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溶液冷冻浓缩设备的冷媒管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0046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溶液冷冻浓缩设备的冷媒管连接结构。所述基于溶液冷冻浓缩设备的冷媒管连接结构,包括:机体;冷媒管冷却装置,所述冷媒管冷却装置设置于所述机体内壁的两侧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溶液冷冻浓缩设备的冷媒管连接结构,通过设置固定结构,在需要拆卸冷媒管冷却装置时,通过按动按动件,可以带动挤压块向下移动,同时挤压卡块向凹槽内部收缩,使得其逐渐与卡槽分离,直至两者完全分离,此时冷媒管冷却装置不再受到卡接作用,即可将装置拆卸下来,相较于传统的设备中的固定方式,该结构操作起来更加简单,只需一步操作,便可完成拆卸,缩短了拆卸操作时的时间,使得拆卸或是安装都变得更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溶液冷冻浓缩设备的冷媒管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基于溶液冷冻浓缩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溶液冷冻浓缩设备的冷媒管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冷冻浓缩设备是一种用于浓缩溶液的设备,主要是利用冷冻浓缩方式,在常压下利用稀溶液与冰在冰点以下固液相平衡关系来实现的,由于在低温常压下操作,具有可阻止不良化学变化和生物化学变化及风味、香气和营养损失小等优点,其中冷冻浓缩技术特别适用于浓缩热敏性液态食品、生物制药、要求保留天然色香味的高档饮品及中药汤剂等,这种低能耗、可生产高品质产品的加工技术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冷冻设备中主要是通过冷媒管冷却装置对设备中的溶液进行快速冷却,而冷媒管冷却装置中主要是通过将冷媒也导入冷媒管中,使得冷媒管的外表面的水分遇冷快速结冰,而现有设备中的冷媒管冷却装置冷却效果不够理想,不能快速使得冷媒管的表面结冰,另外冷媒管冷却装置一般都是通过多种螺丝固定在设备中的,当需要拆卸维修或是更换零件时,需要使用工具将螺丝一一拆卸下来,操作起来比较繁琐,不够方便,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基于溶液冷冻浓缩设备的冷媒管连接结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溶液冷冻浓缩设备的冷媒管连接结构,解决了现有的溶液冷冻浓缩设备中冷媒管冷却装置拆卸时操作起来比较繁琐,不够方便,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基于溶液冷冻浓缩设备的冷媒管连接结构,包括:机体;冷媒管冷却装置,所述冷媒管冷却装置设置于所述机体内壁的两侧之间,所述冷媒管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盒,所述冷却盒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一侧开设有卡槽;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开设于所述机体的顶部,所述机体的内部开设有两个凹槽;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设置于所述凹槽的内部,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固定杆和限位杆,所述固定杆的外表面通过连接块套接有挤压块;定位环,所述定位环固定连接于所述机体内壁的两侧之间。冷媒管冷却装置主要是对设备中的溶液进行快速冷却,冷却盒的外表面与机体上的安装槽内表面贴合,冷媒管共设置有四个,且每两个分为一组,分别作为冷媒溶液进液、出液导通使用,两个安装块分别位于冷却盒外表面的左右两侧,冷却盒与机体的截面均为圆形设置。优选的,所述冷却盒的内部分别设置有进液腔和出液腔,所述冷却盒的底部连通有冷媒管。进液腔位于出液腔的顶部,两个腔体通过分隔板分隔。优选的,所述冷媒管的内部设置有内部导通管,且所述内部导通管的一端与所述出液腔内壁的底部连通。优选的,所述进液腔内壁的顶部连通有进液管,所述出液腔内壁的顶部连通有出液管。优选的,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凹槽内表面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的外表面套接有压缩弹簧,所述挤压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按动件,且所述按动件的一端贯穿所述机体的内部并延伸至所述机体外部的一侧。通过固定杆对挤压块起到限位作用,使得挤压块可以稳定的向下移动。优选的,所述限位杆的一端与所述凹槽内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杆的外表面套接有弹性件。优选的,所述限位杆的外表面套接有卡块,且所述卡块的一侧贯穿所述机体的内部并延伸至所述安装槽的内部,所述卡块的一侧开设有挤压槽。卡块与卡槽相适配,通过两者卡接,使得安装块得到固定。