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口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9708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防护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口罩主体材料及口罩,包括口罩本体,所述口罩本体包括从内表面到外表面依次层叠复合的吸水层、过滤层、防护层,所述吸水层、过滤层、防护层的边缘通过缝合线缝合连接包边结构;所述防护层由纯棉纱梭织形成,过滤层由医用级熔喷布经抗老化处理形成,吸水层由纯棉纱梭织形成;口罩内部上缘设置贴合层,贴合层内设置鼻梁条,所述鼻梁条为铝丝外包塑料结构。该口罩能实现长时间的保藏,同时使用时的密合性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口罩
本专利技术属于防护设备
,涉及一种口罩主体材料及口罩。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是,世界各国的口罩,以美国3M、Honeywell和日本重松等出品口罩的国际巨头为代表,这些口罩的共同特点,是采取PP聚丙烯无纺布为材料,3层、4层或5层等多层无纺布,通过超声波工艺热合而成,有平面样式,也有立体样式,还有罩杯样式,有医用的,也有普通民用的。多层无纺布材料经过超声波热合工艺之后,又硬又坚挺。人的脸部非常不规则,大大小小圆形、椭圆形和方形应有尽有,脸部曲线起伏凹凸不均,又硬又坚挺的此类无纺布口罩,戴到脸上,遮盖住嘴巴和鼻子,此类口罩跟脸贴合的部位,非常不紧密,密合性非常差,特别是鼻子两边凹陷的部分;此类口罩在佩戴过程中,工作、生活、学习的时候,说话、咳嗽、打喷嚏的时候,脸部肌肉和皮肤不停地扭动,此类口罩跟脸贴合的部位,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漏气,带来巨大的风险;特别是在长时间佩戴口罩的医疗场合、工作环境之中,由于口罩密合性差,漏气更严重,危害更大。事实证明,病毒生命力强,病毒携带者也就是传染源,可持续向周围传播病毒。存活期的病毒,主要通过飞沫、粉尘为载体,握手、脱衣服、触碰和咳嗽、气流携带等形式,从人的嘴巴、眼睛、鼻子、尿道、肛门和伤口等位置进入人体,实现人与人的传播。因此,在病毒疫情大爆发期间,保护人的嘴巴、眼睛、鼻子、尿道、肛门和伤口等,特别是医护人员和防疫辅助工作人员,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医疗机构重症病房常使用的防疫负压防护服,头部是一个跟空气隔绝的头盔,穿戴后医护人员呼吸是采取安装在防护服氧气瓶内部供养的方式,实现医护人员跟重症病房彻底隔绝,包括嘴巴、眼睛、鼻子等部位。而大多数医护人员、防疫辅助工作人员和普通人民群众,在普通防疫医疗病区、群众隔离观察区、车站码头和交通卡口等辅助防疫区域,群众自助管理的封闭社区、学校、监狱等场所,使用的医用口罩和民用口罩,都是无纺布材料的,嘴巴、鼻子通过戴口罩隔离病毒,效果非常差,也非常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口罩,该口罩能实现长时间的保藏,同时使用时的密合性较好。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口罩,包括口罩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本体包括从内表面到外表面依次层叠复合的吸水层、过滤层、防护层,所述吸水层、过滤层、防护层的边缘通过缝合线缝合连接包边结构;所述防护层由纯棉纱梭织形成,过滤层由医用级熔喷布经抗老化处理形成,吸水层由纯棉纱梭织形成;口罩内部上缘设置贴合层,贴合层内设置鼻梁条,所述鼻梁条为铝丝外包塑料结构;口罩内侧设置从上部延伸至下部的内支撑梁,口罩外部对应于内支撑梁处形成凹槽,内支撑梁由吸水层、过滤层、防护层左右相叠后缝合包边结构形成。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护层由50支纯棉纱梭织形成。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医用级熔喷布中加入克重0.6%的抗氧剂1010抗老化处理形成。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水层由21支纯棉纱梭织形成。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包边结构由采用防护层面料的外侧外层、外侧内层、内侧外层、内侧内层缝合形成。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贴合层为缝合于口罩本体上缘内侧的双层布料,鼻梁条设置于双层布料内,并四周缝合,并且贴合层采用50支纯棉纱梭织形成。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口罩本体两侧分别缝合耳绳,耳绳上设置耳绳长度调节环;耳绳采用尼龙聚酰胺纤维与氨纶聚氨基甲酸酯复合制成。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缝合线采用3股棉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口罩的密合性强,使用时,能有效防止病毒传染;本专利技术产品采用的材料确保了产品具有长时间的保藏期限;同时本专利技术产品制造容易,生产成本低,适用范围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折叠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展开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折叠后的内侧示意图。