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普外科用清创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普外科用清创装置。
技术介绍
清创术是用外科手术的方法,清除开放伤口内的异物,切除坏死、失活或严重污染的组织,缝合伤口,使之尽量减少污染甚至变成清洁伤口,达到一期愈合,有利受伤部位的功能和形态的恢复的手术方法。伤口清洗是清创术的重要步骤,必须反复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务必使伤口清洁后再做清创术。对有骨、关节损伤或神经、肌腱、血管修补较大清创术患者,应协助、指导其局部固定、制动,抬高患肢,减少肿胀。现有技术中在给病人的肢体做清创的时候,清创液很容易到处流动,且给病人的腿部做清创时,有的部位因为角度原因而不方便操作,并且不易抬高患肢以促进血液回流减少肿胀情况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普外科用清创装置,有效地解决了目前普外科清创时清创液体易乱流污染床铺、患者清创时腿部角度不方便操作、不利于抬高患肢以促进血液回流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普外科用清创装置,包括可自由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普外科用清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自由移动的底座(1),所述底座(1)顶部后侧设置有立板(3),所述立板(3)前侧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升降板(5),所述升降板(5)顶部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收集盆(6),所述收集盆(6)内设置有可前后移动的调节板(7),所述调节板(7)顶部设置有两个可左右移动的滑块(8),所述滑块(8)顶部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水平转动的半圆环形的支腿环(9);所述收集盆(6)前侧设置有胶棉(13),所述收集盆(6)底部连接有球阀(11),所述球阀(11)底部连接有泻流管(12);所述立板(3)后侧设置有扶手(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普外科用清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自由移动的底座(1),所述底座(1)顶部后侧设置有立板(3),所述立板(3)前侧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升降板(5),所述升降板(5)顶部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收集盆(6),所述收集盆(6)内设置有可前后移动的调节板(7),所述调节板(7)顶部设置有两个可左右移动的滑块(8),所述滑块(8)顶部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水平转动的半圆环形的支腿环(9);所述收集盆(6)前侧设置有胶棉(13),所述收集盆(6)底部连接有球阀(11),所述球阀(11)底部连接有泻流管(12);所述立板(3)后侧设置有扶手(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普外科用清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板(3)中部前端向后开有贯通的通孔,所述立板(3)前侧中部转动连接有可水平转动的升降螺杆(14),所述升降螺杆(14)和所述升降板(5)螺纹连接,所述升降板(5)后侧左右部均滑动连接有升降滑杆(15),所述升降滑杆(15)均固定连接于所述立板(3)前侧;
所述升降螺杆(14)底部同轴固定连接有升降转轮(16),所述立板(3)对应所述升降转轮(16)的高度位置处开有通槽,所述升降转轮(16)通过所述通槽贯穿所述立板(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普外科用清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板(5)顶端中部转动连接有双向螺杆(17),所述双向螺杆(17)两侧的螺纹旋向相反,所述双向螺杆(17)两侧分别螺纹连接有第一螺块(19)和第二螺块(20),所述第一螺块(19)和第二螺块(20)的前侧后均滑动连接有调节滑杆(18),所述调节滑杆(18)均固定连接于所述升降板(5)顶部;
所述第一螺块(19)顶部前后侧均铰接有第一连杆(21),所述第二螺块(20)顶部中心铰接有第二连杆(22),所述第一连杆(21)和第二连杆(22)顶部分别铰接于所述收集盆(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