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1076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生物处理设备,包括水箱,水箱的一侧设置有支架,支架的顶部设置有有机玻璃箱,水箱的底部设置有第一管道,第一管道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分流管,第一分流管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分流管,第二分流管的底部设置有喷雾头,第一管道靠近水箱的一端安装有自吸泵,第一管道的中部分别安装有第一电磁阀和流量计,第一电磁阀位于靠近自吸泵的一侧,有机玻璃箱的内部安装有膜固定架,膜固定架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有承重杆,承重杆之间设置有纳米陶瓷膜,有机玻璃箱一侧的底部设置有第三管道,第三管道的下端与水箱的顶部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有自吸泵,通过自吸泵能够将水箱的内部污水循环的经过纳米陶瓷膜,从而使得污水能够多次过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物处理设备
本技术属于生物处理设备
,具体涉及生物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水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最关键资源,可是如今,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水体污染严重,水资源的保护和水污染的治理成为现代社会最关注的问题。对于在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又严重的情况下,需要对被污染的水进行处理,使这些被污染的水处理后能重新被利用,因此需要使用到污水生物处理设备。然而现有的生物处理设备,只能够进行一次过滤,导致污水过滤的效果不佳,影响后期使用,同时没有设置保护机构,容易导致纳米陶瓷膜被高压水损坏,为此我们提出生物处理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生物处理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至少一种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物处理设备,包括水箱,所述水箱的一侧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的顶部设置有有机玻璃箱,所述水箱的底部设置有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分流管,所述第一分流管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分流管,所述第二分流管的底部设置有喷雾头,所述第一管道靠近所述水箱的一端安装有自吸泵,所述第一管道的中部分别安装有第一电磁阀和流量计,所述第一电磁阀位于靠近所述自吸泵的一侧,所述有机玻璃箱的内部安装有膜固定架,所述膜固定架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有承重杆,所述承重杆之间设置有纳米陶瓷膜,所述有机玻璃箱一侧的底部设置有第三管道,所述第三管道的下端与水箱的顶部连通。优选地,所述水箱的顶部设置有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道连通,所述第二管道的另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一管道且位于第一电磁阀和所述自吸泵之间,所述第二管道上安装有第二电磁阀。优选地,所述承重杆在所述膜固定架的顶部等间距分布,所述承重杆之间的距离设计为30mm。优选地,所述第二分流管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分流管相互平行设计。优选地,所述喷雾头在一个所述第二分流管上设置有两个,所述喷雾头关于第二分流管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优选地,所述有机玻璃箱一侧的厚度设计为10mm,所述有机玻璃箱的高度设计为1100mm,所述有机玻璃箱的长度和宽度均设计为500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设置有自吸泵,通过自吸泵能够将水箱的内部污水循环的经过纳米陶瓷膜,从而使得污水能够多次过滤,进而保证了污水处理后的质量,保证了后期使用的安全性。2、设置有流量计,通过给流量计设置一个定值,当第一管道内部水流的压力大于流量计的设定值时,此时第二电磁阀打开,然后第一管道内部部分的水通过第二管道进入到水箱的内部,从而避免了第一管道内部水流的压力过大,导致纳米陶瓷膜损坏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第二分流管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有机玻璃箱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1中膜固定架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水箱;2、支架;3、承重杆;4、有机玻璃箱;5、第一管道;6、第一分流管;7、第二分流管;8、喷雾头;9、自吸泵;10、第一电磁阀;11、流量计;12、第二管道;13、第二电磁阀;14、第三管道;15、纳米陶瓷膜;16、膜固定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