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电生理检查用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9873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神经电生理检查用固定装置。所述神经电生理检查用固定装置包括L形板、安装结构、间距调节结构和肢体固定结构,所述肢体固定结构连接于间距调节结构,肢体固定结构包括滑动长条块、弧形夹板、第二长条框、第三握把和第三丝杆,第二长条框的内部滑动连接两个对称设置的滑动长条块,滑动长条块顶部表面连接弧形夹板,第二长条框的内部一侧壁转动连接第三丝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神经电生理检查用固定装置具有能够对肢体曲弯两端都能够形成夹持固定,防止测量过程肢体发生曲弯过程,固定夹持,降低晃动可能性,保证测量准确性,且不需要依靠医生人力托握,操作更为便利,提高检查效率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神经电生理检查用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固定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神经电生理检查用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心脏电生理检查是以整体心脏或心脏的一部分为对象,记录心内心电图、标测心电图和应用各种特定的电脉冲刺激,藉以诊断和研究心律失常的一种方法。对于窦房结、房室结功能评价,预激综合征旁路定位、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室性心动过速的机理研究,以及筛选抗心律失常药物和拟定最佳治疗方案,均有实际重要意义。肢体电生理检测,为防止检测过程产生晃动影响检查数据准确性,往往需要医生托住病人肢体曲弯两端,防止产生曲弯过程,人力长时间托举,费时费力。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神经电生理检查用固定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提供一种能够对肢体曲弯两端都能够形成夹持固定,防止测量过程肢体发生曲弯过程,固定夹持,降低晃动可能性,保证测量准确性,且不需要依靠医生人力托握,操作更为便利,提高检查效率的神经电生理检查用固定装置。本技术提供的神经电生理检查用固定装置包括:L形板;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连接于L形板垂直内侧面;间距调节结构,所述间距调节结构连接于L形板水平顶部侧面;肢体固定结构,所述肢体固定结构连接于间距调节结构,肢体固定结构包括滑动长条块、弧形夹板、第二长条框、第三握把和第三丝杆,第二长条框的内部滑动连接两个对称设置的滑动长条块,滑动长条块顶部表面连接弧形夹板,第二长条框的内部一侧壁转动连接第三丝杆,第三丝杆的另一端贯穿第二长条框的另一侧壁并且连接第三握把,滑动长条块的内部设有与第三丝杆相匹配的第三螺纹孔,两个第三螺栓孔螺纹方向相反。优选的,所述弧形夹板的内侧面连接橡胶垫。优选的,所述安装结构包括皮带轮、第一握把、皮带、滑动凸块、挤压板和第一丝杆,L形板的垂直内侧面设有三个平行设置的长条槽,长条槽内顶部转动连接第一丝杆,两个外部的第一丝杆的底端分别连接皮带轮,中间位置的第一丝杆的底端安装两个皮带轮,中间位置的皮带轮与外部同一水平高度的皮带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中间位置的第一丝杆的底端连接第一握把,长条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滑动凸块,滑动凸块外侧面连接挤压板,滑动凸块的内部设有与第一丝杆相匹配的第一螺纹孔。优选的,所述挤压板的顶部表面设有防滑纹。优选的,所述间距调节结构包括第二握把、滑动长条板、第一长条框和第二丝杆,L形板水平顶部侧面连接第一长条框,第一长条框顶部内部滑动连接两个对称设置的滑动长条板,第一长条框的内部一侧壁转动连接第二丝杆,第二丝杆的另一端贯穿第一长条框并且连接第二握把,滑动长条板内部设有与第二丝杆相匹配的第二螺纹孔,两个第二螺纹孔螺纹方向相反。优选的,所述L形板垂直内侧面刻有刻度线。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神经电生理检查用固定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神经电生理检查用固定装置:通过手握第三握把旋转,带动第三丝杆转动,由于两个第三螺纹孔螺纹方向相反,从而带动两个弧形夹板相对或背对移动,能够使得两个弧形夹板与不同宽径的肢体贴合,完成夹持固定,增加适用范围,能够对肢体曲弯两端都能够形成夹持固定,防止测量过程肢体发生曲弯过程,固定夹持,降低晃动可能性,保证测量准确性,且不需要依靠医生人力托握,操作更为便利,提高检查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神经电生理检查用固定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侧视方向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间距调节结构和肢体固定结构的俯视方向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L形板;2、安装结构;3、间距调节结构;4、肢体固定结构;21、长条槽;22、皮带轮;23、第一握把;24、皮带;25、滑动凸块;26、挤压板;27、第一丝杆;31、第二握把;32、滑动长条板;33、第一长条框;34、第二丝杆;41、滑动长条块;42、弧形夹板;43、第二长条框;44、第三握把;45、第三丝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神经电生理检查用固定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侧视方向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间距调节结构和肢体固定结构的俯视方向结构示意图。