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尹艳青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0617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混合装置,主要涉及工程设备领域。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混合装置,包括架体与混合筒,所述架体一端铰接安装座,所述架体另一端铰接一对液压缸,两个所述液压缸的液压缸与混合筒前端铰接,所述混合筒顶部设置投料口与注水口,所述混合筒内转动设置螺旋搅拌叶,所述混合筒靠近液压缸一端底部设置出料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螺旋搅拌叶的搅拌,将混合筒内各位置完全覆盖,可以充分且快速的实现混凝土的混合搅拌,提高生产效率与混凝土的混合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混合装置
本技术主要涉及工程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混凝土是工程建筑中必要的建筑原料,主要有水泥、沙子、石子与水混合而成。在工程中通常使用搅拌机来进行混凝土的混合制备,但是现在常用的搅拌机多为大型的滚筒搅拌机和小型的搅拌叶搅拌机,滚筒搅拌机的外筒是旋转的,对搅拌筒内的混凝土进行混合,但是此类设备需要的动力较大,且搅拌筒的旋转速率缓慢,搅拌速率较慢。带有小型搅拌叶的搅拌机是通过搅拌叶在搅拌筒内的转动实现混凝土的混合,但是搅拌叶在搅拌筒内的轨迹固定,无法将搅拌筒内区域完全覆盖,导致混凝土的搅拌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混合装置,它通过螺旋搅拌叶的搅拌,将混合筒内各位置完全覆盖,可以充分且快速的实现混凝土的混合搅拌,提高生产效率与混凝土的混合质量。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混合装置,包括架体与混合筒,所述架体一端铰接安装座,所述架体另一端铰接一对液压缸,两个所述液压缸的液压缸与混合筒前端铰接,所述混合筒尾端与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混合筒顶部设置投料口与注水口,所述混合筒内转动设置螺旋搅拌叶,所述混合筒一端设置用于驱动螺旋搅拌叶的动力系统,所述混合筒靠近液压缸一端底部设置出料口。两个所述液压缸同步升降,所述混合筒安装有液压缸的前端最低点高度大于所述混合筒尾端高度。所述混合筒轴线相对于水平面的摆动角度为10°~45°。所述投料口设置三个。所述混合筒顶部设置筒盖,所述筒盖贯穿混合筒长度方向,所述筒盖与混合筒法兰连接。所述动力系统为与螺旋搅拌叶转轴联轴器连接的减速电机。对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混合筒内置螺旋搅拌叶,通过螺旋搅拌叶的转动对混合筒内的物料进行混合搅拌。由于螺旋搅拌叶呈螺旋状在混合筒内长度方向分布,可完全覆盖混合筒内的区域,能够对混凝土进行充分的搅拌。且螺旋搅拌叶的转动速率可根据需求进行设计,能够兼顾混凝土搅拌的速度与质量,从而适应加快工程工期的需求。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混合同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所示标号:1、架体;2、混合筒;3、安装座;4、液压缸;5、投料口;6、注水口;7、螺旋搅拌叶;8、动力系统;9、出料口;10、筒盖。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如图1-2所示,本技术所述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混合装置,包括架体1与混合筒2,所述架体作为混合筒的安装部件,必要时可与地面通过膨胀螺栓固定,以稳定混合筒对于混凝土的混合搅拌。所述混合筒为混凝土原料的混合搅拌部件,采用直径均匀的圆筒制作。所述架体1一端铰接安装座3,所述架体1另一端铰接一对液压缸4,两个所述液压缸4的液压缸与混合筒2前端铰接,两个所述液压缸分别安装在混合筒的两侧,所述混合筒2尾端与安装座3固定连接。所述混合筒2顶部开设投料口5与注水口6,所述投料口作为水泥、沙子、石子等原料的投入口。所述混合筒2内转动安装螺旋搅拌叶7,所述螺旋搅拌叶为螺旋叶片焊接在转轴上,通过转轴与混合筒两端的端盖轴承连接。所述螺旋搅拌叶的外圆贴近混合筒的内壁,可将混合筒内的物料充分带动,使混凝土的搅拌更均匀。所述混合筒2一端安装用于驱动螺旋搅拌叶7的动力系统8,所述动力系统通过传动装置驱动螺旋搅拌叶的转轴。