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泵站专用的防淤积底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1290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防淤积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一体化泵站专用的防淤积底座,包括底座本体,所述底座本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底座本体内腔的左右两侧壁均固定安装有限定块。该一体化泵站专用的防淤积底座,通过进水管进水,到达底座本体内集淤板上侧空间,此时淤物依靠其重力开始向下沉淀,使排水管输送的水分没有淤泥,此时淤泥等物在集淤板的顶部进行堆积,进水管和出水管正常工作,来进行防淤处理,在进行清理的时候,通过电动推杆工作,其输出轴运行带着隔板向右进行移动,此时隔板不对排淤口进行遮蔽,部分隔板上的淤泥在与集淤板摩擦的过程中掉落至收集箱的内部,达到了方便对淤泥进行清理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体化泵站专用的防淤积底座
本技术涉及防淤积
,具体为一种一体化泵站专用的防淤积底座。
技术介绍
泵站是能提供有一定压力和流量的液压动力和气压动力的装置和工程称泵和泵站工程,排灌泵站的进水、出水和泵房等建筑物的总称,因泵站输送的水质内容易存在沉积物,泵站内的管道在长期使用时,管道内的淤泥也会随之聚集在管底,管道没有定期清淤会造成污水滥流,污染环境,给人民生活带来麻烦。目前市场上的一体化泵站多种多样,但是普遍上不方便对淤泥进行清理的缺点,目前的清淤方式是将管道进行疏通,清理管道里面的淤泥等废物,保持管道的畅通,但是在管道进行疏通时,普遍需要将泵站内的各个设备进行关闭才能对管道内的淤泥进行清理,清理不方便,而且清理周期较长,对附近的居民造成严重的生活影响,故而提出一种一体化泵站专用的防淤积底座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一体化泵站专用的防淤积底座,具备方便对淤泥进行清理等优点,解决了普遍上不方便对淤泥进行清理的缺点,目前的清淤方式是将管道进行疏通,清理管道里面的淤泥等废物,保持管道的畅通,但是在管道进行疏通时,普遍需要将泵站内的各个设备进行关闭才能对管道内的淤泥进行清理,清理不方便,而且清理周期较长,对附近的居民造成严重的生活影响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方便对淤泥进行清理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一体化泵站专用的防淤积底座,包括底座本体,所述底座本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底座本体内腔的左右两侧壁均固定安装有限定块,所述限定块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转板,所述电机输出轴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齿盘,所述转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齿盘,所述第一齿盘和第二齿盘相啮合,所述底座本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集淤板,所述集淤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限定块,所述转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侧杆,所述侧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刮板,所述集淤板的底部开设有排淤口,所述底座本体内腔的底壁固定安装有限定板,所述限定板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收集箱,所述底座本体的左侧固定安装有进水管,所述底座本体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出水管,所述底座本体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输出轴的左侧固定安装有隔板。优选的,所述电机输出轴靠近底座本体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底座本体的内部,所述集淤板位于转板的下侧。优选的,所述转杆固定安装在限定块的内部,所述收集箱活动安装在底座本体内腔的底壁。优选的,所述电动推杆输出轴靠近底座本体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底座本体的内部,两个所述定位块呈对称分布于底座本体中轴线的左右两侧。优选的,所述定位的大小与转板的大小相适配,所述转板的底部开设有水孔。优选的,两个所述侧杆呈对称分布于转杆中轴线的左右两侧,所述转杆的外径与限定块的内径相适配。(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一体化泵站专用的防淤积底座,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一体化泵站专用的防淤积底座,通过进水管进水,到达底座本体内集淤板上侧空间,此时淤物依靠其重力开始向下沉淀,使排水管输送的水分没有淤泥,此时淤泥等物在集淤板的顶部进行堆积,进水管和出水管正常工作,来进行防淤处理,在进行清理的时候,通过电动推杆工作,其输出轴运行带着隔板向右进行移动,此时隔板不对排淤口进行遮蔽,部分隔板上的淤泥在与集淤板摩擦的过程中掉落至收集箱的内部,达到了方便对淤泥进行清理目的。2、该一体化泵站专用的防淤积底座,通过电机的工作,在其运行的时候,其输出轴的转动带动第二齿盘进行转动,通过第一齿盘与第二齿盘相啮合,带动第二齿盘和转板进行转动,此时转板底部的转杆带着刮板在集淤板上侧推动淤泥,当淤泥移动至排淤口上时,依靠其重力掉落至收集箱的内部,通过收集箱对淤泥进行集中处理,从而达到了方便对淤泥进行清理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刮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本体、2电机、3定位块、4转板、5第一齿盘、6第二齿盘、7集淤板、8限定块、9转杆、10侧杆、11刮板、12排淤口、13限定板、14收集箱、15进水管、16出水管、17电动推杆、18隔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一种一体化泵站专用的防淤积底座,包括底座本体1,底座本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2,电机2的型号可以为Y80M1-2,通过进水管15进水,到达底座本体1内集淤板7上侧空间,此时淤物依靠其重力开始向下沉淀,使排水管15输送的水分没有淤泥,此时淤泥等物在集淤板7的顶部进行堆积,进水管15和出水管16正常工作,来进行防淤处理,在进行清理的时候,通过电动推杆17工作,其输出轴运行带着隔板18向右进行移动,此时隔板18不对排淤口12进行遮蔽,部分隔板18上的淤泥在与集淤板7摩擦的过程中掉落至收集箱14的内部,达到了方便对淤泥进行清理目的,电机2输出轴靠近底座本体1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底座本体1的内部,集淤板7位于转板4的下侧,底座本体1内腔的左右两侧壁