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语音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94303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3:41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在线语音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在多方通话的各种应用场景下,第一电子设备进入多方通话状态后,为了避免对当前说话人干扰,通常会控制其声音传输通道进入禁止输出状态,从而使第一电子设备采集的语音信息不会传输出去。但在通话过程中,为了保证第一电子设备当前使用者需要其他参与者听到的内容传输出去,本实施例可以检测第一电子设备采集的第一语音信息是否符合预设条件,若符合预设条件,将自动控制第一电子设备的声音传输通道从禁止输出状态切换到输出状态,使其采集到的语音信息能够可靠传输至第二电子设备,提高了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使用者之间的互动可靠性,且提高了多方通话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在线语音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本申请主要涉及在线互动应用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在线语音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技术介绍
多方通话是通过各种手段实现的多方在线语音通话,可以实现多方、异地实时的在线交流,目前主要应用于教学、会议、游戏等应用场景。以目标比较流行的在线教学场景为例,老师可以通过登录在线教学平台,创建虚拟课堂给学生们进行直播授课,且在实际授课过程中,为了避免学生侧录入噪声干扰,通常会禁止将学生侧的声音传输至虚拟课堂播放,这往往会导致老师无法及时接收到学生的反馈,降低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可靠性,进而影响了虚拟课堂的教学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为了提高多方通话场景下各参与者的互动可靠性,提高多方通话质量,一方面,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在线语音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确定第一电子设备进入多方通话状态,获取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采集的第一语音信息;检测所述第一语音信息符合预设条件,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声音传输通道从禁止传输状态切换到允许传输状态;将所述第一语音信息传输至参与多方通话的第二电子设备。可选的,所述检测所述第一语音信息符合预设条件,包括以下任一种实现方式:检测所述第一语音信息包含请求交互信息,所述请求交互信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参与多方通话的第二电子设备进行语音交互;检测所述第一语音信息包含应答信息,所述应答信息是针对参与多方通话的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语音信息产生的;检测当前连续缓存的待输出的第一语音信息的语音帧数量达到预设帧数;检测当前连续缓存的待输出的第一语音信息的连续缓存时长达到预设时长。可选的,所述将所述第一语音信息传输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包括:将当前获取的第一语音信息传输至参与多方通话的第二电子设备。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从已缓存的待输出的第一语音信息中,读取距离当前时刻预设时间段内缓存的待输出的第一语音信息;依据所述第一语音信息中符合预设条件的待传输内容,从读取的第一语音信息中确定与所述待传输内容相关联的待传输语音信息;将所述待传输语音信息传输至参与多方通话的第二电子设备。可选的,所述第一语音信息的缓存方式包括:将所述第一语音信息与所述第一语音信息的采集时间、待输出标识进行关联存储;检测缓存空间容量小于容量阈值,删除所述采集时间较早的预设数量帧的第一语音信息;在所述将所述第一语音信息传输至参与多方通话的第二电子设备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将已传输的所述第一语音信息的待输出标识更新为输出标识,或删除已传输的所述第一语音信息。可选的,所述确定第一电子设备进入多方通话状态,包括:确定第一电子设备接入多方通话平台创建的目标虚拟空间,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声音采集通道处于采集状态,且声音传输通道处于禁止传输状态。可选的,所述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声音传输通道从禁止传输状态切换到允许传输状态,包括:检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声音传输通道处于禁止传输状态,输出声音禁止传输的提示信息;响应针对所述提示信息的允许声音传输的选择操作,控制所述声音传输通道从所述禁止传输状态切换到允许传输状态。又一方面,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在线语音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语音信息获取模块,用于确定第一电子设备进入多方通话状态,获取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采集的第一语音信息;声音传输状态控制模块,检测所述第一语音信息符合预设条件,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声音传输通道从禁止传输状态切换到允许传输状态;语音信息传输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语音信息传输至参与多方通话的第二电子设备。又一方面,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实现如上述的在线语音控制方法的程序;处理器,用于加载并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程序,以实现如上述的在线语音控制方法的各步骤。可选的,所述计算机设备具体为第一电子设备,或用于实现至少一个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多方通话的通信服务器;其中,若所述计算机设备具体为第一电子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还包括声音采集器和声音播放器。由此可见,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在线语音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在多方通话的各种应用场景下,第一电子设备进入多方通话状态后,为了避免对当前说话人干扰,通常会控制其声音传输通道进入禁止输出状态,从而使第一电子设备采集的语音信息不会传输出去。但在通话过程中,为了保证第一电子设备当前使用者需要其他参与者听到的内容传输出去,本实施例可以检测第一电子设备采集的第一语音信息是否符合预设条件,若符合预设条件,将自动控制第一电子设备的声音传输通道从禁止输出状态切换到输出状态,使其采集到的语音信息能够可靠传输至第二电子设备,提高了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使用者之间的互动可靠性,且提高了多方通话质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示出了本申请提出的在线语音控制方法的一可选示例的流程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申请提出的在线语音控制方法的又一可选示例的场景流程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申请提出的在线语音控制方法的又一可选示例的流程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申请提出的在线语音控制方法的又一可选示例的场景流程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申请提出的在线语音控制装置的一可选示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本申请提出的在线语音控制装置的又一可选示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本申请提出的计算机设备的一可选示例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了本申请提出的电子设备的一可选示例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针对
技术介绍
部分描述的现有技术问题,在目前通过互联网实现多方通话的各应用场景中,本申请希望能够自动检测当前是否需要打开电子设备的声音传输通道,以使该电子设备采集到的语音信息能够传输给其他电子设备,从而解决在该多方通话场景下,用户忘记打开其电子设备的声音传输通道,导致该电子设备采集的该用户的语音信息无法传输给其他电子设备输出,无法在线语音交互,进而影响多方通话质量及效率的技术问题,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照但并不局限于下文实施例描述的在线语音控制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在线语音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n确定第一电子设备进入多方通话状态,获取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采集的第一语音信息;/n检测所述第一语音信息符合预设条件,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声音传输通道从禁止传输状态切换到允许传输状态;/n将所述第一语音信息传输至参与多方通话的第二电子设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线语音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第一电子设备进入多方通话状态,获取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采集的第一语音信息;
检测所述第一语音信息符合预设条件,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声音传输通道从禁止传输状态切换到允许传输状态;
将所述第一语音信息传输至参与多方通话的第二电子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检测所述第一语音信息符合预设条件,包括以下任一种实现方式:
检测所述第一语音信息包含请求交互信息,所述请求交互信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参与多方通话的第二电子设备进行语音交互;
检测所述第一语音信息包含应答信息,所述应答信息是针对参与多方通话的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语音信息产生的;
检测当前连续缓存的待输出的第一语音信息的语音帧数量达到预设帧数;
检测当前连续缓存的待输出的第一语音信息的连续缓存时长达到预设时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将所述第一语音信息传输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包括:
将当前获取的第一语音信息传输至参与多方通话的第二电子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已缓存的待输出的第一语音信息中,读取距离当前时刻预设时间段内缓存的待输出的第一语音信息;
依据所述第一语音信息中符合预设条件的待传输内容,从读取的第一语音信息中确定与所述待传输内容相关联的待传输语音信息;
将所述待传输语音信息传输至参与多方通话的第二电子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语音信息的缓存方式包括:
将所述第一语音信息与所述第一语音信息的采集时间、待输出标识进行关联存储;
检测缓存空间容量小于容量阈值,删除所述采集时间较早的预设数量帧的第一语音信息;
在所述将所述第一语音信息传输至参与多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凯罗应文陶嘉明刘宝利
申请(专利权)人: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