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嵌式浅根作物栽培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9632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无土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嵌式浅根作物栽培槽,包括在土壤中沿着栽培方向设置的沟槽,沟槽的端部设有排水沟,沟槽内设有隔水层和多个栽培基质层,栽培基质层包括位于沟槽底部的黄沙层,黄沙层的上方设有椰壳层,椰壳层的上方设有炉渣层。该栽培槽,造价低、结构稳定、具有良好的排水性和通气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嵌式浅根作物栽培槽
本技术涉及无土栽培
,尤其涉及一种地嵌式浅根作物栽培槽。
技术介绍
我国耕地资源面积有限,大量土地资源因其理化性质缺陷,如盐碱化、严重板结、受污染等原因无法进行农业种植。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不依赖原生土壤的基质栽培已成为可能,尤其针对有些根系较浅的蔬菜作物。其中,栽培基质可以是有机土、椰糠、椰丝、炉渣、砂砾等疏松多孔介质。栽培基质需要填装于合适的容器中,以形成一定深度和体积,供作物扎根,储存并供给水分和养分。当前,基质栽培的容器多为具有一定深度和宽度的PVC栽培槽或塑料制品袋,并需要通过支架固定在地面以上。然而,这种PVC栽培槽和配套的支架等成本较高,安装复杂,不宜在基层推广。此外由于PVC种植槽体积较小,且脱离地面,容易导致种植基质温度变化剧烈,不利于根系生长。基于以上无土基质栽培
的问题和需求,需要提供一种造价低、结构稳定、排水性和通气性好,温度缓冲性高的浅根作物基质栽培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造价低、结构稳定、排水性和通气性好的地嵌式浅根作物栽培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嵌式浅根作物栽培槽,包括在土壤中沿着栽培方向设置的沟槽,所述沟槽的端部设有排水沟,所述沟槽内设有隔水层和多个栽培基质层,所述栽培基质层包括位于沟槽底部的黄沙层,所述黄沙层上方设有椰壳层,所述椰壳层的上方设有炉渣层。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隔水层为设置在沟槽内的塑料薄膜层。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沟槽的底部与水平面的夹角为0.5-1度。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沟槽的横截面为梯形,所述沟槽的底部宽度为20-30cm,所述沟槽的顶部宽度为40-60cm,所述沟槽远离排水沟的一端距离地面的高度不小于25cm。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排水沟的宽度为18-20cm,所述排水沟的底部与沟槽的末端底部的距离为10-20cm。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炉渣层的表面铺设有灌溉管道。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灌溉管道为滴灌管或者微润管,所述滴灌管或微润管与灌溉水管道之间设有过滤装置。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地嵌式浅根作物栽培槽,包括在土壤中沿着栽培方向设置的沟槽,沟槽的端部设有排水沟,沟槽内设有隔水层和多个栽培基质层,栽培基质层包括位于沟槽底部的黄沙层,黄沙层的上方设有椰壳层,椰壳层的上方设有炉渣层。栽培浅根农作物时,先在种植土壤中开设沟槽和排水沟,然后在沟槽内铺设隔水层,再将第一黄沙层、炉渣层、椰壳层和炉渣层依次铺设在沟槽内部,再将栽培农作物种植在栽培基质上。采用上述栽培槽,依托原生土壤、使用材料少、造价低;嵌入地面以下,土壤的温度变幅远小于空气温度变幅,地下温度的变化平缓,温度也比空气温度低很多,具有很好的温度缓冲性,利于根系生长。隔水层以及排水沟的设置利于栽培基质迅速排水,利于淋洗;栽培基质层包括第一黄沙层、炉渣层、椰壳层和炉渣层,采用上述栽培基质层,具有良好的通气性、而且上述结构的栽培基质层在应用过程中不会出现塌陷,更有助于作物的生长。综上所述,采用上述栽培槽,造价低、结构稳定、排水性和通气性好。由于隔水层为设置在沟槽内的塑料薄膜层。采用塑料薄膜层可以将土壤与栽培基质分隔,栽培槽底部形成不透水层,便于快速排水。由于沟槽的底部与水平面的夹角为0.5-1度。土壤沟槽沿种植行方向两端距离地面的距离具有一定落差,这样设计可实现良好的排水性。由于沟槽的横截面为梯形,沟槽的底部宽度为20-30cm,沟槽的顶部宽度为40-60cm,沟槽远离排水沟的一端距离地面的高度不小于25cm。