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虚拟角色脸部模型的处理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1766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虚拟角色脸部模型的处理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可以先获取初始脸部模型的目标网格拓扑结构,并根据该目标网络拓扑结构,获得初始脸部模型中待调整的目标区域,接着获取针对初始脸部模型的代理模型,以及针对目标区域的法线调整系数,其中,法线调整系数可以为通过代理模型对目标区域中顶点进行法线调整的程度,然后根据代理模型与法线调整系数,对目标区域进行顶点法线调整,获得目标脸部模型,从而根据代理模型与法线调整系数对需要进行顶点法线调整的区域进行整体的法线传递,使得法线调整精细化,实现更细致的顶点法线修改操作,且提高了顶点法线修改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虚拟角色脸部模型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图像处理
,特别是涉及一种虚拟角色脸部模型的处理方法和一种虚拟角色脸部模型的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在游戏开发中,往往需要对游戏中的角色模型进行修改,如修改角色模型的顶点法线。顶点法线可以用来表示模型网格上每个顶点的朝向,在DCC(DigtialContentCreation,数字内容创建工具)中可以自动为美工人员创建模型网络的顶点法线数据。但在NPR(Non-photographyRendering,非真实渲染)领域中,渲染卡通风格的角色模型时,经常需要对DCC工具生成的默认顶点法线数据进行认为修改,即法线传递。目前常见的DCC工具中提供的顶点法线传递方式,包括如下步骤:1、根据实际需求构建一个原脸部模型的代理体;2、使用代理体将原模型包裹起来;3、使用DCC工具将代理体的顶点法线信息映射到原脸部模型上,对顶点法线进行修改。在上述方式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包括代理体的顶点法线调整没有规律可循,无法实现批量操作;直接使用简单的代理体进行法线传递,容易将脸部模型的一些细节抹去,影响模型的展示效果;大部分的DCC工具的法线传递功能,并不是为了脸部模型顶点法线修改而提供的,通用性差等等。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虚拟角色脸部模型的处理方法和相应的一种虚拟角色脸部模型的处理装置。相应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虚拟角色脸部模型的处理装置,用以保证上述方法的实现及应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虚拟角色脸部模型的处理方法,包括:获取初始脸部模型的目标网格拓扑结构;根据所述目标网格拓扑结构,获得所述初始脸部模型中待调整的目标区域;获取针对所述初始脸部模型的代理模型,以及针对所述目标区域的法线调整系数,所述法线调整系数为通过所述代理模型对所述目标区域中顶点进行法线调整的程度;根据所述代理模型与所述法线调整系数,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顶点法线调整,获得目标脸部模型。可选地,所述获取初始脸部模型的目标网格拓扑结构,包括:获取初始脸部模型的光影特征,以及初始网格拓扑结构;根据所述光影特征对所述初始网格拓扑结构进行调整,获得目标网格拓扑结构。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目标网格拓扑结构,获得所述初始脸部模型中待调整的目标区域,包括:根据所述目标网格拓扑结构对所述初始脸部模型的顶点进行顶点色设置;根据所述初始脸部模型的顶点的顶点色,获得所述初始脸部模型中待调整的目标区域。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代理模型与所述法线调整系数,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顶点法线调整,获得目标脸部模型,包括:获取所述目标区域中至少部分顶点分别对应的第一坐标信息与初始顶点法线,以及所述代理模型的第二坐标信息;根据所述第一坐标信息与所述第二坐标信息,确定针对所述初始顶点法线的目标顶点法线;根据所述目标顶点法线与所述法线调整系数,对所述至少部分顶点的初始顶点法线进行调整,获得目标脸部模型。可选地,所述法线调整系数包括第一调整模式下的第一修改系数,所述根据所述目标顶点法线与所述法线调整系数,对所述初始顶点法线进行调整,获得目标脸部模型,包括:按照所述第一修改系数,将所述目标顶点法线与所述初始顶点法线进行相加,获得所述至少部分顶点的顶点法线结果;根据所述顶点法线结果对所述至少部分顶点的初始顶点法线进行调整,获得目标脸部模型。可选地,所述按照所述第一修改系数,将所述目标顶点法线分别与对应顶点的初始顶点法线进行相加,获得顶点法线结果,包括:将所述第一修改系数与所述目标顶点法线相乘,获得与所述第一修改系数对应的修改结果;将所述修改结果与所述初始顶点法线相加,获得所述至少部分顶点的顶点法线结果。可选地,所述法线调整系数包括第二调整模式下的第二修改系数,所述根据所述目标顶点法线与所述法线调整系数,对所述初始顶点法线进行调整,获得目标脸部模型,包括:按照所述第二修改系数,对所述初始顶点法线与所述目标顶点法线进行插值计算,获得所述至少部分顶点的顶点法线结果;根据所述顶点法线结果对所述至少部分顶点的初始顶点法线进行调整,获得所述目标脸部模型。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代理模型与所述法线调整系数,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顶点法线调整的过程中包括:获取针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顶点法线调整的操作信息,生成针对所述初始脸部模型的修改记录。