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建筑防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1301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建筑防水结构,其包括墙体,墙体上端面开设有预留缝,墙体上端面设置有两块位于预留缝两侧的L型板,L型板远离墙体的一端往背离预留缝方向弯曲,两块L型板之间设置有防水卷材,防水卷材封闭预留缝设置,墙体上端面设置有两个分别与相邻L型板拼接的连接组件,防水卷材位于连接组件与L型板之间,连接板远离相邻L型板的一端之间设置有防水橡胶垫,两个连接组件之间设置有若干组锁紧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提高防渗水效果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建筑防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防水设施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建筑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屋顶的建筑物结构一般是有钢筋混凝土组成,钢筋混凝土因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变化会产生微涨缩变形,因此,为了防止屋顶的建筑构件因气候温度变化引起的热胀冷缩,使结构产生裂缝或破坏,一般会沿建筑物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预留缝隙,并沿建筑物或构筑物施工缝方向的适当部位设置一条构造缝,即建筑伸缩缝,在建筑结构中需要在伸缩缝相对应位置设置防水结构,以防止出现漏水、渗水的现象。现有的建筑防水结构通常采用不锈钢等刚性材料,提高了防水结构的强度,从而使防水结构不易受损,同时也起到了对落向建筑缝隙的雨水或流向建筑缝隙的积水进行阻隔的作用。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刚性材料在与结构梁、柱、板等混凝土面固定时存在接口,如果受到外力作用或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刚性材料与混凝土之间的结合处容易出现松动,从而产生微缝,从而降低了防水结构的防渗水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提高防渗水效果的新型建筑防水结构。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新型建筑防水结构,包括墙体,所述墙体上端面开设有预留缝,所述墙体上端面设置有两块位于所述预留缝两侧的L型板,所述L型板远离墙体的一端往背离预留缝方向弯曲,两块所述L型板之间设置有防水卷材,所述防水卷材封闭预留缝设置,所述墙体上端面设置有两个分别与相邻L型板拼接的连接组件,所述防水卷材位于连接组件与L型板之间,所述连接板远离相邻L型板的一端之间设置有防水橡胶垫,两个所述连接组件之间设置有若干组锁紧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墙体上端面设置位于预留缝两侧的L型板,同时两块L型板往远离预留缝方向弯曲,并使设置在两块L型板之间的防水卷材封闭预留缝,从而对落向预留缝的水流进行阻隔,从而达到防渗水的功能,同时通过连接组件与L型板拼接,并使防水卷材置于连接组件与L型板之间,从而减少了防水卷材脱离L型板的情况,同时通过锁紧件的设置,减少了连接组件与L型板脱离的情况,有利于连接组件与L型板与连接组件的正常拼接;同时通过在两个连接组件之间设置防水橡胶垫,减少了水流从两块连接组件连接处渗入的情况,同时,由于防水橡胶垫具有弹性,当L型板因墙体热胀冷缩而发生水平方向的偏移时,防水橡胶垫可压缩形变,从而可起到缓冲作用,因此,通过锁紧件锁紧连接组件,减少了该防水结构与墙体表面的接口,同时通过防水卷材与防水橡胶垫的设置,提高了该防水结构的防渗水的效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防水卷材粘接于墙体上端面、L型板背离预留缝的一侧以及L型板背离墙体的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增大了防水卷材的与L型板之间的连接面积,有利于提高防水卷材的稳固性,同时减少水流从L型板与墙体的连接缝隙中渗入预留缝的情况,有利于提高该新型建筑防水结构的防渗水效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组件为竖直截面呈J形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包括弯曲段以及平直段,所述连接板的所述弯曲段与L型板拼接,所述连接板的所述平直段位于防水卷材上方,所述连接板内侧与防水卷材背离L型板的一侧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连接板的弯曲部与L型板弯曲端拼接,减少了连接板往远离墙体方向与L型板脱离的情况,同时使连接板内侧与防水卷材抵接,从而降低防水卷材与L型板脱离的概率,从而有利于该新型建筑防水结构的防渗水功能的实现。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锁紧件包括若干根安装杆,所述安装杆位于连接板背离防水卷材的一侧设置,所述安装杆沿预留缝长度方向分布,所述安装杆两端分别朝墙体方向弯曲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朝安装板方向水平贯穿有螺纹孔,所述连接板背离防水卷材的一侧开有若干个沿预留缝长度方向分布且与相邻所述螺纹孔正对设置的容纳孔,所述锁紧件还包括与两个分别安装杆两端的螺纹孔螺纹连接的锁紧螺栓,所述锁紧螺栓朝向连接板的一端伸入相邻所述容纳孔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锁紧螺栓通过螺纹贯穿螺纹孔并伸入容纳孔内,使得锁紧螺栓起到限位的作用,减少了安装杆与连接板脱离的情况,通过锁紧螺栓以及安装杆的锁紧,从而使得连接板与L型板拼接紧凑,提高了该锁紧件的锁紧效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其中一个所述连接板的平直段远离相邻弯曲段的一端凹陷设置,另一个所述连接板的平直段远离相邻弯曲段的一端凸出设置,两个平直段远离相邻弯曲段的一端相互嵌合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增长了水流渗入时流经的路径,同时使该路径存在横向的阻隔段,并结合防水橡胶垫的设置,降低了水流从两块连接板的衔接处渗入的概率。