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电舱的自保护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充电舱
,具体为一种充电舱的自保护技术。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的不断进步,智能设备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普遍,广泛应用与工业,家居和互联网等行业,为人们提供着更加便捷和高效的生活方式,在智能设备发展的过程中,智能设备的配套设备也随着发展,从传统的有线连接转化为无线连接,更加提高了人们使用的便捷性,智能设备的配套设备的电力来源也通过便于携带的充电舱进行供给,从而使智能设备的整体使用携带变的更为便捷。现有的充电舱在使用过程中,大多数通过外置保护对内部电池和电子元件进行保护,但普通的外壳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坠落使容易摔坏,导致内部电子元件损坏从而使充电舱受损,现有的充电舱在使用过程中,在人们进行充电时,当电池充满电人员忘记断开充电器时,会使电池长时间于电路连接,对电池造成一定的损害,减少了电池的使用寿命,并且现有的充电舱为了保护内部,保护壳大多数采用全密封的机构,但全密封的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电池充电会产生热量从而不利于散电,并且当充电舱外壳有水液的时候,水液会流入充电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电舱的自保护技术,包括充电舱本体(1)、电池本体(8)和电磁铁(24),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舱本体(1)的左侧顶端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2),且缓冲弹簧(2)的左侧顶端固定连接有缓冲保护套(3),所述充电舱本体(1)的顶端内部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2),所述充电舱本体(1)的顶端内部固定连接有扭力弹簧(4),且扭力弹簧(4)的左侧顶端固定连接有密封舱盖(5),所述密封舱盖(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可视玻璃(6),所述密封舱盖(5)的底端内壁固定连接有防水垫(30),所述充电舱本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保护内舱(7),且保护内舱(7)的背面底端固定连接有散热孔(12),所述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舱的自保护技术,包括充电舱本体(1)、电池本体(8)和电磁铁(24),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舱本体(1)的左侧顶端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2),且缓冲弹簧(2)的左侧顶端固定连接有缓冲保护套(3),所述充电舱本体(1)的顶端内部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2),所述充电舱本体(1)的顶端内部固定连接有扭力弹簧(4),且扭力弹簧(4)的左侧顶端固定连接有密封舱盖(5),所述密封舱盖(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可视玻璃(6),所述密封舱盖(5)的底端内壁固定连接有防水垫(30),所述充电舱本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保护内舱(7),且保护内舱(7)的背面底端固定连接有散热孔(12),所述保护内舱(7)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池本体(8),且电池本体(8)的正面顶端固定连接有充电导电片(9),所述电池本体(8)的顶端表面固定连接有充电盒(10),且充电盒(10)的正面顶端固定连接有防尘垫(11),所述电池本体(8)的右侧顶端固定连接有充电插口(13),且充电插口(1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导电片(14),所述充电舱本体(1)的右侧顶端插设有充电插头(15),且充电插头(15)的顶端表面固定连接有插头卡合块(16),所述充电插头(15)的左侧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导电片(17),所述充电插头(15)的右侧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线(28),且连接线(28)的右侧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插头(29),所述充电舱本体(1)的右侧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8),且第一弹簧(18)的右侧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推板(19),所述充电舱本体(1)的右侧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20),且第二弹簧(20)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卡合块(21),所述固定卡合块(21)的左侧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块(22),所述限位块(22)的左侧顶端固定连接有磁体(23),所述充电舱本体(1)的右侧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25),且第三弹簧(25)的正面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鸿平,贺长峰,李翔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英汉司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