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基于溶液冷冻浓缩设备的冷媒管连接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溶液冷冻浓缩设备的冷媒管连接结构,通过设置固定结构,在需要拆卸冷媒管冷却装置时,通过按动按动件,可以带动挤压块向下移动,同时挤压卡块向凹槽内部收缩,使得其逐渐与卡槽分离,直至两者完全分离,此时冷媒管冷却装置不再受到卡接作用,即可将装置拆卸下来,相较于传统的设备中的固定方式,该结构操作起来更加简单,只需一步操作,便可完成拆卸,缩短了拆卸操作时的时间,使得拆卸或是安装都变得更加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基于溶液冷冻浓缩设备的冷媒管连接结构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机体和冷媒管冷却装置的俯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中标号:1、机体,2、冷媒管冷却装置,21、冷却盒,22、安装块,23、卡槽,24、进液腔,25、出液腔,26、冷媒管,27、内部导通管,28、进液管,29、出液管,3、安装槽,4、凹槽,5、固定结构,51、固定杆,52、限位杆,53、挤压块,54、压缩弹簧,55、按动件,56、弹性件,57、卡块,58、挤压槽,6、定位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基于溶液冷冻浓缩设备的冷媒管连接结构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机体和冷媒管冷却装置的俯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基于溶液冷冻浓缩设备的冷媒管连接结构,包括:机体1;冷媒管冷却装置2,所述冷媒管冷却装置2设置于所述机体1内壁的两侧之间,所述冷媒管冷却装置2包括冷却盒21,所述冷却盒2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块22,所述安装块22的一侧开设有卡槽23;安装槽3,所述安装槽3开设于所述机体1的顶部,所述机体1的内部开设有两个凹槽4;固定结构5,所述固定结构5设置于所述凹槽4的内部,所述固定结构5包括固定杆51和限位杆52,所述固定杆51的外表面通过连接块套接有挤压块53;定位环6,所述定位环6固定连接于所述机体1内壁的两侧之间。冷媒管冷却装置2主要是对设备中的溶液进行快速冷却,冷却盒21的外表面与机体1上的安装槽3内表面贴合,冷媒管26共设置有四个,且每两个分为一组,分别作为冷媒溶液进液、出液导通使用,两个安装块22分别位于冷却盒21外表面的左右两侧,冷却盒21与机体1的截面均为圆形设置;安装槽3与冷却盒21相适配,用于安装冷却盒21,两个凹槽4分别位于机体1内部的左右两侧,用于放置固定结构5;通过设置固定结构5,在需要拆卸冷媒管冷却装置2时,通过按动按动件55,可以带动挤压块53向下移动,同时挤压卡块57向凹槽4内部收缩,使得其逐渐与卡槽23分离,直至两者完全分离,此时冷媒管冷却装置2不再受到卡接作用,即可将装置拆卸下来,相较于传统的设备中的固定方式,该结构操作起来更加简单,只需一步操作,便可完成拆卸,缩短了拆卸操作时的时间,使得拆卸或是安装都变得更加方便;定位环6位于冷却盒21的底部,为冷却盒21提供支撑作用。所述冷却盒21的内部分别设置有进液腔24和出液腔25,所述冷却盒21的底部连通有冷媒管26。进液腔24位于出液腔25的顶部,两个腔体通过分隔板分隔,四个冷媒管26均匀设置在冷却盒21的底部,通过导入冷媒溶液使得冷媒管26的表面可以受冷结冰,对溶液进行冷却。所述冷媒管26的内部设置有内部导通管27,且所述内部导通管27的一端与所述出液腔25内壁的底部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溶液冷冻浓缩设备的冷媒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机体;/n冷媒管冷却装置,所述冷媒管冷却装置设置于所述机体内壁的两侧之间,所述冷媒管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盒,所述冷却盒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一侧开设有卡槽;/n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开设于所述机体的顶部,所述机体的内部开设有两个凹槽;/n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设置于所述凹槽的内部,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固定杆和限位杆,所述固定杆的外表面通过连接块套接有挤压块;/n定位环,所述定位环固定连接于所述机体内壁的两侧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溶液冷冻浓缩设备的冷媒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体;
冷媒管冷却装置,所述冷媒管冷却装置设置于所述机体内壁的两侧之间,所述冷媒管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盒,所述冷却盒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一侧开设有卡槽;
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开设于所述机体的顶部,所述机体的内部开设有两个凹槽;
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设置于所述凹槽的内部,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固定杆和限位杆,所述固定杆的外表面通过连接块套接有挤压块;
定位环,所述定位环固定连接于所述机体内壁的两侧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溶液冷冻浓缩设备的冷媒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盒的内部设置有进液腔,所述冷却盒的内部且位于所述进液腔的上方设置有出液腔,所述冷却盒的底部设置有冷却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溶液冷冻浓缩设备的冷媒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管的内部设置有内部导通管,且所述内部导通管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相人陈碧峰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弘承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