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付鹏专利>正文

一种可漂浮的高强度多功能线缆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89251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3: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漂浮的高强度多功能线缆及其制备方法,线缆包括有一第一导线、多个防弹丝、一发泡层、一编织屏蔽层、一第二导线、一碳纤维层以及一绝缘层;该多个防弹丝分布在第一导线的周围;该发泡层包覆住第一导线和多个防弹丝;该编织屏蔽层包覆在发泡层的外表面;该第二导线与编织屏蔽层的外表面贴合固定;该碳纤维层包覆住第二导线和编织屏蔽层;该绝缘层包覆在碳纤维层的外表面。通过对第一导线、防弹丝、发泡层、编织屏蔽层、第二导线、碳纤维层和绝缘层进行合理布局,使得本产品可漂浮在水面上,质量轻,并且具有很高的强度,不易拉扯断,同时屏蔽性好,可稳定可靠地传输各种信号,此外,通过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可自动生产出优质的线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漂浮的高强度多功能线缆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线缆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可漂浮的高强度多功能线缆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线缆是光缆、电缆等物品的统称。线缆的用途有很多,主要用于控制安装、连接设备、输送电力等多重作用,是日常生活中常见而不可缺少的一种东西。由于电缆带电,所以安装需要特别谨慎。目前的线缆普遍较重,不可漂浮在水面,并且强度不高,容易拉扯,同时屏蔽性差,传输信号不稳定也不可靠。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漂浮的高强度多功能线缆及其制备方法,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线缆普遍较重,不可漂浮在水面,并且强度不高,容易拉扯,同时屏蔽性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可漂浮的高强度多功能线缆,包括有一第一导线、多个防弹丝、一发泡层、一编织屏蔽层、一第二导线、一碳纤维层以及一绝缘层;该多个防弹丝分布在第一导线的周围;该发泡层包覆住第一导线和多个防弹丝;该编织屏蔽层包覆在发泡层的外表面;该第二导线与编织屏蔽层的外表面贴合固定;该碳纤维层包覆住第二导线和编织屏蔽层;该绝缘层包覆在碳纤维层的外表面。优选的,所述多个防弹丝呈周圆均等排布在第一导线的外围。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线的外径大于第二导线的外径。优选的,优选的,所述发泡层的厚度大于编织屏蔽层的厚度、碳纤维层的厚度和绝缘层的厚度。一种可漂浮的高强度多功能线缆的制备方法,采用全自动线缆生产线,该全自动线缆生产线包括有依次设置的第一放线机、防弹丝放料机、发泡材料包覆机、编织屏蔽层包覆机、第二放线机、碳纱包覆机、加热模具机、注塑成型机、冷却机和牵引机;制备时,包括有以下步骤:(1)由第一放线机放出第一导线并穿过防弹丝放料机向前输送;(2)由防弹丝放料机放出多个防弹丝,使多个防弹丝分布在第一导线的周围并一起向前输送至发泡材料包覆机;(3)由发泡材料包覆机对第一导线和多个防弹丝进行发泡材料的包裹,包裹上发泡材料后的第一导线和多个防弹丝向前输送至编织屏蔽层包覆机;(4)由编织屏蔽层包覆机在发泡材料外包覆编织屏蔽层,包覆编织屏蔽层后继续向前输送至第二放线机;(5)由第二放线机发出第二导线,使得第二导线贴合在编织屏蔽层的外表面并随编织屏蔽层一起同步向前输送至碳纱包覆机;(6)由碳纱包覆机放出碳纱对编织屏蔽层和第二导线进行包裹,包裹碳纱后继续向前输送至加热模具机;(7)由加热模具机进行加热,使得发泡材料受热膨胀并挤压碳纱,同时碳纱固化形成碳纤维层,固化成型后的产品继续向前输送至注塑成型机;(8)由注塑成型机在碳纤维层的外表面注塑成型一绝缘层,由绝缘层包覆住碳纤维层的外表面后继续向前输送至冷却机;(9)由冷却机进行冷却得到成品,成品由牵引机拉动输出。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对第一导线、防弹丝、发泡层、编织屏蔽层、第二导线、碳纤维层和绝缘层进行合理布局,使得本产品可漂浮在水面上,质量轻,并且具有很高的强度,不易拉扯断,同时屏蔽性好,可稳定可靠地传输各种信号,此外,通过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可自动生产出优质的线缆。