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振捣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1360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振捣棒,其结构包括振捣棒、支撑杆、把手,振捣棒通过焊接连接于支撑杆下方,支撑杆贯穿于振捣棒两侧,把手嵌固于支撑杆两端,振捣棒内部包括振动轴,振动轴设有螺杆、升降腔、固定板,固定板底部安装有振动腔,振动腔设有振动杆、弹簧、振动板,振动板底部嵌固有主棒,主棒设有限位板、复位弹簧、振动片、基座、升降杆,振动杆内部设有螺槽,将振捣棒插入混凝土时,基座受压力向上收回,基座四壁推动振动片向外打开,使得振动覆盖的面积大,避免频繁更换位置导致混凝土不密实和烂根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振捣棒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设备
,尤其是涉及到一种混凝土振捣棒。
技术介绍
目前,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去除混在内部的气泡,需要通过插入振捣棒,以振动的方式去除里面的空气,从而提高混凝土硬化后的密度。现有的振捣棒结构单一,其振动覆盖的面积小,需要不断地更换振捣棒的位置,导致混凝土的捣固不均匀,容易产生气泡,容易产生混凝土不密实和烂根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的振捣棒结构单一,其振动覆盖的面积小,需要不断地更换振捣棒的位置,导致混凝土的捣固不均匀,容易产生气泡,容易产生混凝土不密实和烂根现象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混凝土振捣棒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混凝土振捣棒,其结构包括振捣棒、支撑杆、把手,所述振捣棒通过焊接连接于支撑杆下方,所述支撑杆贯穿于振捣棒两侧,所述把手嵌固于支撑杆两端,所述振捣棒内部包括振动轴。更进一步的说,所述振动轴设有螺杆、升降腔、固定板,所述螺杆通过焊接连接于振动轴底部且通过间隙连接于振捣棒上壁,所述升降腔置于螺杆四周,所述固定板通过焊接连接于述振捣棒内壁且置于升降腔四周,所述固定板底部安装有振动腔。更进一步的说,所述振动腔设有振动杆、弹簧、振动板,所述振动杆通过螺栓连接于螺杆底部四周,所述弹簧配合安装于振动杆四周且通过焊接连接于固定板底部,所述振动板通过焊接连接于弹簧末端,所述振动板底部嵌固有主棒。更进一步的说,所述主棒设有限位板、复位弹簧、振动片、基座、升降杆,所述限位板通过焊接连接于主棒内壁,所述复位弹簧嵌固于主棒底部,所述振动片置于复位弹簧一端,所述基座安装在主棒下方,所述升降杆通过焊接连接于基座上表面且穿过限位板。更进一步的说,所述振动杆内部设有螺槽,所述螺槽配合安装于螺杆四周。有益效果本技术一种混凝土振捣棒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通过振动轴的来回转动,使得螺杆带动振动杆上下振动,使得振动板带动主棒进行振动;2.本技术将振捣棒插入混凝土时,基座受压力向上收回,基座四壁推动振动片向外打开,使得振动覆盖的面积大,避免频繁更换位置导致混凝土不密实和烂根现象。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混凝土振捣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振捣棒的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主棒的内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振动杆的内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振捣棒1、支撑杆2、把手3、振动轴a、螺杆a1、升降腔a2、固定板a3、振动腔b、振动杆b1、弹簧b2、振动板b3、主棒c、限位板c1、复位弹簧c2、振动片c3、基座c4、升降杆c5、螺槽m。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说明,进一步阐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实施例请参阅图1-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混凝土振捣棒,其结构包括振捣棒1、支撑杆2、把手3,所述振捣棒1通过焊接连接于支撑杆2下方,所述支撑杆2贯穿于振捣棒1两侧,所述把手3嵌固于支撑杆2两端,所述振捣棒1内部包括振动轴a,所述振动轴a设有螺杆a1、升降腔a2、固定板a3,所述螺杆a1通过焊接连接于振动轴a底部且通过间隙连接于振捣棒1上壁,所述升降腔a2置于螺杆a1四周,所述固定板a3通过焊接连接于述振捣棒1内壁且置于升降腔a2四周,所述固定板a3底部安装有振动腔b。,所述振动腔b设有振动杆b1、弹簧b2、振动板b3,所述振动杆b1通过螺栓连接于螺杆a1底部四周,所述弹簧b2配合安装于振动杆b1四周且通过焊接连接于固定板a3底部,所述振动板b3通过焊接连接于弹簧b2末端,所述振动板b3底部嵌固有主棒c,所述主棒c设有限位板c1、复位弹簧c2、振动片c3、基座c4、升降杆c5,所述限位板c1通过焊接连接于主棒c内壁,所述复位弹簧c2嵌固于主棒c底部,所述振动片c3置于复位弹簧c2一端,所述基座c4安装在主棒c下方,所述升降杆c5通过焊接连接于基座c4上表面且穿过限位板c1,所述振动杆b1内部设有螺槽m,所述螺槽m配合安装于螺杆a1四周。本技术的原理:将振捣棒1插入混凝土时,底部的基座c4受压力向上收回至限位板c1处,同时基座c4的四壁推动振动片c3一侧,使得振动片c3向外打开,从而使得振动覆盖的面积大,避免频繁更换位置导致混凝土不密实和烂根现象,通过振动轴a在螺槽m上来回转动,使得焊接在振动轴a底部的螺杆a1带动振动杆b1上下振动,使得振动板b3带动主棒c进行振动,从而使得主棒c与振动片c3对周围的混凝土进行振捣,取出振捣棒1时,振动片c3在复位弹簧c2复位力的作用下挤压基座向下还原,使得振捣棒1方便收纳且振动片c3不易被折断。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振捣棒,其结构包括振捣棒(1)、支撑杆(2)、把手(3),其特征在于:/n所述振捣棒(1)通过焊接连接于支撑杆(2)下方,所述支撑杆(2)贯穿于振捣棒(1)两侧,所述把手(3)嵌固于支撑杆(2)两端,所述振捣棒(1)内部包括振动轴(a);/n所述振动轴(a)设有螺杆(a1)、升降腔(a2)、固定板(a3),所述螺杆(a1)通过焊接连接于振动轴(a)底部且通过间隙连接于振捣棒(1)上壁,所述升降腔(a2)置于螺杆(a1)四周,所述固定板(a3)通过焊接连接于述振捣棒(1)内壁且置于升降腔(a2)四周,所述固定板(a3)底部安装有振动腔(b)。/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振捣棒,其结构包括振捣棒(1)、支撑杆(2)、把手(3),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捣棒(1)通过焊接连接于支撑杆(2)下方,所述支撑杆(2)贯穿于振捣棒(1)两侧,所述把手(3)嵌固于支撑杆(2)两端,所述振捣棒(1)内部包括振动轴(a);
所述振动轴(a)设有螺杆(a1)、升降腔(a2)、固定板(a3),所述螺杆(a1)通过焊接连接于振动轴(a)底部且通过间隙连接于振捣棒(1)上壁,所述升降腔(a2)置于螺杆(a1)四周,所述固定板(a3)通过焊接连接于述振捣棒(1)内壁且置于升降腔(a2)四周,所述固定板(a3)底部安装有振动腔(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振捣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腔(b)设有振动杆(b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雯娜
申请(专利权)人:南安欣久商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