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L型板上端面开有若干个沿预留缝长度方向分布的沉头孔,所述沉头孔底壁贯穿有预制螺栓孔,所述预制螺栓孔内设置有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远离沉头孔的一端螺纹贯入墙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预制螺栓孔的设置,减少了安装时对L型板开孔的操作,并通过紧固螺栓将L型板稳固在墙体上端面,通过沉头孔的设置,减少了螺栓头凸出L型板表面而使防水卷材不平整的情况出现。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L型板靠近预留缝的一侧设置有伸入预留缝内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朝向墙体的一侧与墙体抵接,所述安装板远离L型板的一端背离墙体一侧弯曲,两块安装板之间设置有止水带,所述止水带与两侧的安装板的弯曲端之间通过螺栓锁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防水卷材使用时间长时,防水卷材与L型板的粘接稳固性下降,从而使得防渗水功能下降,当积水严重时容易使该防水结构的防渗水功能丧失,通过止水带的设置,从而为该防渗水结构设置一道保护屏障,进一步提高了该防渗水结构的防渗水效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安装杆沿连接板长度方向等间隔分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安装杆的合理分布减少了锁紧件的连接薄弱点,从而有利于提高锁紧件的整体连接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在预留缝两侧设置L型板,并在L型板之间设置封闭预留缝的防水卷材,使得该防水结构具备渗水功能,并用连接组件与L型板拼接,使防水卷材置于连接组件与L型板之间,并用锁紧件锁紧两个连接组件,从而降低防水卷材脱离的概率,并且减少了防水结构与墙体表面之间的接口的设置,通过利用防水卷材的防渗水功能从而降低水流从防水结构与混凝土之间的结合处渗入的概率,从而提高该防水结构的防渗水效果;2.通过止水带的设置,为该新型建筑防水结构增加一层防渗水的保护屏障,从而提高该防水结构的防渗水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锁紧件的爆炸图。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隐去防水卷材和连接板后紧固螺栓与L型板的爆炸图。图中,1、墙体;11、预留缝;12、L型板;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建筑防水结构,包括墙体(1),所述墙体(1)上端面开设有预留缝(11),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上端面设置有两块位于所述预留缝(11)两侧的L型板(12),所述L型板(12)远离墙体(1)的一端往背离预留缝(11)方向弯曲,两块所述L型板(12)之间设置有防水卷材(2),所述防水卷材(2)封闭预留缝(11)设置,所述墙体(1)上端面设置有两个分别与相邻L型板(12)拼接的连接组件,所述防水卷材(2)位于连接组件与L型板(12)之间,所述连接组件远离相邻L型板(12)的一端之间设置有防水橡胶垫(6),两个所述连接组件之间设置有若干组锁紧件(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建筑防水结构,包括墙体(1),所述墙体(1)上端面开设有预留缝(11),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上端面设置有两块位于所述预留缝(11)两侧的L型板(12),所述L型板(12)远离墙体(1)的一端往背离预留缝(11)方向弯曲,两块所述L型板(12)之间设置有防水卷材(2),所述防水卷材(2)封闭预留缝(11)设置,所述墙体(1)上端面设置有两个分别与相邻L型板(12)拼接的连接组件,所述防水卷材(2)位于连接组件与L型板(12)之间,所述连接组件远离相邻L型板(12)的一端之间设置有防水橡胶垫(6),两个所述连接组件之间设置有若干组锁紧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卷材(2)粘接于墙体(1)上端面、L型板(12)背离预留缝(11)的一侧以及L型板(12)背离墙体(1)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为竖直截面呈J形的连接板(3),所述连接板(3)包括弯曲段(31)以及平直段(32),所述连接板(3)的所述弯曲段(31)与L型板(12)拼接,所述连接板(3)的所述平直段(32)位于防水卷材(2)上方,所述连接板(3)内侧与防水卷材(2)背离L型板(12)的一侧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件(4)包括若干根安装杆(41),所述安装杆(41)位于连接板(3)背离防水卷材(2)的一侧设置,所述安装杆(41)沿预留缝(11)长度方向分布,所述安装杆(41)两端分别朝墙体(1)方向弯曲,所述连接板(3)的两端分别朝安装板(121)方向水平贯穿有螺纹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维忠饶威记田美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众粤市政园林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