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管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1550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压管接头,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液压管接头包括子管和母管。子管包括第一固定管和转动连接于第一固定管的第一转动管,第一转动管设置有转动榫头。母管包括第二固定管和转动连接于第二固定管的一端的第二转动管。第二固定管内设置有避让榫槽,第二转动管内设置有转动榫槽,避让榫槽与转动榫槽在轴向上能够相互对应。当子管插入母管时,转动榫头穿过避让榫槽后与转动榫槽配合,以使第一转动管和第二转动管相对固定,进而第二转动管能带动第一转动管转动预设角度,以使转动榫头在轴向上与避让榫槽相互错开,从而防止子管脱离母管。本液压管接头在安装连接时操作简单,安装更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压管接头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压管接头。
技术介绍
液压管接头是在工程机械的液压系统中实现两个高压油管之间的连接的部件。工程机械在较长运行后,其油管连接处会出现微漏,需要定期重新安装液压管接头。目前的液压管接头大多采用螺纹连接、法兰连接,安装连接时操作复杂,安装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包括提供一种液压管接头,其安装连接时操作简单,安装更方便。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实施例提供一种液压管接头,包括子管和母管;子管包括第一固定管和转动连接于第一固定管的第一转动管,第一转动管设置有转动榫头;母管包括第二固定管和转动连接于第二固定管的一端的第二转动管,第二固定管远离第二转动管的一端用于供子管插入;第二固定管内设置有避让榫槽;第二转动管内设置有转动榫槽,避让榫槽与转动榫槽在轴向上能够相互对应;当子管插入母管时,转动榫头穿过避让榫槽后与转动榫槽配合,以使第一转动管和第二转动管相对固定,进而第二转动管能带动第一转动管转动预设角度,以使转动榫头在轴向上与避让榫槽相互错开,从而防止子管脱离母管。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转动管套设于第一固定管,第一固定管未被第一转动管遮蔽的部位设置有固定榫头,转动榫头与固定榫头在轴向上能够相互对应,固定榫头用于与避让榫槽配合。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管未被第一转动管遮蔽的部位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和第二段分别位于第一转动管的相对两端,第一段远离第一转动管的一端用于插入母管,第一段和第二段分别设置有固定榫头。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设置于第一段的固定榫头远离第一转动管的一端设置有导向斜面,导向斜面用于引导固定榫头插入避让榫槽。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母管包括第三固定管,第二转动管的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二固定管,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三固定管,当子管插入母管时,第三固定管与第一段配合,第二固定管与第二段配合。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三固定管设置有固定榫槽,固定榫槽用于与设置于第一段的固定榫头配合。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段远离第一转动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密封件,第一密封件用于第一段和第三固定管之间的密封。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管包括固定座,固定座设置于第二段远离第一转动管的一端,固定座设置有第二密封件,第二密封件用于固定座和第二固定管之间的密封。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转动管与第二固定管之间、第二转动管与第三固定管之间均通过轴承连接。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转动管在周向上间隔设置有多个转动榫头,第二转动管内设置有多个转动榫槽,第二固定管内设置有多个避让榫槽,多个转动榫头和多个转动榫槽一一对应,多个避让榫槽和多个转动榫槽一一对应。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液压管接头包括子管和母管。子管包括第一固定管和转动连接于第一固定管的第一转动管,第一转动管设置有转动榫头。母管包括第二固定管和转动连接于第二固定管的一端的第二转动管,第二固定管远离第二转动管的一端用于供子管插入。第二固定管内设置有避让榫槽,第二转动管内设置有转动榫槽,避让榫槽与转动榫槽在轴向上能够相互对应。当子管插入母管时,转动榫头穿过避让榫槽后与转动榫槽配合,以使第一转动管和第二转动管相对固定,进而第二转动管能带动第一转动管转动预设角度,以使转动榫头在轴向上与避让榫槽相互错开,从而防止子管脱离母管。本液压管接头的子管在插入母管时,子管上第一转动管上设置的转动榫头可以穿过母管上第二固定管内设置的避让榫槽,进而与母管上第二转动管内的转动榫槽配合,从而子管上的第一转动管和母管上的第二转动管固定在一起。然后,转动母管上的第二转动管,在母管内部,子管上的第一转动管随第二转动管同步转动预设角度,由于母管上的第二固定管不动即避让榫槽不动,第一转动管上的转动榫头在转动后不再与避让榫槽相对应,而是在轴向上与避让榫槽相互错开,从而能够防止子管沿轴向脱离母管,实现子管和母管的连接。液压管接头在安装连接时,仅需将子管插进母管后转动母管上的第二转动管,即可实现子管和母管的稳定连接,操作简单,安装方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液压管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子管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母管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转动管的第一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子管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子管的剖面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母管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轴承的装配图。图标:100-液压管接头;110-子管;111-第一固定管;112-转动榫头;113-第一转动管;114-固定榫头;115-第一段;117-第二段;118-滚柱;119-导向斜面;120-第一密封件;121-固定座;122-第二密封件;130-母管;131-第二固定管;132-避让榫槽;133-第二转动管;134-转动榫槽;135-第三固定管;136-轴承;137-防滑凹槽;138-第一环形凸起;139-第二环形凸起;140-固定榫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请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压管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子管和母管;/n所述子管包括第一固定管和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管的第一转动管,所述第一转动管设置有转动榫头;/n所述母管包括第二固定管和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管的一端的第二转动管,所述第二固定管远离所述第二转动管的一端用于供所述子管插入;所述第二固定管内设置有避让榫槽;所述第二转动管内设置有转动榫槽,所述避让榫槽与所述转动榫槽在轴向上能够相互对应;/n当所述子管插入所述母管时,所述转动榫头穿过所述避让榫槽后与所述转动榫槽配合,以使所述第一转动管和所述第二转动管相对固定,进而所述第二转动管能带动所述第一转动管转动预设角度,以使所述转动榫头在轴向上与所述避让榫槽相互错开,从而防止所述子管脱离所述母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管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子管和母管;
所述子管包括第一固定管和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管的第一转动管,所述第一转动管设置有转动榫头;
所述母管包括第二固定管和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管的一端的第二转动管,所述第二固定管远离所述第二转动管的一端用于供所述子管插入;所述第二固定管内设置有避让榫槽;所述第二转动管内设置有转动榫槽,所述避让榫槽与所述转动榫槽在轴向上能够相互对应;
当所述子管插入所述母管时,所述转动榫头穿过所述避让榫槽后与所述转动榫槽配合,以使所述第一转动管和所述第二转动管相对固定,进而所述第二转动管能带动所述第一转动管转动预设角度,以使所述转动榫头在轴向上与所述避让榫槽相互错开,从而防止所述子管脱离所述母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管套设于所述第一固定管,所述第一固定管未被所述第一转动管遮蔽的部位设置有固定榫头,所述转动榫头与所述固定榫头在轴向上能够相互对应,所述固定榫头用于与所述避让榫槽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管未被所述第一转动管遮蔽的部位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转动管的相对两端,所述第一段远离所述第一转动管的一端用于插入所述母管,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分别设置有所述固定榫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管接头,其特征在于,设置于所述第一段的所述固定榫头远离所述第一转动管的一端设置有导向斜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志平蔡泽亮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三一重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