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14633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卧式压缩机,包括:壳体,壳体设有排气管;压缩机构,设于壳体内,用于压缩气体,压缩机构将壳体内的空间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其中,压缩机构与壳体之间形成有气流通道,气流通道的一部分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气流通道的另一部分连通第二腔室和排气管,第一腔室内的气体可通过气流通道进入排气管并向外排出。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延长了气体流通路径,可使气体中的油液沉降,有效降低了气体含油量,有利于提高卧式压缩机可靠性,改善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卧式压缩机
本技术涉及压缩机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卧式压缩机。
技术介绍
目前,压缩机是家用电器中常用的制冷或制热系统的核心部件,用于将低压气体提升为高压气体。卧式压缩机为一种常用的压缩机类型,具有稳定性强、便于安装等特点。现有的卧式压缩机中储存有冷冻油,用于对压缩机进行润滑、密封、降温,但部分冷冻油会随快速流动的气态冷媒一起排入制冷或制热系统中,当冷媒中的含油量较大时,会影响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同时会造成压缩机内的冷冻油的减少,影响冷冻油对压缩机的润滑、密封和降温效果,长期使用中容易导致压缩机的可靠性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改善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卧式压缩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卧式压缩机,包括:壳体,壳体设有排气管;压缩机构,设于壳体内,用于压缩气体,压缩机构将壳体内的空间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其中,压缩机构与壳体之间形成有气流通道,气流通道的一部分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气流通道的另一部分连通第二腔室和排气管,第一腔室内的气体可通过气流通道进入排气管并向外排出。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卧式压缩机包括壳体和压缩机构。压缩机构设于壳体内,以通过压缩机构对气态冷媒进行压缩,使低压冷媒气体变为高压冷媒气体;壳体上设有排气管,压缩机构将壳体内的空间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内均储存有冷冻油液,以对压缩机构进行润滑、密封和降温。其中,压缩机构与壳体之间形成有气流通道,且气流通道的一部分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气流通道的另一部分连通第二腔室和排气管,以在压缩机构内形成的高压冷媒气体排入第一腔室后,可通过气流通道流入第二腔室,再由第二腔室流入排气管内,向外排出。通过本方案中的气流通道,可以延长高压冷媒气体的流通路径,延长高压冷媒气体向外排出的时间,从而使高压冷媒气体中混入的冷冻油液在岁高压冷媒气体流动过程中自然沉降,进而降低卧式压缩机排出的高压冷媒气体的含油量,一方面可以减少高压冷媒气体进入换热系统后冷冻油液所产生的油膜,减少冷冻油液对换热器的换热效率的影响,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壳体内的冷冻油液的流失,防止因冷冻油液过少而影响压缩机构的润滑、密封和冷却效果,有利于提高压缩机构的可靠性。此外,本方案仅通过对压缩机构的结构改进来降低高压冷媒气体的含油量,无需增加额外的油气分离机构,简化了卧式压缩机的内部结构,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需要说明的是,压缩机构在对冷媒气体进行压缩过程中,冷媒气体中不可避免地会混入部分冷冻油液,但随着冷媒气体的流动,冷冻油液会在重力作用下自行沉降。若压缩机构形成的高压冷媒气体直接由排气管排出,流通路径较短,会导致高压冷媒气体中的冷冻油液尚未发生沉降及随高压冷媒气体一同排出,使得高压冷媒气体中的含油量升高。需要强调的是,气流通道的截面尺寸的大小不同,流经气流通道的高压冷媒气体中的冷冻油液的沉降速度也不同,通过在气流通道中或气流通道的出入口处设置相应尺寸的节流结构,以促进冷冻油液的沉降。另外,本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卧式压缩机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压缩机构包括:气缸组件,用于压缩气体,气缸组件设有用于连通气源的进气口和连通第一腔室的出气口,气缸组件将压缩后的气体通过出气口排入第一腔室;驱动电机,设于第一腔室内,驱动电机与气缸组件的输入端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气缸组件运行;轴承组件,包括第一轴承,第一轴承与壳体的内壁面之间固定连接,且第一轴承的外侧面与壳体的内壁面之间形成密封,第一轴承与输入端可转动连接,其中,第一轴承上设有气孔,气缸组件的外表面形成有与气孔对应设置的凸起结构,凸起结构与壳体合围形成气流通道。在该技术方案中,压缩机构包括气缸组件、驱动电机和轴承组件。气缸组件用于压缩气体。具体地,气缸组件设有进气口,进气口与气源相连通以实现进气;气缸组件还设有出气口,出气口与第一腔室相连通,有进气口进入气缸组件内的低压冷媒气体在经过压缩后形成高压冷媒气体,并由出气口排入第一腔室,完成气体的压缩过程。驱动电机作为压缩机构的驱动装置,设置于第一腔室内,通过驱动电机与气缸组件的输入端传动连接,以驱动气缸组件的运行。轴承组件包括有第一轴承,通过设置第一轴承与壳体的内壁面固定连接,且第一轴承与气缸组件的输入端可转动连接,从而对输入端进行支撑和连接。通过设置第一轴承的外侧面与壳体的内壁面之间形成密封,使得第一腔室内的高压冷媒气体无法由第一轴承与壳体之间的缝隙向第二腔室渗漏。通过设置第一轴承上设有气孔,气缸组件的外表面形成有与气孔对应设置的凸起结构,且凸起结构与壳体合围形成气流通道,使得第一腔室内的高压冷媒气体可经过气孔及气流通道流向第二腔室,并进一步流入排气管。其中,气孔可对高压冷媒气体进行节流,促进混入高压冷媒气体中的冷冻油液的沉降,有利于进一步降低高压冷媒气体的含油量。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气流通道包括:第一气流通道,与气孔对应设置,第一气流通道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二气流通道,与排气管对应设置,第二气流通道连通第二腔室和排气管。在该技术方案中,气流通道包括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其中,第一气流通道与气孔对应设置,并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二气流通道与排气管对应设置,以连通第二腔室和排气管,从而增加气流通道的整体长度,延长高压冷媒气体在气流通道中的流动时间,以为冷冻油液的沉降提供充足的时间。此外,还可以通过第一气流通道的入口处和第二气流通道的入口处的截面积的变化,对高压冷媒气体起到节流作用。