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9500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3:43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该散热装置包括:壳体、遮挡件、散热组件和驱动模组;壳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散热孔,散热组件设置于壳体中,且散热组件朝向散热孔,散热组件与散热孔之间具有间隙;遮挡件设置于间隙中,遮挡件的一端与壳体连接,驱动模组与遮挡件的另一端连接;驱动模组可驱动遮挡件伸展和收缩;在驱动模组驱动遮挡件伸展的情况下,遮挡件至少部分遮挡散热孔;在驱动模组驱动遮挡件收缩的情况下,遮挡件解除对散热孔的遮挡。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遮挡件,可以避免用户的手被电子设备产生的热量损伤的问题,提高用户的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本申请涉及通信
,具体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设备的功能也越来越齐全,电子设备的散热也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通常通过散热装置卡接在电子设备的背侧对电子设备进行散热。相关技术中,散热装置包括壳体、吸热件和散热组件,壳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散热孔,吸热件、散热组件设置在壳体中,且散热组件朝向散热孔。在对电子设备散热时,吸热件将电子设备的热量吸收,之后散热组件将吸热件吸收的热量通过散热孔散出。在实现本申请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在将散热装置卡接在电子设备的背侧,之后在电子设备的过程中,用户的手部可能会阻挡散热孔,通过散热孔散出的热量可能会对用户的手部造成损伤,导致用户的体验较差。申请内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以解决相关技术中通过散热孔散出的热量可能会对用户的手造成损伤,导致用户的体验较差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包括:壳体、遮挡件、散热组件和驱动模组;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散热孔,所述散热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中,且所述散热组件朝向所述散热孔,所述散热组件与所述散热孔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遮挡件设置于所述间隙中,所述遮挡件的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驱动模组与所述遮挡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驱动模组可驱动所述遮挡件伸展和收缩;在所述驱动模组驱动所述遮挡件伸展的情况下,所述遮挡件至少部分遮挡所述散热孔;在所述驱动模组驱动所述遮挡件收缩的情况下,所述遮挡件解除对所述散热孔的遮挡。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设备本体和上述第一方面中所述的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与所述设备本体可拆卸连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散热组件朝向散热孔,因此,散热组件可以通过散热孔散发热量。由于散热组件与散热孔之间具有间隙,遮挡件设置于间隙中,遮挡件的一端与壳体连接,驱动模组与遮挡件的另一端连接,因此,驱动模组可驱动遮挡件伸展和收缩。由于在驱动模组驱动遮挡件伸展的情况下,遮挡件至少部分遮挡散热孔,因此,在用户使用散热装置的过程中,遮挡件可以部分遮挡从散热孔散发的热量,降低用户的手被损伤的可能性,提高用户的体验。由于在驱动模组驱动遮挡件收缩的情况下,遮挡件解除对散热孔的遮挡,因此,在用户未使用散热装置或者用户未手持电子设备的过程中,遮挡件可以不遮挡散热孔,可以提高散热装置的散热效率。也即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遮挡件,可以避免用户的手被电子设备产生的热量损伤的问题出现,提高用户的体验,另外,还可以提高散热装置的散热效率。附图说明图1表示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散热装置的俯视图;图2表示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散热装置的俯视图;图3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装置的原理图之一;图4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装置的原理图之二;图5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装置的俯视图之一;图6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装置的侧视图之一;图7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装置的俯视图之二;图8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装置的侧视图之二;图9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装置的侧视图之三;图10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装置的俯视图之三;图11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装置的侧视图之四;图12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装置的俯视图之四;图13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装置的侧视图之五;图14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屏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0:壳体;20:遮挡件;30:散热组件;40:驱动模组;50:吸热件;60:卡接组件;70:设备本体;11:散热孔;41:推杆;42:滑杆;43:驱动组件;411:推动帽;412:连接块;431:第一驱动件;432:第一转轴;433:第二驱动件;434:第二转轴;435:连接线;436:弹性件;71:控制按键;72:进度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在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进行解释说明之前,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的应用场景做具体说明:参照图1,示出了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散热装置的俯视图。参照图2,示出了相关技术提供的用户使用散热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散热装置包括壳体10和散热组件30,壳体1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散热孔11,散热组件30设置在壳体10中,且散热组件30朝向散热孔11。通常,散热组件30卡接在电子设备的背部,在用户使用电子设备的过程中,电子设备产生热量,散热组件30将电子设备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孔11散出。由于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的过程中,用户的手部通常放置在散热装置上,其中,主要是放置在散热孔11上,因此,通过散热孔11散发的热量直接与用户的手部接触,使得用户的手部可能出现被热量损伤的问题,导致用户的体验较差。参照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装置的原理图之一。参照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装置的原理图之二。参照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装置的俯视图之一。参照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装置的侧视图之一。参照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装置的俯视图之二。参照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装置的侧视图之二。如图3-图8所示,该散热装置包括:壳体10、遮挡件20、散热组件30和驱动模组40。壳体1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散热孔11,散热组件30设置于壳体10中,且散热组件30朝向散热孔11,散热组件30与散热孔11之间具有间隙。遮挡件20设置于间隙中,遮挡件20的一端与壳体10连接,驱动模组40与遮挡件20的另一端连接;驱动组件43可驱动遮挡件20伸展和收缩;在驱动模组40驱动遮挡件20伸展的情况下,遮挡件20至少部分遮挡散热孔11;在驱动模组40驱动遮挡件20收缩的情况下,遮挡件20解除对散热孔11的遮挡。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散热组件30朝向散热孔11,因此,散热组件30可以通过散热孔11散发热量。由于散热组件30与散热孔11之间具有间隙,遮挡件20设置于间隙中,遮挡件20的一端与壳体10连接,驱动模组40与遮挡件20的另一端连接,因此,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遮挡件、散热组件和驱动模组;/n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散热孔,所述散热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中,且所述散热组件朝向所述散热孔,所述散热组件与所述散热孔之间具有间隙;/n所述遮挡件设置于所述间隙中,所述遮挡件的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驱动模组与所述遮挡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驱动模组可驱动所述遮挡件伸展和收缩;/n在所述驱动模组驱动所述遮挡件伸展的情况下,所述遮挡件至少部分遮挡所述散热孔;/n在所述驱动模组驱动所述遮挡件收缩的情况下,所述遮挡件解除对所述散热孔的遮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遮挡件、散热组件和驱动模组;
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散热孔,所述散热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中,且所述散热组件朝向所述散热孔,所述散热组件与所述散热孔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遮挡件设置于所述间隙中,所述遮挡件的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驱动模组与所述遮挡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驱动模组可驱动所述遮挡件伸展和收缩;
在所述驱动模组驱动所述遮挡件伸展的情况下,所述遮挡件至少部分遮挡所述散热孔;
在所述驱动模组驱动所述遮挡件收缩的情况下,所述遮挡件解除对所述散热孔的遮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件为折叠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组包括:推杆和滑杆;
所述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推杆与所述滑杆滑动连接;
所述遮挡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推杆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组还包括驱动组件;
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推杆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推杆的第二端与所述滑杆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第一转轴,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一转轴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推杆的第一端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中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一转轴穿过所述通孔,所述内螺纹与所述外螺纹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件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推杆的数量为两个;
两个所述遮挡件相对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且两个所述遮挡件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壳体连接,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晓光
申请(专利权)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