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93779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3:39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参数。其中,第一参数用于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的指示信息和第二参数,第二参数用于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的指示信息。然后,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预编码矩阵的指示信息。可以适用于终端设备上报秩指示值为3或4时的预编码矩阵的指示信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通信方法及装置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多入多出(multipleinputandmultipleoutput,MIMO)技术通过在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上部署多根天线,可以显著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例如,在分集场景下,MIMO技术可有效提升传输可靠性;在复用场景下,MIMO技术可以大大提升传输吞吐量。对于基于频分双工(frequencydivisionduplexing,FDD)的无线通信系统,上行链路(uplink,UL)和下行链路(downlink,DL)是分开的。因此,终端设备需要向网络设备反馈下行链路的预编码矩阵或预编码矩阵索引(PrecodingMatrixIndex,PMI),以便网络设备生成预编码矩阵。具体地,终端设备需要上报每个频域单元对应的合并系数的幅度量化值和相位量化值,因此上报开销很大。为了减少上报开销,网络设备可以配置需要上报的空域基向量的数量,频域基向量的数量以及空频合并系数的数量等压缩码本参数。但是,现有技术仅给出了秩指示(rank)值为1或2时为不同的秩指示值和/或不同的空间层分别配置不同的压缩码本参数,并没有给出秩指示值为3或4时如何配置压缩码本参数。一方面,可以参考秩指示值为1或2时压缩码本参数的配置方法,完成秩指示值为3或4时的压缩码本参数的配置。但是,鉴于秩指示值为3或4的空间层数更多,需要配置的压缩码本参数的规模更大,需要引入大量新参数,从而导致秩指示值为3或4时的配置过程繁琐复杂。另一方面,为了降低配置复杂度,也可以采用固定比例系数限定秩指示值为3或4时的压缩码本参数取值。但是,固定比例系数方式很难适配动态变化的信道条件,又会影响压缩码本的性能。因此,如何能够在配置秩指示值为3或4时的压缩码本参数的过程中,既能较好的控制配置复杂度,又能够较好地适配动态变化的信道条件,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能够在兼顾压缩码本参数的配置复杂度和适配动态变化的信道条件的前提下,完成秩指示值为3或4时的压缩码本参数的配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该通信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参数。其中,第一参数用于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的指示信息和第二参数,第二参数用于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的指示信息。然后,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预编码矩阵的指示信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基站配置的第一参数确定第二参数,并根据第二参数确定用于生成第二预编码矩阵的指示信息,不会影响现有的第一参数的配置流程,且可以降低配置第二参数的配置复杂度,节省第二参数的配置开销,从而提高了无线通信系统的工作效率。示例性地,上述第一参数可以包括如下参数中的一种或多种:第一频域单元数、第一空域基向量的数量、第一频域基向量的数量或比例系数、第一空频合并系数的数量或比例系数。相应地,上述第二参数可以包括如下参数中的一种或多种:第二频域单元数、第二空域基向量的数量、第二频域基向量的数量或比例系数、第二空频合并系数的数量或比例系数。需要说明的是,频域基向量的比例系数也可以称为频域基向量系数,或频域基向量数目参数。为预设的比例关系,用于确定频域基向量的数量。在一种实现方式中,频域基向量的比例系数记为p,该比例系数表示频域基向量的数目M与频域单元数目的关系,即具体地,Nf为频域基向量的长度,即频域基向量包含的元素数目。Nf的取值可以是频域单元的数目,也可以是预设值。f为CQI子带的粒度与PMI子带的粒度的比值,可用于表征一个CQI频域子带包含f个PMI子带。空频合并系数的比例系数也称为空频合并系数数目系数,或空频合并系数数目参数。为预设的比例关系,用于确定空频合并系数的数量。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空频合并系数的比例系数记为β,该比例系数表示空频合并系数的数目K0与频域基向量数目和空域基向量数目的关系,即K0=β2LM。具体地,M为频域基向量的数目,L为空域基向量的数目。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上述第一参数用于确定第二参数,可以包括:根据第一对应关系,确定第二参数。其中,第一对应关系包括如下一种或多种对应关系:第一空域基向量的数量与第二空域基向量的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一频域基向量的数量与第二频域基向量的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一频域基向量的比例系数与第二频域基向量的比例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一频域单元数、第一频域基向量的比例系数与第二频域基向量的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一空频合并系数的数量与第二空频合并系数的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一空频合并系数的比例系数与第二空频合并系数的比例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一空域基向量的数量、第一频域基向量的数量、第一空频合并系数的比例系数,与第二空频合并系数的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一空域基向量的数量、第一频域基向量的数量与第二空域基向量的数量、第二频域基向量的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一空域基向量的数量、第一频域基向量的比例系数与第二空域基向量的数量、第二频域基向量的比例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一空域基向量的数量、第一空频合并系数的数量与第二空域基向量的数量、第二空频合并系数的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一空域基向量的数量、第一空频合并系数的比例系数与第二空域基向量的数量、第二空频合并系数的比例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对应关系中,一个或一组第一参数可以对应一个或多个,或者一组或多组第二参数的候选值。实际应用中,上述第一对应关系可以采用预设配置表或配置图样的方式,存储在终端设备中。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参数查找与之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或者一组或多组第二参数的候选值,然后采用遍历所有候选值的方式执行信道状态测量等测量任务,并根据测量结果确定需要上报给网络设备的第二参数,以及与第二参数对应的、用于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的指示信息(如PMI),以便网络设备生成第二预编码矩阵。例如,可以从上述遍历测量结果中选择信道状态最优的第二参数和第二预编码矩阵的指示信息。进一步地,为了降低终端设备的上报开销,也可以为上述第一对应关系中一个或一组第一参数对应的多个或多组第二参数的候选值分别设置一个第一索引(index)。此时,终端设备只需要上报该第一索引就可以了。当然,在此情况下,网络设备本地也需要存储上述第一对应关系,在网络设备接收到终端设备上报的第一索引后,即可根据第一索引,以及之前下发给终端设备的第一参数确定第二参数,然后根据第二参数和终端设备上报的第二预编码矩阵的指示信息生成第二预编码矩阵。因此,可选地,上述通信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索引。其中,第一索引为根据第一参数和第一对应关系确定的索引值,对于同一个(组)第一参数,第一索引与第二参数一一对应。同理,为了降低网络设备配置第二参数的资源开销,或者在网络设备只需要获取第二参数的多个(组)候选值中的部分候选值所对应的第二预编码矩阵的指示信息的情况下,网络设备也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二参数的候选值对应的第一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通信方法包括:/n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参数;其中,所述第一参数用于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的指示信息和第二参数,所述第二参数用于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的指示信息;/n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的指示信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通信方法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参数;其中,所述第一参数用于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的指示信息和第二参数,所述第二参数用于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的指示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的指示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数包括如下参数中的一种或多种:第一频域单元数、第一空域基向量的数量、第一频域基向量的数量或比例系数、第一空频合并系数的数量或比例系数;
所述第二参数包括如下参数中的一种或多种:第二频域单元数、第二空域基向量的数量、第二频域基向量的数量或比例系数、第二空频合并系数的数量或比例系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数用于确定第二参数,包括:
根据第一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二参数;其中,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包括如下一种或多种对应关系:
所述第一空域基向量的数量与所述第二空域基向量的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所述第一频域基向量的数量与所述第二频域基向量的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所述第一频域基向量的比例系数与所述第二频域基向量的比例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所述第一频域单元数、所述第一频域基向量的比例系数与所述第二频域基向量的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所述第一空频合并系数的数量与所述第二空频合并系数的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所述第一空频合并系数的比例系数与所述第二空频合并系数的比例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所述第一空域基向量的数量、所述第一频域基向量的数量、所述第一空频合并系数的比例系数,与所述第二空频合并系数的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一索引;其中,所述第一索引为根据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一对应关系确定的索引值,所述第一索引与所述第二参数一一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第一索引;其中,所述第一索引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一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二参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数用于确定第二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参数和预设折算规则,计算所述第二参数的折算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折算规则包括如下一个或多个公式:



