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细胞剥离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9843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细胞剥离修复装置,包括主筒体、连接在主筒体前端的针体以及连接在主筒体前端外部并套在针体上的限位管;所述主筒体包括前端的细管体与后端的粗管体,所述细管体上设置有外螺纹与限位管后端内壁螺纹连接,所述粗管体与细管体连接的端面向前延伸有加长管,所述加长管上设置有内螺纹与限位管后端外壁螺纹连接,所述内螺纹位于外螺纹靠近针体的前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结构简单,利用可灵活调节的限位管,既能够作为保护盖保护针体,又能够限制针体的露出长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细胞剥离修复装置
本技术涉及皮肤细胞修复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细胞剥离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细胞修复是指损伤造成机体部分细胞和组织丧失后,机体对所形成缺损进行修补恢复的过程,称为修复。那么修复细胞顾名思义,就是对细胞损伤的修补恢复。螺旋口一体针作为细胞修复装置的一种,常常应用在美容整形行业以及细胞修复行业。现有技术中的修复针头结构比较复杂,作为整体结构较小的针头,在安装时存在较大难度,并且在运输过程中需要再加盖保护盖来保护枕头不被破坏,带来额外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细胞剥离修复装置,结构简单,利用可灵活调节的限位管,既能够作为保护盖保护针体,又能够限制针体的露出长度。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细胞剥离修复装置,包括主筒体、连接在主筒体前端的针体以及连接在主筒体前端外部并套在针体上的限位管;所述主筒体包括前端的细管体与后端的粗管体,所述细管体上设置有外螺纹与限位管后端内壁螺纹连接,所述粗管体与细管体连接的端面向前延伸有加长管,所述加长管上设置有内螺纹与限位管后端外壁螺纹连接,所述内螺纹位于外螺纹靠近针体的前端。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螺纹设置在细管体外壁上靠近粗管体的一端,所述内螺纹设置在加长管内壁上远离粗管体的一端。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管的后端内壁设置有限位内螺纹与外螺纹连接,所述限位管的后端外壁设置有限位外螺纹与内螺纹连接,所述限位内螺纹与限位外螺纹的内外位置相对设置。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管前端外壁的直径小于限位外螺纹处的外壁直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长管的长度与细管体的长度相同。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管前端面设置有针体穿出的通孔。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针体的后端浇筑有填充树脂棒,所述针体通过填充树脂棒插入到设置于细管体前端的连接插孔中。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本技术通过设置加长管,是限位管既能够与加长管连接,又能够与细管体连接,当限位管与加长管连接时,限位管位于整个装置的前端,能够将针体完全套在限位管内,对针体起到保护作用,当限位管与细管体连接时,限位管位于细管体的后侧,针体前端从限位管前端伸出,便于操作者调节针体的露出长度。2.本技术加长管的设置,能够将限位管限制住,使限位管通过限位外螺纹卡在加长管内侧,避免限位管从装置上掉落。3.本技术装置的结构简单,限位管的位置调节方便,在细胞修复机使用过程中能够快速调整限位管的位置和针体的露出长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装置第一使用状态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装置第二使用状态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筒体;11、细管体;12、粗管体;13、外螺纹;2、针体;21、填充树脂棒;3、限位管;31、限位内螺纹;32、限位外螺纹;4、加长管;41、内螺纹。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细胞剥离修复装置,包括主筒体1、针体2和限位管3。其中,主筒体1前端和后端均设置有连接插孔,前端的连接插孔用于安装针体2,后端的连接插孔用于将本装置连接在细胞修复机上;针体2固定在主筒体1的前端,并沿轴向伸出;限位管3两端开口,套接在主筒体1上,并能够沿着主筒体1前后调节,限位管3的前端套在针体2上,并在前端面设置有针体2穿出的通孔,针体2从限位管3前端穿出,随着限位管3的前后移动,使针体2能够露出不同的长度,满足修复针使用的要求。参照图2,主筒体1包括前端外径较小的细管体11与后端外径较大的粗管体12,细管体11与针体2连接,粗管体12与细胞修复机连接,细管体11与粗管体12连接的位置形成阶梯端面,粗管体12与细管体11连接的端面向前延伸有加长管4,加长管4的长度与细管体11的长度相同,限位管3套接在细管体11上,限位管3的后端位于加长管4与细管体11之间,并与加长管4或细管体11螺纹连接。细管体11上设置有外螺纹13,外螺纹13开设在细管体11外壁上靠近粗管体12的一端并凸出;加长管4上设置有内螺纹41,内螺纹41设置在加长管4内壁上远离粗管体12的一端并凸出,内螺纹41位于外螺纹13靠近针体2的前端,并且内螺纹41的长度小于外螺纹13的长度。限位管3的后端内壁设置有限位内螺纹31,限位内螺纹31可与外螺纹13连接;限位管3的后端外壁设置有限位外螺纹32,限位外螺纹32可与内螺纹41连接,限位内螺纹31与限位外螺纹32设置的内外位置相对。参照图2,此时,限位管3位于细管体11的前端,限位管3后端的限位外螺纹32与加长管4前端的内螺纹41连接,限位管3整体靠前,将针体2完全包在限位管3内,对针体起到保护作用。参照图3,此时,限位管3位于细管体11的后端,限位管3后端的限位外螺纹32与加长管4前端的内螺纹41解除连接关系,限位管3整体后移,限位管3后端的限位内螺纹31与细管体11后端的外螺纹13连接,限位管3整体靠后,露出针体2的前端,外螺纹13的长度要大于限位内螺纹31的长度,使限位管3在外螺纹13上具有一定的调节区间,便于调节针体1前端的露出长度。限位管3在调节时,避免被内螺纹41卡住,限位管3前端外壁的直径小于限位外螺纹32处的外壁直径。针体2在与主筒体1安装时,针体2的后端浇筑有填充树脂棒21,针体2通过填充树脂棒21插入到设置于细管体11前端的连接插孔中,利用填充树脂棒21将细管体11前端的连接插孔填满。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细胞剥离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筒体(1)、连接在主筒体(1)前端的针体(2)以及连接在主筒体(1)前端外部并套在针体(2)上的限位管(3);所述主筒体(1)包括前端的细管体(11)与后端的粗管体(12),所述细管体(11)上设置有外螺纹(13)与限位管(3)后端内壁螺纹连接,所述粗管体(12)与细管体(11)连接的端面向前延伸有加长管(4),所述加长管(4)上设置有内螺纹(41)与限位管(3)后端外壁螺纹连接,所述内螺纹(41)位于外螺纹(13)靠近针体(2)的前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细胞剥离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筒体(1)、连接在主筒体(1)前端的针体(2)以及连接在主筒体(1)前端外部并套在针体(2)上的限位管(3);所述主筒体(1)包括前端的细管体(11)与后端的粗管体(12),所述细管体(11)上设置有外螺纹(13)与限位管(3)后端内壁螺纹连接,所述粗管体(12)与细管体(11)连接的端面向前延伸有加长管(4),所述加长管(4)上设置有内螺纹(41)与限位管(3)后端外壁螺纹连接,所述内螺纹(41)位于外螺纹(13)靠近针体(2)的前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胞剥离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螺纹(13)设置在细管体(11)外壁上靠近粗管体(12)的一端,所述内螺纹(41)设置在加长管(4)内壁上远离粗管体(12)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细胞剥离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管(3)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帅
申请(专利权)人:香港優醫醫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香港;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