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虚拟角色脸部模型的处理装置,包括:网格拓扑结构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初始脸部模型的目标网格拓扑结构;目标区域获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网格拓扑结构,获得所述初始脸部模型中待调整的目标区域;模型调整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针对所述初始脸部模型的代理模型,以及针对所述目标区域的法线调整系数,所述法线调整系数为通过所述代理模型对所述目标区域中顶点进行法线调整的程度;脸部模型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代理模型与所述法线调整系数,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顶点法线调整,获得目标脸部模型。可选地,所述网格拓扑结构获取模块包括:初始脸部模型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初始脸部模型的光影特征,以及初始网格拓扑结构;网络拓扑结构获得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光影特征对所述初始网格拓扑结构进行调整,获得目标网格拓扑结构。可选地,所述模型调整信息获取模块包括:顶点色设置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网格拓扑结构对所述初始脸部模型的顶点进行顶点色设置;目标区域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初始脸部模型的顶点的顶点色,获得所述初始脸部模型中待调整的目标区域。可选地,所述脸部模型调整模块包括:坐标与法线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目标区域中至少部分顶点分别对应的第一坐标信息与初始顶点法线,以及所述代理模型的第二坐标信息;第一顶点法线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坐标信息与所述第二坐标信息,确定针对所述初始顶点法线的目标顶点法线;第一脸部模型调整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顶点法线与所述法线调整系数,对所述至少部分顶点的初始顶点法线进行调整,获得目标脸部模型。可选地,所述法线调整系数包括第一调整模式下的第一修改系数,所述目标顶点法线确定子模块具体用于:按照所述第一修改系数,将所述目标顶点法线与所述初始顶点法线进行相加,获得所述至少部分顶点的顶点法线结果;根据所述顶点法线结果对所述至少部分顶点的初始顶点法线进行调整,获得目标脸部模型。可选地,所述目标顶点法线确定子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一修改系数与所述目标顶点法线相乘,获得与所述第一修改系数对应的修改结果;将所述修改结果与所述初始顶点法线相加,获得所述至少部分顶点的顶点法线结果。可选地,所述法线调整系数包括第二调整模式下的第二修改系数,所述脸部模型调整模块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虚拟角色脸部模型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获取初始脸部模型的目标网格拓扑结构;/n根据所述目标网格拓扑结构,获得所述初始脸部模型中待调整的目标区域;/n获取针对所述初始脸部模型的代理模型,以及针对所述目标区域的法线调整系数,所述法线调整系数为通过所述代理模型对所述目标区域中顶点进行法线调整的程度;/n根据所述代理模型与所述法线调整系数,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顶点法线调整,获得目标脸部模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虚拟角色脸部模型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初始脸部模型的目标网格拓扑结构;
根据所述目标网格拓扑结构,获得所述初始脸部模型中待调整的目标区域;
获取针对所述初始脸部模型的代理模型,以及针对所述目标区域的法线调整系数,所述法线调整系数为通过所述代理模型对所述目标区域中顶点进行法线调整的程度;
根据所述代理模型与所述法线调整系数,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顶点法线调整,获得目标脸部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初始脸部模型的目标网格拓扑结构,包括:
获取初始脸部模型的光影特征,以及初始网格拓扑结构;
根据所述光影特征对所述初始网格拓扑结构进行调整,获得目标网格拓扑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网格拓扑结构,获得所述初始脸部模型中待调整的目标区域,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网格拓扑结构对所述初始脸部模型的顶点进行顶点色设置;
根据所述初始脸部模型的顶点的顶点色,获得所述初始脸部模型中待调整的目标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代理模型与所述法线调整系数,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顶点法线调整,获得目标脸部模型,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区域中至少部分顶点分别对应的第一坐标信息与初始顶点法线,以及所述代理模型的第二坐标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坐标信息与所述第二坐标信息,确定针对所述初始顶点法线的目标顶点法线;
根据所述目标顶点法线与所述法线调整系数,对所述至少部分顶点的初始顶点法线进行调整,获得目标脸部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法线调整系数包括第一调整模式下的第一修改系数,所述根据所述目标顶点法线与所述法线调整系数,对所述初始顶点法线进行调整,获得目标脸部模型,包括:
按照所述第一修改系数,将所述目标顶点法线与所述初始顶点法线进行相加,获得所述至少部分顶点的顶点法线结果;
根据所述顶点法线结果对所述至少部分顶点的初始顶点法线进行调整,获得目标脸部模型。


6.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羽
申请(专利权)人: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