图6为包边结构展开状态示意图。图7为包边结构折叠状态示意图。图8为包边结构缝合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8中,包括包边结构1、外侧内层1-1、外侧外层1-2、内侧内层1-3、内侧外层1-4、支撑梁2、耳绳3、缝合线32、耳绳长度调节环33、防护层4、过滤层5、吸水层6、鼻梁条7、贴合层8、内支撑梁9等。如图1~8所示,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口罩,包括口罩本体,所述口罩本体包括从内表面到外表面依次层叠复合的吸水层6、过滤层5、防护层4,所述吸水层6、过滤层5、防护层4的边缘通过缝合线32缝合连接包边结构1,缝合线32采用3股棉线。防护层4由纯棉纱梭织形成,防护层4采用50支纯棉纱梭织形成,具有防水、防油、防污性能,满足欧标4级。过滤层5由医用级熔喷布经抗老化处理形成,再制作过滤层5,得到的过滤层5过滤效果最优,能有效过滤细菌病毒、颗粒物等。为了有效延长过滤层5的使用寿命,医用级熔喷布中加入克重0.6%的抗氧剂1010抗老化处理形成,保质期可达到10年,使得过滤层5的使用期限与防护层4的使用期限相匹配。吸水层6由纯棉纱梭织形成,在专利技术人反复试验后,得出吸水层6吸水层6由21支纯棉纱梭织形成,得到的吸水层6的效果最佳,使用时能够有效吸收水蒸气。为了有效增强吸水层6的吸水能力,以实现充分吸收呼吸时产生的水蒸气,防止在口罩内形成水滴,吸水层6做吸湿快干处理,大大增强吸水能力。吸水层6可防止口罩里面形成水滴,现有的无纺布口罩里面形成水滴严重,因为无纺布不吸水。口罩内部上缘设置贴合层8,贴合层8内设置鼻梁条7,所述鼻梁条7为铝丝外包塑料结构,保质期超过10年。口罩内侧设置从上部延伸至下部的内支撑梁9,口罩外部对应于内支撑梁9处形成凹槽2,内支撑梁9由吸水层6、过滤层5、防护层4左右相叠后缝合包边结构1形成。本专利技术的内支撑梁9硬度较大,口罩戴在脸上时,内支撑梁9在口罩里面支撑起一个比较大的空气腔,鼻子、嘴巴一般碰不到内支撑梁9,呼吸的时候很顺畅,很舒服,特别是长时间戴口罩的时候,能有效确保老人或体弱病人、小孩的舒适性,不会影响呼吸。如图6~8所示,包边结构1由采用防护层4面料的外侧外层1-2、外侧内层1-1、内侧外层1-4、内侧内层1-3缝合形成。贴合层8为缝合于口罩本体上缘内侧的双层布料,鼻梁条7设置于双层布料内,并四周缝合,并且贴合层8采用50支纯棉纱梭织形成。双层布料的材质与防护层4的材质相同,在口罩生产时,双层布料的下边车缝,上边包边,贴合层8的双层布料结构实现了鼻梁条7的内置设置,即,鼻梁条7设置于口罩的内侧。双层布料的贴合层8有效增加鼻子位置跟口罩的密合性,贴合层8的布条比较宽,可以在鼻梁条7的作用下,有效地宽距离地贴合在鼻子两边的曲线,降低口罩在鼻子位置的漏气性,从而增强密合性。口罩本体两侧分别缝合耳绳3,耳绳3上设置耳绳长度调节环33;耳绳3采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口罩,包括口罩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本体包括从内表面到外表面依次层叠复合的吸水层(6)、过滤层(5)、防护层(4),所述吸水层(6)、过滤层(5)、防护层(4)的边缘通过缝合线(32)缝合连接包边结构(1);/n所述防护层(4)由纯棉纱梭织形成,过滤层(5)由医用级熔喷布经抗老化处理形成,吸水层(6)由纯棉纱梭织形成;/n口罩内部上缘设置贴合层(8),贴合层(8)内设置鼻梁条(7),所述鼻梁条(7)为铝丝外包塑料结构;/n口罩内侧设置从上部延伸至下部的内支撑梁(9),口罩外部对应于内支撑梁(9)处形成凹槽(2),内支撑梁(9)由吸水层(6)、过滤层(5)、防护层(4)左右相叠后缝合包边结构(1)形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口罩,包括口罩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本体包括从内表面到外表面依次层叠复合的吸水层(6)、过滤层(5)、防护层(4),所述吸水层(6)、过滤层(5)、防护层(4)的边缘通过缝合线(32)缝合连接包边结构(1);
所述防护层(4)由纯棉纱梭织形成,过滤层(5)由医用级熔喷布经抗老化处理形成,吸水层(6)由纯棉纱梭织形成;
口罩内部上缘设置贴合层(8),贴合层(8)内设置鼻梁条(7),所述鼻梁条(7)为铝丝外包塑料结构;
口罩内侧设置从上部延伸至下部的内支撑梁(9),口罩外部对应于内支撑梁(9)处形成凹槽(2),内支撑梁(9)由吸水层(6)、过滤层(5)、防护层(4)左右相叠后缝合包边结构(1)形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层(4)由50支纯棉纱梭织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主体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级熔喷布中加入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倩倩
申请(专利权)人:天空之爱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