所述混合筒2靠近液压缸4一端底部设置出料口9,所述出料口作为混凝土的流出口。螺旋搅拌叶的转动在进行混凝土搅拌混合的同时也为混凝土的导出提供动力。本装置通过液压缸的伸缩动作,可实现混合筒绕安装座铰接点的转动,从而实现出料口一端的升降,用于控制混凝土的导出速率,当液压缸将混合筒顶升到最高点时,螺旋搅拌叶的转动无法将混凝土自出料口导出,此时螺旋搅拌叶的转动可对混凝土进行充分搅拌。具体的,对两个液压缸并联后连接同一液压泵,利用液压泵向两个液压缸内泵入液压油,实现两个液压缸4同步升降。且所述混合筒2安装有液压缸4的前端最低点高度大于所述混合筒2尾端高度,防止物料未经混合就从出料口流出。具体的,所述混合筒2轴线相对于水平面的摆动角度为10°~45°。当混合筒摆动到40°以上时,螺旋搅拌叶在动力系统提供的转速下就无法将混凝土自出料口导出,从而在暂时不使用混凝土时,保持混合筒内的搅拌而不至于将混凝土导出浪费。且通过液压系统的动作控制液压缸的举升行程,还可控制出料口导出物料的速率,从而满足工程需要边制备边使用,防止多余混凝土凝固板结。具体的,所述投料口5设置三个,分别用于填入水泥、沙子与石子,通过三种物料的分别同时加入,可更好地实现三种物料的混合,从而使混凝土的质量更高。具体的,所述混合筒2顶部设置筒盖10,所述筒盖10贯穿混合筒2长度方向,所述筒盖10与混合筒2法兰连接。所述筒盖打开后可作为混合筒内清理的开口,防止混合筒内物料积聚凝固后影响设备的使用。具体的,所述动力系统8为与螺旋搅拌叶7转轴联轴器连接的减速电机。通过减速电机带动螺旋搅拌叶转动,传动效果简单高效,可实现螺旋搅拌叶的稳定运转。实施例1: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混合装置,包括架体1与混合筒2,所述架体为钢材焊接成型,所述混合筒为金属圆筒,所述混合筒两端焊接或者法兰连接端盖。所述架体1尾端铰接安装座3,所述架体1前端铰接一对液压缸4的缸座,所述混合筒前端焊接一铰接支架,两个所述液压缸4的液压缸与混合筒2上的铰接支架两端铰接,两个所述液压缸4同步升降,所述混合筒2安装有液压缸4的前端最低点高度大于所述混合筒2尾端高度,所述混合筒2轴线相对于水平面的摆动角度为10°~45°。所述混合筒2尾端与安装座3焊接或者螺栓固定。所述混合筒2顶部开设投料口5与注水口6,本实施例中所述投料口在混合筒顶部尾端呈线性排列三个,所述投料口处焊接料斗。所述混合筒2内安装螺旋搅拌叶7,所述螺旋搅拌叶通过转轴与混合筒的两端盖轴承密封连接。所述混合筒2一端设置用于驱动螺旋搅拌叶7的动力系统8,所述动力系统8为与螺旋搅拌叶7转轴联轴器连接的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通过螺栓安装在混合筒前端端盖上。所述混合筒2靠近液压缸4一端底部开设出料口9。实施例2:为方便本装置混合筒内的清理,所述混合筒2顶部设置筒盖10,所述筒盖与混合筒组合成圆筒状,所述注水口与投料口均位于筒盖上。所述筒盖10贯穿混合筒2长度方向,所述筒盖10与混合筒2法兰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混合装置,包括架体(1)与混合筒(2),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1)一端铰接安装座(3),所述架体(1)另一端铰接一对液压缸(4),两个所述液压缸(4)的液压缸与混合筒(2)前端铰接,所述混合筒(2)尾端与安装座(3)固定连接,所述混合筒(2)顶部设置投料口(5)与注水口(6),所述混合筒(2)内转动设置螺旋搅拌叶(7),所述混合筒(2)一端设置用于驱动螺旋搅拌叶(7)的动力系统(8),所述混合筒(2)靠近液压缸(4)一端底部设置出料口(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混合装置,包括架体(1)与混合筒(2),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1)一端铰接安装座(3),所述架体(1)另一端铰接一对液压缸(4),两个所述液压缸(4)的液压缸与混合筒(2)前端铰接,所述混合筒(2)尾端与安装座(3)固定连接,所述混合筒(2)顶部设置投料口(5)与注水口(6),所述混合筒(2)内转动设置螺旋搅拌叶(7),所述混合筒(2)一端设置用于驱动螺旋搅拌叶(7)的动力系统(8),所述混合筒(2)靠近液压缸(4)一端底部设置出料口(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液压缸(4)同步升降,所述混合筒(2)安装有液压缸(4)的前端最低点高度大于所述混合筒(2)尾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艳青
申请(专利权)人:尹艳青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