浅根系作物的根系一般在20-30cm,沟槽的深度太深或者沟槽的深度太浅都不利于作物根系发育,通过大量实验摸索出采用上述参数的沟槽可以满足植物根系发育。由于排水沟的宽度为18-20cm,排水沟的底部与沟槽的末端底部的距离为10-20cm。这一设计的目的便于排出水分。由于炉渣层的表面铺设有灌溉管道。作物生长过程中,通过灌溉管道将管道水以及肥料输送给栽培作用,提供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营养成分,促进农作物生长。由于灌溉管道为滴灌管或者微润管,滴灌管或微润管与灌溉水管道之间设有过滤装置。灌溉水源中会有一些杂质,通过过滤装置可以将杂质过滤掉,防止灌溉管道出现堵塞。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地嵌式浅根作物栽培槽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沟槽,10-隔水层,11-黄沙层,12-椰壳层,13-炉渣层,2-排水沟,3-灌溉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一种地嵌式浅根作物栽培槽,如图1所示,包括在土壤中沿着栽培方向设置的沟槽1,沟槽1的端部设有排水沟2(排水沟的宽度为18-20cm,排水沟的底部与沟槽的末端底部的距离为10-20cm。),沟槽1内设有隔水层10(塑料薄膜层沿着沟槽的底部以及四周进行铺设)和多个栽培基质层,栽培基质层包括位于沟槽1底部的黄沙层11,黄沙层11上方设有椰壳层12,椰壳层12的上方设有炉渣层13,沟槽1的底部与水平面的夹角为0.5-1度,沟槽1的横截面为梯形,沟槽1的底部宽度为20-30cm,沟槽1的顶部宽度为40-60cm,沟槽1远离排水沟2的一端距离地面的高度不小于25cm。栽培浅根农作物时,先在种植土壤中开设沟槽和排水沟,然后在沟槽内铺设隔水层,再将黄沙层、椰壳层和炉渣层依次铺设在沟槽内部,再将栽培农作物种植在栽培基质上。采用上述栽培槽,依托原生土壤、使用材料少、造价低;嵌入地面以下,土壤的温度变幅远小于空气温度变幅,地下温度的变化平缓,温度也比空气温度低很多,具有很好的温度缓冲性,利于根系生长。塑料薄膜层可以将土壤与栽培基质分隔,栽培槽底部形成不透水层,便于快速淋洗和排水。种植槽的底部与水平面之间具有一定坡度,使得土壤沟槽沿种植行方向两端距离地面的距离具有一定落差,这样设计可实现良好的排水性。栽培基质层包括黄沙层、椰壳层和炉渣层,采用上述栽培基质层,具有良好的通气性、而且上述结构的栽培基质层在应用过程中不会出现塌陷,更有助于作物的生长。其中炉渣层13的表面铺设有灌溉管道3,灌溉管道为滴灌管或者微润管,滴灌管或微润管与灌溉水管道之间设有过滤装置(盘式过滤器)。作物生长过程中需要水分和营养成分,灌溉水源中会有一些杂质,通过过滤装置可以将杂质过滤掉,灌溉管道将管道水以及肥料输送给栽培作用,提供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营养成分,促进农作物生长。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嵌式浅根作物栽培槽,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土壤中沿着栽培方向设置的沟槽,所述沟槽的端部设有排水沟,所述沟槽内设有隔水层和多个栽培基质层,所述栽培基质层包括位于沟槽底部的黄沙层,所述黄沙层上方设有椰壳层,所述椰壳层的上方设有炉渣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嵌式浅根作物栽培槽,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土壤中沿着栽培方向设置的沟槽,所述沟槽的端部设有排水沟,所述沟槽内设有隔水层和多个栽培基质层,所述栽培基质层包括位于沟槽底部的黄沙层,所述黄沙层上方设有椰壳层,所述椰壳层的上方设有炉渣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嵌式浅根作物栽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水层为设置在沟槽内的塑料薄膜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嵌式浅根作物栽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的底部与水平面的夹角为0.5-1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嵌式浅根作物栽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的横截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鹏李学林刘洪军韩荣桓赵家栋刘怀德
申请(专利权)人:寿光市阳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