均固定安装有定位块3,定位块3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转板4,转杆9固定安装在限定块8的内部,收集箱14活动安装在底座本体1内腔的底壁,电机2输出轴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齿盘5,转板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齿盘6,第一齿盘5和第二齿盘6相啮合,底座本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集淤板7,集淤板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限定块8,电动推杆17输出轴靠近底座本体1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底座本体1的内部,两个定位块3呈对称分布于底座本体1中轴线的左右两侧,转板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转杆9,通过电机2的工作,在其运行的时候,其输出轴的转动带动第二齿盘6进行转动,通过第一齿盘5与第二齿盘6相啮合,带动第二齿盘6和转板4进行转动,此时转板4底部的转杆9带着刮板11在集淤板7上侧推动淤泥,当淤泥移动至排淤口12上时,依靠其重力掉落至收集箱14的内部,通过收集箱14对淤泥进行集中处理,从而达到了方便对淤泥进行清理目的,定位块3的大小与转板4的大小相适配,转板4的底部开设有水孔,转杆9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侧杆10,侧杆10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刮板11,两个侧杆10呈对称分布于转杆9中轴线的左右两侧,转杆9的外径与限定块8的内径相适配,集淤板7的底部开设有排淤口12,底座本体1内腔的底壁固定安装有限定板13,限定板13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收集箱14,底座本体1的左侧固定安装有进水管15,底座本体1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出水管16,底座本体1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17,电动推杆17的型号可以为Y802-4,电动推杆17输出轴的左侧固定安装有隔板18。在使用时,通过电动推杆17工作,其输出轴运行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体化泵站专用的防淤积底座,包括底座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本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2),所述底座本体(1)内腔的左右两侧壁均固定安装有定位块(3),所述定位块(3)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转板(4),所述电机(2)输出轴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齿盘(5),所述转板(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齿盘(6),所述第一齿盘(5)和第二齿盘(6)相啮合,所述底座本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集淤板(7),所述集淤板(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限定块(8),所述转板(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转杆(9),所述转杆(9)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侧杆(10),所述侧杆(10)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刮板(11),所述集淤板(7)的底部开设有排淤口(12),所述底座本体(1)内腔的底壁固定安装有限定板(13),所述限定板(13)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收集箱(14),所述底座本体(1)的左侧固定安装有进水管(15),所述底座本体(1)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出水管(16),所述底座本体(1)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17),所述电动推杆(17)输出轴的左侧固定安装有隔板(1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泵站专用的防淤积底座,包括底座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本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2),所述底座本体(1)内腔的左右两侧壁均固定安装有定位块(3),所述定位块(3)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转板(4),所述电机(2)输出轴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齿盘(5),所述转板(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齿盘(6),所述第一齿盘(5)和第二齿盘(6)相啮合,所述底座本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集淤板(7),所述集淤板(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限定块(8),所述转板(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转杆(9),所述转杆(9)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侧杆(10),所述侧杆(10)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刮板(11),所述集淤板(7)的底部开设有排淤口(12),所述底座本体(1)内腔的底壁固定安装有限定板(13),所述限定板(13)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收集箱(14),所述底座本体(1)的左侧固定安装有进水管(15),所述底座本体(1)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出水管(16),所述底座本体(1)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17),所述电动推杆(17)输出轴的左侧固定安装有隔板(18)。


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致姚永庆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乾诚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