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热门窗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9533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隔热门窗框架,其隔热块接触并支撑着玻璃窗,减少从室外侧框架和室内侧框架传递到玻璃窗的热传导率,用于支撑室外侧框架和室内侧框架的隔热框架按规定间距隔开设置以提高隔热性能。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隔热门窗框架,用于支撑隔断建筑物内部和外部的玻璃窗,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内侧框架,在建筑物内部支撑玻璃窗;室外侧框架,在建筑物外部支撑玻璃窗;隔热框架,设置在室内侧框架与室外侧框架之间,并支撑玻璃窗;以及隔热块,设置在隔热框架侧面,支撑玻璃窗,在室内侧框架上端沿着室内侧框架的长度方向形成用于与隔热框架结合的隔热框架卡槽,在隔热框架下端形成用于与隔热框架卡槽结合的隔热框架结合突起,隔热框架结合突起的端部向一个方向弯曲,使得仅在一个方向上结合到隔热框架卡槽,隔热框架由多个组成,并且沿着室内侧框架的长度方向彼此隔开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隔热门窗框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隔热门窗框架,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隔热块接触并支撑玻璃窗,以减少从室外侧框架以及室内侧框架传递到玻璃窗的热传导率,并且按照规定间距隔开设置用于支撑室外侧框架和室内侧框架的隔热框架,以提高隔热性能的隔热门窗框架。
技术介绍
门窗一般是指设置在窗户或出入口等的开口部以隔断建筑物的内部与外部的各种窗户或门。一般来说只有一张玻璃的门窗的隔热及隔音性能不佳,所以对隔热或隔音有一定要求的办公厅、学校、医院或商户等的玄关处构建的门窗大部分使用的是双层玻璃。在构建门、窗户或室内的内部隔板等时,用于固定安装所述双层玻璃的门窗用框架通常会做成四边形的框架,在该四边形的内部区域安装所述双层玻璃或用于出入的门。但是,在现有的门窗用框架中,所述双层玻璃的两侧分别接触室内侧框架和室外侧框架,并且这样的门窗用框架由一体型金属板材构成,易于导热,因此会发生由室内和室外的温度差而引起的结露现象,并且具有向外部散失的热量过多而导致隔热性低下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热门窗框架,其隔热块接触并支撑玻璃窗,以减少从室外侧框架以及室内侧框架传递到玻璃窗的热传导率,并且按照规定间距隔开设置用于支撑室外侧框架和室内侧框架的隔热框架,以提高隔热性能。(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隔热门窗框架,所述隔热门窗框架用于支撑隔断建筑物内部和外部的玻璃窗,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门窗框架包括:室内侧框架,在建筑物内部支撑所述玻璃窗;室外侧框架,在建筑物外部支撑所述玻璃窗;隔热框架,设置在所述室内侧框架与所述室外侧框架之间,支撑所述玻璃窗;以及隔热块,设置在所述隔热框架侧面,支撑所述玻璃窗,在所述室内侧框架上端沿着所述室内侧框架的长度方向形成用于与所述隔热框架结合的隔热框架卡槽,在所述隔热框架下端形成用于与所述隔热框架卡槽结合的隔热框架结合突起,所述隔热框架结合突起的端部向一个方向弯曲,使得仅在一个方向上结合到所述隔热框架卡槽,所述隔热框架由多个组成,并且沿着所述室内侧框架的长度方向彼此隔开设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隔热门窗框架,在所述室内侧框架中可突出形成从所述室内侧框架上端的两侧面延伸的第一突出部,所述隔热块可设置在所述第一突出部与所述隔热框架之间,所述隔热块的高度可高于所述第一突出部的高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隔热门窗框架,在所述室外侧框架下端沿着所述室外侧框架的长度方向可形成用于与所述隔热框架连接的第一隔热框架连接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隔热门窗框架,所述隔热框架可包括:室内侧框架紧固结构体,其下端形成所述隔热框架结合突起,所述隔热框架结合突起的相对面形成紧固部结合槽;以及室外侧框架紧固结构体,其下端形成用于与所述紧固部结合槽结合的紧固部结合突起,上端形成用于与所述第一隔热框架连接部连接的第二隔热框架连接部,并且所述室外侧框架紧固结构体包裹所述室内侧框架紧固结构体外侧面的至少一部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隔热门窗框架,所述室内侧框架可包括:框架本体部;以及转接部,用于结合所述框架本体部和所述隔热框架,在所述转接部上端形成所述隔热框架卡槽和所述第一突出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隔热门窗框架,在所述室内侧框架中可突出形成从所述室内侧框架下端的两侧面延伸的第三突出部,并且可进一步包括:第一结构加强件,插入所述第三突出部内部,以与所述室内侧框架结合;以及第二结构加强件,插入所述室内侧框架内部,以与所述室内侧框架结合,并且与所述第一结构加强件垂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隔热门窗框架,可在所述室内侧框架下端部的两侧面形成第一紧固槽,并且还可包括照明部,其内部包括照明,且上端形成有用于与所述第一紧固槽结合的第一紧固突起。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隔热门窗框架,可进一步包括:外装材料,沿着所述室内侧框架及所述室外侧框架的外侧面设置;以及粘合剂,设置在所述室内侧框架与所述外装材料之间或所述室外侧框架与所述外装材料之间,粘合所述室内侧框架与所述外装材料或所述室外侧框架与所述外装材料。(三)有益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隔热门窗框架具有如下效果。第一,玻璃窗不与框架直接接触,由隔热块支撑玻璃窗,以通过隔热块连接玻璃窗与框架,从而减少从外部传递的热传导率。第二,按照规定间距隔开设置用于支撑室外侧框架和室内侧框架的隔热框架,从而在室外侧框架与室内侧框架之间形成气隙,由此提高隔热性能。