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凸起结构包括:第一凸起,位于气孔沿周向方向远离排气管的一侧,第一凸起由气缸组件的外表面向壳体延伸,第一凸起的顶部与壳体相抵;第二凸起,位于气孔沿周向方向靠近排气管的一侧,第二凸起由气缸组件的外表面向壳体延伸,第二凸起的顶部与壳体相抵,其中,在气缸组件的轴向方向上,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均由第一轴承延伸至气缸组件的末端,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以及壳体合围形成第一气流通道。在该技术方案中,凸起结构包括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以及壳体合围形成第一气流通道。具体地,在气缸组件的周向方向上,第一凸起位于气孔沿周向方向远离排气管的一侧,第二凸起位于气孔沿周向方向靠近排气管的一侧;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均由气缸组件的外表面向壳体延伸,且第一凸起的顶部以及第二凸起的顶部均与壳体的内壁面相抵,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均沿气缸组件的轴向方向由第一轴承延伸至气缸组件的末端,使得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以及壳体合围形成第一气流通道,从而使第一腔室内的高压冷媒气体只能经过气孔和第一气流通道流向第二腔室。其中,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将气孔与壳体内的油池之间分隔开,避免油池中的油液进入第一气流通道,同时,第二凸起还将气孔与排气管分隔开,避免流经气孔的高压冷媒气体之间流入排气管。其中,在第一凸起沿气缸组件的径向方向向壳体延伸时,第一凸起的高度最小;同样的,第二凸起沿气缸组件的径向方向想壳体延伸时,第二凸起的高度最小,便于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卧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所述壳体设有排气管;/n压缩机构,设于所述壳体内,用于压缩气体,所述压缩机构将所述壳体内的空间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n其中,所述压缩机构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有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的一部分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所述气流通道的另一部分连通所述第二腔室和所述排气管,所述第一腔室内的气体可通过所述气流通道进入所述排气管并向外排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有排气管;
压缩机构,设于所述壳体内,用于压缩气体,所述压缩机构将所述壳体内的空间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
其中,所述压缩机构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有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的一部分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所述气流通道的另一部分连通所述第二腔室和所述排气管,所述第一腔室内的气体可通过所述气流通道进入所述排气管并向外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构包括:
气缸组件,用于压缩气体,所述气缸组件设有用于连通气源的进气口和连通所述第一腔室的出气口,所述气缸组件将压缩后的气体通过所述出气口排入所述第一腔室;
驱动电机,设于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气缸组件的输入端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气缸组件运行;
轴承组件,包括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壳体的内壁面之间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轴承的外侧面与所述壳体的内壁面之间形成密封,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输入端可转动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轴承上设有气孔,所述气缸组件的外表面形成有与所述气孔对应设置的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与所述壳体合围形成所述气流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卧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道包括:
第一气流通道,与所述气孔对应设置,所述第一气流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
第二气流通道,与所述排气管对应设置,所述第二气流通道连通所述第二腔室和所述排气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卧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包括:
第一凸起,位于所述气孔沿周向方向远离所述排气管的一侧,所述第一凸起由所述气缸组件的外表面向所述壳体延伸,所述第一凸起的顶部与所述壳体相抵;
第二凸起,位于所述气孔沿周向方向靠近所述排气管的一侧,所述第二凸起由所述气缸组件的外表面向所述壳体延伸,所述第二凸起的顶部与所述壳体相抵,
其中,在所述气缸组件的轴向方向上,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均由所述第一轴承延伸至所述气缸组件的末端,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以及所述壳体合围形成所述第一气流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卧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还包括:
第三凸起,位于所述第二凸起在周向方向上远离所述第一凸起的一侧,所述第三凸起由所述气缸组件的外表面向所述壳体延伸,所述第三凸起的顶部与所述壳体相抵,
其中,所述第三凸起由所述第一轴承延伸至所述气缸组件的末端,且所述第三凸起在所述气缸组件的末端向所述第二凸起延伸,所述排气管位于所述第二凸起和所述第三凸起之间,所述第二凸起、所述第三凸起、所述第一轴承以及所述壳体合围形成所述第二气流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卧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组件还包括:
排气沉槽,设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内,所述排气沉槽与所述排气管对应设置,并沿所述气缸组件的径向方向向内凹陷。


7.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林高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