神经电生理检查用固定装置包括:L形板1、安装结构2、间距调节结构3和肢体固定结构4。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肢体固定结构4连接于间距调节结构3,肢体固定结构4包括滑动长条块41、弧形夹板42、第二长条框43、第三握把44和第三丝杆45,第二长条框43的内部滑动连接两个对称设置的滑动长条块41,滑动长条块41顶部表面连接弧形夹板42,第二长条框43的内部一侧壁转动连接第三丝杆45,第三丝杆45的另一端贯穿第二长条框43的另一侧壁并且连接第三握把44,滑动长条块41的内部设有与第三丝杆45相匹配的第三螺纹孔,两个第三螺栓孔螺纹方向相反。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安装结构2,将L形板1与床板侧壁处安装,安装位置需要靠近病人需要神经电生理检查肢体位置,通过手握第三握把44旋转,带动第三丝杆45转动,由于两个第三螺纹孔螺纹方向相反,从而带动两个弧形夹板42相对或背对移动,能够使得两个弧形夹板42与不同宽径的肢体贴合,完成夹持固定,增加适用范围,能够对肢体曲弯两端都能够形成夹持固定,防止测量过程肢体发生曲弯过程,固定夹持,降低晃动可能性,保证测量准确性,且不需要依靠医生人力托握,操作更为便利,提高检查效率。参考图1和图2所示,所述弧形夹板42的内侧面连接橡胶垫,增加接触弹性,防止挤压力较大造成肢体产生疼痛感,增加舒适度。参考图1和图2所示,所述安装结构2连接于L形板1垂直内侧面,所述安装结构2包括皮带轮22、第一握把23、皮带24、滑动凸块25、挤压板26和第一丝杆27,L形板1的垂直内侧面设有三个平行设置的长条槽21,长条槽21内顶部转动连接第一丝杆27,两个外部的第一丝杆27的底端分别连接皮带轮22,中间位置的第一丝杆27的底端安装两个皮带轮22,中间位置的皮带轮22与外部同一水平高度的皮带轮22通过皮带24传动连接,中间位置的第一丝杆27的底端连接第一握把23,长条槽21的内部滑动连接滑动凸块25,滑动凸块25外侧面连接挤压板26,滑动凸块25的内部设有与第一丝杆27相匹配的第一螺纹孔。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手握第一握把23转动,两个同一水平高度皮带轮22通过皮带24传动连接,从而带动三个第一丝杆27同步旋转,从而能够带动挤压板26向上或向下移动,从而完成与医疗床板侧壁贴合安装,能够让L形板1固定安装。参考图2所示,所述挤压板26的顶部表面设有防滑纹,增加接触摩擦力,提高安装牢固性,防止使用时产生滑落。参考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间距调节结构3连接于L形板1水平顶部侧面,所述间距调节结构3包括第二握把31、滑动长条板32、第一长条框33和第二丝杆34,L形板1水平顶部侧面连接第一长条框33,第一长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神经电生理检查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L形板(1);/n安装结构(2),所述安装结构(2)连接于L形板(1)垂直内侧面;/n间距调节结构(3),所述间距调节结构(3)连接于L形板(1)水平顶部侧面;/n肢体固定结构(4),所述肢体固定结构(4)连接于间距调节结构(3),肢体固定结构(4)包括滑动长条块(41)、弧形夹板(42)、第二长条框(43)、第三握把(44)和第三丝杆(45),第二长条框(43)的内部滑动连接两个对称设置的滑动长条块(41),滑动长条块(41)顶部表面连接弧形夹板(42),第二长条框(43)的内部一侧壁转动连接第三丝杆(45),第三丝杆(45)的另一端贯穿第二长条框(43)的另一侧壁并且连接第三握把(44),滑动长条块(41)的内部设有与第三丝杆(45)相匹配的第三螺纹孔,两个第三螺栓孔螺纹方向相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神经电生理检查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L形板(1);
安装结构(2),所述安装结构(2)连接于L形板(1)垂直内侧面;
间距调节结构(3),所述间距调节结构(3)连接于L形板(1)水平顶部侧面;
肢体固定结构(4),所述肢体固定结构(4)连接于间距调节结构(3),肢体固定结构(4)包括滑动长条块(41)、弧形夹板(42)、第二长条框(43)、第三握把(44)和第三丝杆(45),第二长条框(43)的内部滑动连接两个对称设置的滑动长条块(41),滑动长条块(41)顶部表面连接弧形夹板(42),第二长条框(43)的内部一侧壁转动连接第三丝杆(45),第三丝杆(45)的另一端贯穿第二长条框(43)的另一侧壁并且连接第三握把(44),滑动长条块(41)的内部设有与第三丝杆(45)相匹配的第三螺纹孔,两个第三螺栓孔螺纹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电生理检查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夹板(42)的内侧面连接橡胶垫。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电生理检查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结构(2)包括皮带轮(22)、第一握把(23)、皮带(24)、滑动凸块(25)、挤压板(26)和第一丝杆(27),L形板(1)的垂直内侧面设有三个平行设置的长条槽(21),长条槽(21)内顶部转动连接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顺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