第三,包括转接部,从而可以将以往在现场中广泛使用的预制的成型杆、方管、组合杆等框架构件与隔热框架结合,并且可以扩展应用实例。第四,在框架中结合碳纤维等结构加强件,从而能够提高框架的拉伸强度性能。第五,在框架外部结合外装材料,从而能够防止框架的腐蚀以及提高审美性。第六,结合在框架外部的外装材料包括照明,从而能够营造环境以及提高审美性。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隔热门窗框架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图1的隔热门窗框架的剖面图。图3是具体示出图1的隔热门窗框架的隔热框架的图。图4是具体示出图1的隔热门窗框架的室外侧框架的图。图5是具体示出图1的隔热门窗框架的室内侧框架的图。图6是示出图1的隔热门窗框架的室内侧框架和隔热框架的设置结构的图。图7是示出图1的隔热门窗框架的室内侧框架、隔热框架以及隔热块的设置结构的图。图8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隔热门窗框架的第二实施例的图。图9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隔热门窗框架的第三实施例的图。图10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隔热门窗框架的第四实施例的图。图11是具体示出图10的隔热门窗框架的照明部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能够具体地解决上述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的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说明本实施例时,对于相同的构成使用相同的名称以及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在下面将省略其附加说明。下面,参照图1至图7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隔热门窗框架的第一实施例。如图1至图7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隔热门窗框架包括室内侧框架1100、室外侧框架1200、隔热框架1300、隔热块1500、第一结合构件B1、缓冲材料1610、第二硅酮结合部1620、外装材料C及粘合剂A。如图1、图2及图4所示,在所述室内侧框架1100中,以框架本体为基准,在上端中心部沿着长度方向形成有隔热框架卡槽,并且从上端两侧面延伸的第一突出部1103突出而形成。此时,所述隔热框架卡槽包括第一隔热框架卡槽1101和第二隔热框架卡槽1102,所述第一隔热框架卡槽1101和第二隔热框架卡槽1102为以框架本体的中心为基准向相反方向形成的卡槽,对此将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所述室外侧框架1200的下端中心部形成有第一隔热框架连接部1211,具体而言,所述室外侧框架1200包括第一室外侧框架1210和第二室外侧框架1220。如上所述,在所述第一室外侧框架1210下端中心部形成有第一隔热框架连接部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隔热门窗框架,所述隔热门窗框架用于支撑隔断建筑物内部和外部的玻璃窗,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门窗框架包括:/n室内侧框架,在建筑物内部支撑所述玻璃窗;/n室外侧框架,在建筑物外部支撑所述玻璃窗;/n隔热框架,设置在所述室内侧框架与所述室外侧框架之间,并支撑所述玻璃窗;以及/n隔热块,设置在所述隔热框架侧面,并支撑所述玻璃窗,/n在所述室内侧框架上端沿着所述室内侧框架的长度方向形成用于与所述隔热框架结合的隔热框架卡槽,/n在所述隔热框架下端形成用于与所述隔热框架卡槽结合的隔热框架结合突起,所述隔热框架结合突起的端部向一个方向弯曲,从而仅在一个方向上结合到所述隔热框架卡槽,/n所述隔热框架由多个组成,并且沿着所述室内侧框架的长度方向彼此隔开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213 KR 10-2018-00176221.一种隔热门窗框架,所述隔热门窗框架用于支撑隔断建筑物内部和外部的玻璃窗,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门窗框架包括:
室内侧框架,在建筑物内部支撑所述玻璃窗;
室外侧框架,在建筑物外部支撑所述玻璃窗;
隔热框架,设置在所述室内侧框架与所述室外侧框架之间,并支撑所述玻璃窗;以及
隔热块,设置在所述隔热框架侧面,并支撑所述玻璃窗,
在所述室内侧框架上端沿着所述室内侧框架的长度方向形成用于与所述隔热框架结合的隔热框架卡槽,
在所述隔热框架下端形成用于与所述隔热框架卡槽结合的隔热框架结合突起,所述隔热框架结合突起的端部向一个方向弯曲,从而仅在一个方向上结合到所述隔热框架卡槽,
所述隔热框架由多个组成,并且沿着所述室内侧框架的长度方向彼此隔开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门窗框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室内侧框架中突出形成从所述室内侧框架上端的两侧面延伸的第一突出部,
所述隔热块设置在所述第一突出部与所述隔热框架之间,所述隔热块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突出部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门窗框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室外侧框架下端沿着所述室外侧框架的长度方向形成用于与所述隔热框架连接的第一隔热框架连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热门窗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热框架包括:
室内侧框架紧固结构体,其下端形成所述隔热框架结合突起,所述隔热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敬礼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迪纳摩科瑞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