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鲟无损伤性别鉴定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90713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华鲟无损伤性别鉴定方法,采用TRIZOl裂解法提取中华鲟腹鳍鳍条总RNA;逆转录获得中华鲟腹鳍鳍条模板cDNA;设计中华鲟透明带糖蛋白zp3.2特异性引物和内参基因β‑actin特异性引物;反应程序:95℃变性3 s,60℃退火30 s,72℃延伸反应25 s,40次循环,实施qPCR。根据qPCR的结果分析,若中华鲟腹鳍ΔCt值(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华鲟无损伤性别鉴定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进行中华鲟无损伤早期性别鉴定的方法,属于分子生物学领域。
技术介绍
中华鲟Acipensersinensis是一种古老的大型海河回游性鱼类,曾经分布于我国的长江和珠江河流,由于近年来过度捕捞、环境污染、水利工程建设等人为原因造成了中华鲟的数量急剧下降,现在珠江流域的中华鲟已经绝迹,中华鲟已成为极度濒危的物种。然而,中华鲟个体大,性成熟晚,平均10龄以上达到性成熟,从外形上无法辨别雌雄,甚至在繁殖期也没有明显的第二性征,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鲟鱼性别鉴定的准确性。目前鲟鱼性别鉴定的方法主要是活体手术法,还有需借助仪器的超声波、内窥镜等方法,但一般要到5龄左右才能保障鉴别的准确度。由此可见,开展一种中华鲟无损伤早期性别鉴定的方法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无损伤简单快速的鉴定中华鲟低龄个体性别的方法。一种基于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进行中华鲟无损伤早期性别鉴定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2)总RNA提取: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中华鲟无损伤性别鉴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1)总RNA提取:采用TRIZOL裂解法提取中华鲟腹鳍鳍条总RNA;/n(2)cDNA模板制备:根据步骤(1)所获得的中华鲟腹鳍鳍条总RNA逆转录获得中华鲟腹鳍鳍条模板cDNA;/n(3)引物设计:以中华鲟透明带糖蛋白基因zp3.2特异性引物为目的基因和β-actin特异性引物为内参基因;/n(4)荧光定量PCR:采用SYBRGreen I染料法进行荧光定量PCR;/n(5)数据分析:根据步骤(4)定量检测所得到的ΔCt值(Ct

【技术特征摘要】
1.中华鲟无损伤性别鉴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总RNA提取:采用TRIZOL裂解法提取中华鲟腹鳍鳍条总RNA;
(2)cDNA模板制备:根据步骤(1)所获得的中华鲟腹鳍鳍条总RNA逆转录获得中华鲟腹鳍鳍条模板cDNA;
(3)引物设计:以中华鲟透明带糖蛋白基因zp3.2特异性引物为目的基因和β-actin特异性引物为内参基因;
(4)荧光定量PCR:采用SYBRGreenI染料法进行荧光定量PCR;
(5)数据分析:根据步骤(4)定量检测所得到的ΔCt值(Ctzp3.2-Ctβ-actin)的大小判断中华鲟个体性别,其中,ΔCt值(Ctzp3.2-Ctβ-actin)在6.3~8.3区间内,则判断中华鲟个体为雌性,若ΔCt值(Ctzp3.2-Ct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衎杜合军刘雪清胡亚成杨菁曾庆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华鲟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