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视力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9825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视力检测装置,包括前板、后板和视测通道;前板设置有视窗;后板前侧设置有用于显示视力检测图标的显示屏;视测通道连接于前板和后板之间;在使用该视力检测装置检测视力时,被测者将眼部移动至视窗前侧,通过视窗和视测通道观察显示屏上的视力检测图标,由于视测通道连接于前板和后板之间,在前板和后板之间形成了一个不受周围环境光干扰的封闭的视测空间,也即构成了一个具有稳定视测环境、固定视测距离的视测通道,一方面保证了视力检测距离,另一方面使得被测者眼部不会受周围环境光变化的影响,保证了视力检测的准确性,解决了现有视力检测中受检测距离或环境光影响而降低检测准确性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视力检测装置
本技术属于视力检测
,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视力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视力检测,采用在墙壁等位置安装视力表,测试时,被测者距离视力表一定距离,使用遮挡物分别对左右眼进行遮挡,对未被遮挡的眼进行测试的方式进行。现有这种视力检测方式中,如果被测者未按照规定距离站立、或者身体前倾后仰,均会导致被测者距离视力表的距离不符合要求,从而导致视力检测不准确的问题发生;并且,现有视力检测是在室内名光线或自然光线条件下进行的,因为人眼会受周围环境光线的影响,周围环境光线明暗程度不同,检测的视力也会存在差异,这也会导致视力检测不准确的问题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视力检测装置,解决上述视力检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提出一种视力检测装置,包括:前板,设置有视窗;后板,其前侧设置有用于显示视力检测图标的显示屏;视测通道,连接于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之间。进一步的,所述视测通道设计为可折叠结构。进一步的,所述视测通道采用柔性材料制作。进一步的,所述视测通道内部附有黑色吸光层。进一步的,所述视力检测装置还包括:前箱体,连接或固定所述前板,所述视测通道的一端与其连接;后箱体,连接于所述后板前端,所述视测通道的另一端与其连接;所述前箱体与所述后箱体可对接,将所述视测通道收纳于二者对接后形成的空腔内。进一步的,所述视力检测装置还包括:控制电路,设置于所述后箱体内。进一步的,所述视测通道设计为伸缩风琴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前板还设置有:下巴托;和/或,把手,位于所述视窗两侧。进一步的,所述视窗包括:窗口,开设于所述前板上;遮挡板,以可平移结构设置于所述窗口前侧或后侧,用以遮挡所述窗口的左半部分、右半部分或全部。进一步的,所述后板开设有散热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技术提出的视力检测装置,包括前板、后板、以及连接于前板和后板之间的视测通道,前板设置有视窗,后板前侧设置有用于显示视力检测图标的显示屏;在使用该视力检测装置检测视力时,被测者将眼部移动至视窗前侧,通过视窗和视测通道观察显示屏上的视力检测图标,由于视测通道连接于前板和后板之间,在前板和后板之间形成了一个不受周围环境光干扰的封闭的视测空间,也即构成了一个具有稳定视测环境、固定视测距离的视测通道,一方面保证了视力检测距离,另一方面使得被测者眼部不会受周围环境光变化的影响,保证了视力检测的准确性,解决了现有视力检测中受检测距离或环境光影响而降低检测准确性的技术问题。结合附图阅读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后,本技术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视力检测装置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视力检测装置的前板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视力检测装置的视测通道的侧视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视力检测装置的收缩状态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视力检测装置的视窗的结构图;图6为本技术提出的视力检测装置的又一视窗的结构图;图7为本技术提出的视力检测装置的后板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视力检测装置,解决现有视力检测过程中存在受检测距离或周围环境光线影响而降低检测准确性的技术问题,具体的,如图1所示,包括前板1、后板2、和连接于前板1和后板2之间的视测通道3。在前板1上设置有用于查看视力检测图标的视窗4,后板2的前侧设置有用于显示视力检测图标的显示屏(图中未示出)。