其中,L为第一空域基向量的数量,为第二空域基向量的数量的折算值,M为第一频域基向量的数量,为第二频域基向量的数量的折算值,K0为第一空频合并系数的数量,为第二空频合并系数的数量的折算值,R为所述第二参数对应的秩指示值的候选值,R>2。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数用于确定第二参数,还包括:
将所述第二参数的折算值作为所述第二参数。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数用于确定第二参数,还包括:
将所述第二参数的偏差值与所述第二参数的折算值之和作为所述第二参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二索引或所述第二参数的偏差值;其中,所述第二索引与所述第二参数的偏差值一一对应。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第二索引或所述第二参数的偏差值;其中,所述第二索引与所述第二参数的偏差值一一对应。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数与第一秩指示值对应,所述第二参数与第二秩指示值对应,所述第二秩指示值大于所述第一秩指示值。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二秩指示值。


14.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网络设备,所述通信方法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参数;其中,所述第一参数用于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的指示信息和第二参数,所述第二参数用于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的指示信息;
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的指示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数包括如下参数中的一种或多种:第一频域单元数、第一空域基向量的数量、第一频域基向量的数量或比例系数、第一空频合并系数的数量或比例系数;
所述第二参数包括如下参数中的一种或多种:第二频域单元数、第二空域基向量的数量、第二频域基向量的数量或比例系数、第二空频合并系数的数量或比例系数。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数用于确定第二参数,包括:
根据第一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二参数;其中,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包括如下一种或多种对应关系:
所述第一空域基向量的数量与所述第二空域基向量的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所述第一频域基向量的数量与所述第二频域基向量的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所述第一频域基向量的比例系数与所述第二频域基向量的比例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所述第一频域单元数、所述第一频域基向量的比例系数与所述第二频域基向量的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所述第一空频合并系数的数量与所述第二空频合并系数的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所述第一空频合并系数的比例系数与所述第二空频合并系数的比例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所述第一空域基向量的数量、所述第一频域基向量的数量、所述第一空频合并系数的比例系数,与所述第二空频合并系数的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索引;其中,所述第一索引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一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二参数。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索引;其中,所述第一索引为根据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一对应关系确定的索引值,所述第一索引与所述第二参数一一对应。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数用于确定第二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参数和预设折算规则,计算所述第二参数的折算值。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折算规则包括如下一个或多个公式:



其中,L为第一空域基向量的数量,为第二空域基向量的数量的折算值,M为第一频域基向量的数量,为第二频域基向量的数量的折算值,K0为第一空频合并系数的数量,为第二空频合并系数的数量的折算值,R为所述第二参数对应的秩指示值的候选值,R>2。


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数用于确定第二参数,还包括:
将所述第二参数的折算值作为所述第二参数。


22.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数用于确定第二参数,还包括:
将所述第二参数的偏差值与所述第二参数的折算值之和作为所述第二参数。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索引或所述第二参数的偏差值;其中,所述第二索引与所述第二参数的偏差值一一对应。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索引或所述第二参数的偏差值;其中,所述第二索引与所述第二参数的偏差值一一对应。


25.根据权利要求14-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数与第一秩指示值对应,所述第二参数与第二秩指示值对应,所述第二秩指示值大于所述第一秩指示值。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第二秩指示值。


27.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设备中,上述通信装置包括: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其中,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参数;其中,所述第一参数用于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的指示信息和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翔刘鹍鹏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