护内部测量电路,导致厚度增加,虽然叫贴片式体温计,其实并不是称为“片”;另外长时间使用体表会排出汗液,其他事使用不卫生,又由于结构复杂材质选用丢弃后成本太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提出的一种贴片式医用无线电子体温计,使用方便,成本低,卫生安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贴片式医用无线电子体温计,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测温层和吸附于其上的可拆卸贴片,其中:所述测温层包括柔性PCB和位于PCB上的电子元器件,所述电子元器件包括采集体温控制模块和电源管理单元,所述采集体温控制模块连接电源管理单元,所述柔性PCB上灌有封装胶将电子元器件覆盖封装,所述柔性PCB的底面涂有背胶,所述背胶的底面贴有贴片。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本体呈圆形,所述本体的直径R为30-40mm。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本体的剖面为椭圆,所述本体的厚度h小于2.5。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电子元器件还包括无线传输模块,所述无线传输模块连接电源管理单元,所述无线传输模块又与采集体温控制模块电连接以将温度数据传输至电脑或手机终端。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电源管理单元包括电源和与电源电连接的电源开关。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电源采用纽扣电池或锂电池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电源开关为锅仔片按键。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封装胶的外部贴有二维码标签。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贴片式医用无线电子体温计,有效地减小穿戴时的异物感,提高本技术穿戴的舒适度,本品无任何外壳,电路板采用柔性材料,与医用胶一起直接作为胶贴使用,重量轻、体积小、厚度薄、透气性好,大大降低了穿戴的异物感。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贴片式医用无线电子体温计,采用封装胶对体温计焊接元器件一面,对电路及元件进行覆盖封装,防止水分、灰尘或其他异物直接接触电子元件和芯片,造成电子元件和芯片的污染和损坏。封装胶性态薄而柔软,增加体温贴使用时的舒适性。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贴片式医用无线电子体温计,无线体温贴采用纽扣电池或锂电池,使用寿命≥七天,一般住院病人一次住院时长不超过七天,入院时一次贴用,连续测量到出院,将本体温贴揭下处理掉,单人单次使用,避免多人重复使用所带来的传染问题。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贴片式医用无线电子体温计,通过无线传输模块与采集体温控制模块电连接以将温度数据传输至电脑或手机终端,效率低高,具有连续性、及时性,不容易漏检,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贴片式医用无线电子体温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贴片式医用无线电子体温计的剖视图。图中:1为本体;2为无线传输模块;3为电源开关;4为采集体温控制模块;5为电源;6为封装胶;7为柔性PCB;8为背胶;9为贴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2,一种贴片式医用无线电子体温计,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包括测温层和吸附于其上的可拆卸贴片9,其中:所述测温层包括柔性PCB7和位于柔性PCB7上的电子元器件,所述电子元器件包括采集体温控制模块4和电源管理单元,所述采集体温控制模块4连接电源管理单元,所述柔性PCB7上灌有封装胶6将电子元器件覆盖封装,采用封装胶对体温计焊接元器件一面,对电路及元件进行覆盖封装,防止水分、灰尘或其他异物直接接触电子元件和芯片,造成电子元件和芯片的污染和损坏。封装胶性态薄而柔软,增加体温贴使用时的舒适性,所述柔性PCB7的底面涂有背胶8,所述背胶8的底面贴有贴片9。本实施例中,所述柔性PCB、封装胶和背胶,均为现有技术无其他特殊要求,市面上能买到的即可。所述本体1呈圆形,所述本体1的直径R为30-40mm。所述本体1的剖面为椭圆,所述本体1的厚度h小于2.5。所述电子元器件还包括无线传输模块2,所述无线传输模块2连接电源管理单元,所述无线传输模块2又与采集体温控制模块4电连接以将温度数据传输至电脑或手机终端。本实施例中,所述无线传输模块采用现有技术中2.4G的无线模块,市面上能买到的即可。所述采集体温控制模块2为现有技术,能实现温度采集并经传输模块传送至终端即可。所述电源管理单元包括电源5和与电源5电连接的电源开关3。所述电源5采用纽扣电池或锂电池。所述纽扣电池或锂电池均为市面上能买到的即可,使用寿命≥七天,一般住院病人一次住院时长不超过七天,入院时一次贴用,连续测量到出院,将本体温贴揭下处理掉,单人单次使用,避免多人重复使用所带来的传染问题。所述电源开关3为锅仔片按键。所述封装胶6的外部贴有二维码标签。二维码标签采用现有的二维码技术,二维码技术较为成熟,在此不再赘述。二维码标签是电子体温贴的身份标识。病人入院或个人使用时扫描所述二维码标签,用于关联被测对象。本技术,在使用时,将可拆卸贴片撕掉,并将本体的背胶面粘贴于病人身体上,开启电源开关,采集体温控制模块直接测量温度,并将测量的温度经无线传输模块无线传达至电脑或手机终端。本实施例通过无线传输模块与采集体温控制模块电连接以将温度数据传输至电脑或手机终端,效率低高,具有连续性、及时性,不容易漏检,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本无线体温贴采用纽扣电池或锂电池,使用寿命≥七天,一般住院病人一次住院时长不超过七天,入院时一次贴用,连续测量到出院,将本体温贴揭下处理掉,单人单次使用,避免多人重复使用所带来的传染问题。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贴片式医用无线电子体温计,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包括测温层和吸附于其上的可拆卸贴片(9),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层包括柔性PCB(7)和位于柔性PCB(7)上的电子元器件,所述电子元器件包括采集体温控制模块(4)和电源管理单元,所述采集体温控制模块(4)连接电源管理单元,所述柔性PCB(7)上灌有封装胶(6)将电子元器件覆盖封装,所述柔性PCB(7)的底面涂有背胶(8),所述背胶(8)的底面贴有贴片(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贴片式医用无线电子体温计,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包括测温层和吸附于其上的可拆卸贴片(9),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层包括柔性PCB(7)和位于柔性PCB(7)上的电子元器件,所述电子元器件包括采集体温控制模块(4)和电源管理单元,所述采集体温控制模块(4)连接电源管理单元,所述柔性PCB(7)上灌有封装胶(6)将电子元器件覆盖封装,所述柔性PCB(7)的底面涂有背胶(8),所述背胶(8)的底面贴有贴片(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贴片式医用无线电子体温计,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呈圆形,所述本体(1)的直径R为30-4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贴片式医用无线电子体温计,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的剖面为椭圆,所述本体(1)的厚度h小于2.5。


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允利邓守华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亿翔基业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