视测通道3根据视力检测要求设定长度,保证前板1和后板2之间为标准的视力检测距离;在使用该视力检测装置检测视力时,被测者将眼部移动至视窗4的前侧,通过视窗4和视测通道3观察显示屏上的视力检测图标,由于视测通道3连接于前板1和后板2之间,在前板1和后板2之间形成了一个不受周围环境光干扰的封闭的视测空间,也即构成了一个具有稳定视测环境、固定视测距离的视测通道,使得该视力检测装置一方面保证了视力检测距离,另一方面保证被测者眼部不会受周围环境光变化的影响,保证了视力检测的准确性,解决了现有视力检测中受检测距离或环境光影响而降低检测准确性的技术问题。视测通道3根据应用环境可以有多种设计结构,例如,当该视力检测装置固定于特定场所使用时,该视测通道3可采用诸如塑料、木材、金属等硬质材料制作;当该视力检测装置需要频繁更换检测场所时,该视测通道3可设计为折叠结构,例如图1所示的伸缩风琴结构,但不受图1结构的限定,或采用柔性材料制作,使得该视测通道3可以为折叠或压缩,以缩小整个视力检测装置的体积,达到可随身携带、便于运输的目的。作为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如图3所示,该视力检测装置还包括前箱体5和后箱体6,前箱体5连接或固定前板1,视测通道3的一端与其连接;后箱体6连接于后板2前端,视测通道3的另一端与其连接;如图4所示,前箱体5与后箱体6可对接,对接后二者内部形成一空腔,基于前述可折叠或压缩的视测通道结构,折叠或压缩的视测通道3收纳于二者对接后形成的空腔内,从整体上缩小了视力检测装置的体积,便于运输或携带。为提高视力检测的光线稳定性,在该视测通道3内可设置恒定亮度的光源,或者,在视测通道3内侧附有黑色吸光层。如图2所示,本技术提出的视力检测装置的前板1,在视窗4的下方设置下巴托7,用于托放限定下巴的位置,保持脸部高度恒定,该下巴托7采用高度可调节结构设计,以适应不同被测者,保证被测者的眼部与视窗4持平。在下巴托7或视窗4的两侧可设置把手8,供被测者把持保持身体固定,保证检测过程中脸部的稳定性。如图5所示,本技术提出的视窗4,包括窗口41和遮挡板42,窗口41开设于前板1上;遮挡板42则以可平移结构设置于窗口41的前侧或后侧,用以遮挡窗口的左半部分、右半部分或全部。视力检测过程中,当被测者需要检测右眼时,遮挡板42可基于其平移结构移动至窗口41的左半部分进行遮挡,达到遮挡左眼的作用,当被测者需要检测左眼时,遮挡板42可基于其平移结构移动至窗口41的右半部分进行遮挡,达到遮挡右眼的作用。平移遮挡板42可以保证被测者脸部(眼部)保持不动,维持视测的稳定性。遮挡板42可人为操作平移,也可基于驱动机构的驱动实现平移,本技术不予具体限定。如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视窗4还包括遮挡板轨道43,安装于窗口41的前侧或者后侧(图示中为后侧),遮挡板42安装于遮挡板轨道43上,基于遮挡板轨道43可移动;遮挡板42上设置有拨扣44,被测者可以通过拨动该拨扣44移动遮挡板42。如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遮挡板42分为左遮挡板421和右遮挡板422,左遮挡板421以可平移结构遮挡窗口41的左半部分;右遮挡板422以可平移结构遮挡窗口41的右半部分,被测者可根据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视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前板,设置有视窗;/n后板,其前侧设置有用于显示视力检测图标的显示屏;/n视测通道,连接于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之间;/n所述视测通道设计为可折叠结构,则所述视力检测装置还包括:/n前箱体,连接或固定所述前板,所述视测通道的一端与其连接;/n后箱体,连接于所述后板前端,所述视测通道的另一端与其连接;/n所述前箱体与所述后箱体可对接,将所述视测通道收纳于二者对接后形成的空腔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视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板,设置有视窗;
后板,其前侧设置有用于显示视力检测图标的显示屏;
视测通道,连接于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之间;
所述视测通道设计为可折叠结构,则所述视力检测装置还包括:
前箱体,连接或固定所述前板,所述视测通道的一端与其连接;
后箱体,连接于所述后板前端,所述视测通道的另一端与其连接;
所述前箱体与所述后箱体可对接,将所述视测通道收纳于二者对接后形成的空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视测通道采用柔性材料制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视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视测通道内部附有黑色吸光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车诚张兰娜马竟锋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鹏锋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