生物处理设备,包括水箱1,水箱1的一侧设置有支架2,支架2的顶部设置有有机玻璃箱4,水箱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管道5,第一管道5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分流管6,第一分流管6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分流管7,第二分流管7的底部设置有喷雾头8,第一管道5靠近水箱1的一端安装有自吸泵9,第一管道5的中部分别安装有第一电磁阀10和流量计11,第一电磁阀10位于位于靠近自吸泵9的一侧,有机玻璃箱4的内部安装有膜固定架16,膜固定架16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有承重杆3,承重杆3之间设置有纳米陶瓷膜15,有机玻璃箱4一侧的底部设置有第三管道14,第三管道14的下端与水箱1的顶部连通。水箱1的顶部设置有第二管道12,第二管道12的一端与第一管道5连通,第二管道12的另一端连通于第一管道且位于第一电磁阀10和自吸泵9之间,第二管道12上安装有第二电磁阀13。使得第一管道5内部的水能够通过第二管道12进入到水箱1的内部。承重杆3在膜固定架16的顶部等间距分布,承重杆3之间的距离设计为30mm,使得水能够通过承重杆3进入到膜固定架16的内部。第二分流管7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分流管7相互平行设计,使得第一分流管6内部的水能够分流。喷雾头8在一个第二分流管7上设置有两个,喷雾头8关于第二分流管7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使得第二分流管7内部的水能够分流。有机玻璃箱4一侧的厚度设计为10mm,有机玻璃箱4的高度设计为1100mm,有机玻璃箱4的长度和宽度均设计为500mm,使得有机玻璃箱4的内部能够对污水收集。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该装置在使用时,首先自吸泵9将水箱1内部的污水通过第一管道5、第一分流管6、第二分流管7和喷雾头8喷到膜固定架16的顶部,然后通过承重杆3流到纳米陶瓷膜15上,然后经过纳米陶瓷膜15的过滤后通过第三管道14重新流到水箱1的内部,且水箱1内部的污水能够在自吸泵9的作用下循环过滤,从而提升了污水过滤后的质量,且流量计11设置有一个定值,当第一管道5内部水流的压力大于流量计11的设定值时,此时第二电磁阀13打开,然后第一管道5内部部分的水通过第二管道12进入到水箱1的内部,从而避免了第一管道5内部水流的压力过大,导致纳米陶瓷膜15损坏的情况。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处理设备,包括水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1)的一侧设置有支架(2),所述支架(2)的顶部设置有有机玻璃箱(4),所述水箱(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管道(5),所述第一管道(5)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分流管(6),所述第一分流管(6)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分流管(7),所述第二分流管(7)的底部设置有喷雾头(8),所述第一管道(5)靠近所述水箱(1)的一端安装有自吸泵(9),所述第一管道(5)的中部分别安装有第一电磁阀(10)和流量计(11),所述第一电磁阀(10)位于靠近所述自吸泵(9)的一侧,所述有机玻璃箱(4)的内部安装有膜固定架(16),所述膜固定架(16)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有承重杆(3),所述承重杆(3)之间设置有纳米陶瓷膜(15),所述有机玻璃箱(4)一侧的底部设置有第三管道(14),所述第三管道(14)的下端与水箱(1)的顶部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处理设备,包括水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1)的一侧设置有支架(2),所述支架(2)的顶部设置有有机玻璃箱(4),所述水箱(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管道(5),所述第一管道(5)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分流管(6),所述第一分流管(6)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分流管(7),所述第二分流管(7)的底部设置有喷雾头(8),所述第一管道(5)靠近所述水箱(1)的一端安装有自吸泵(9),所述第一管道(5)的中部分别安装有第一电磁阀(10)和流量计(11),所述第一电磁阀(10)位于靠近所述自吸泵(9)的一侧,所述有机玻璃箱(4)的内部安装有膜固定架(16),所述膜固定架(16)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有承重杆(3),所述承重杆(3)之间设置有纳米陶瓷膜(15),所述有机玻璃箱(4)一侧的底部设置有第三管道(14),所述第三管道(14)的下端与水箱(1)的顶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1)的顶部设置有第二管道(12),所述第二管道(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富李海舟刘永忠
申请(专利权)人:力颖自动化设备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