为更清楚地阐述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之较佳实施例中线缆的截面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之较佳实施例中全自动线缆生产线的结构框图。附图标识说明:11、第一导线12、防弹丝13、发泡层14、编织屏蔽层15、第二导线16、碳纤维层17、绝缘层21、第一放线机22、防弹丝放料机23、发泡材料包覆机24、编织屏蔽层包覆机25、第二放线机26、碳纱包覆机27、加热模具机28、注塑成型机29、冷却机30、牵引机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所示,其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之较佳实施例一种可漂浮的高强度多功能线缆的具体结构,包括有一第一导线11、多个防弹丝12、一发泡层13、一编织屏蔽层14、一第二导线15、一碳纤维层16以及一绝缘层17。该多个防弹丝12分布在第一导线11的周围;该发泡层13包覆住第一导线11和多个防弹丝12;该编织屏蔽层14包覆在发泡层13的外表面;该第二导线15与编织屏蔽层14的外表面贴合固定;该碳纤维层16包覆住第二导线15和编织屏蔽层14,使得第二导线15与编织屏蔽层14紧密接触;该绝缘层17包覆在碳纤维层16的外表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防弹丝12呈周圆均等排布在第一导线11的外围,所述第一导线11的外径大于第二导线15的外径。并且,所述发泡层13的厚度大于编织屏蔽层14的厚度、碳纤维层16的厚度和绝缘层17的厚度,以使得本产品具有更好的浮力。另外,该绝缘层17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组份:氯丁橡胶50~60份、PVC树脂20~30份、,ABS树脂15~18份、活性碳酸钙粉2-5份、聚酰胺5~9份、玻璃纤维3~4份、纳米氧化铝1~2份、邻苯二甲酸酐0.4~0.5份和助剂0.1~0.4份。此配方的绝缘层17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和耐候性,可永久保持不老化。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前述一种可漂浮的高强度多功能线缆的制备方法,采用全自动线缆生产线,如图2所示,该全自动线缆生产线包括有依次设置的第一放线机21、防弹丝放料机22、发泡材料包覆机23、编织屏蔽层包覆机24、第二放线机25、碳纱包覆机26、加热模具机27、注塑成型机28、冷却机29和牵引机30;制备时,包括有以下步骤:(1)由第一放线机21放出第一导线11并穿过防弹丝放料机22向前输送。(2)由防弹丝放料机22放出多个防弹丝12,使多个防弹丝12分布在第一导线11的周围并一起向前输送至发泡材料包覆机23。(3)由发泡材料包覆机23对第一导线11和多个防弹丝12进行发泡材料的包裹,包裹上发泡材料后的第一导线11和多个防弹丝12向前输送至编织屏蔽层包覆机24。(4)由编织屏蔽层包覆机24在发泡材料外包覆编织屏蔽层14,包覆编织屏蔽层14后继续向前输送至第二放线机25。(5)由第二放线机25发出第二导线15,使得第二导线15贴合在编织屏蔽层14的外表面并随编织屏蔽层14一起同步向前输送至碳纱包覆机26。(6)由碳纱包覆机26放出碳纱对编织屏蔽层14和第二导线15进行包裹,包裹碳纱后继续向前输送至加热模具机27。(7)由加热模具机27进行加热,使得发泡材料受热膨胀并挤压碳纱,同时碳纱固化形成碳纤维层16,固化成型后的产品继续向前输送至注塑成型机28。(8)由注塑成型机28在碳纤维层16的外表面注塑成型一绝缘层17,由绝缘层17包覆住碳纤维层16的外表面后继续向前输送至冷却机29。(9)由冷却机29进行冷却得到成品,成品由牵引机30拉动输出。经测试使用,本产品可漂浮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漂浮的高强度多功能线缆,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第一导线、多个防弹丝、一发泡层、一编织屏蔽层、一第二导线、一碳纤维层以及一绝缘层;该多个防弹丝分布在第一导线的周围;该发泡层包覆住第一导线和多个防弹丝;该编织屏蔽层包覆在发泡层的外表面;该第二导线与编织屏蔽层的外表面贴合固定;该碳纤维层包覆住第二导线和编织屏蔽层;该绝缘层包覆在碳纤维层的外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漂浮的高强度多功能线缆,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第一导线、多个防弹丝、一发泡层、一编织屏蔽层、一第二导线、一碳纤维层以及一绝缘层;该多个防弹丝分布在第一导线的周围;该发泡层包覆住第一导线和多个防弹丝;该编织屏蔽层包覆在发泡层的外表面;该第二导线与编织屏蔽层的外表面贴合固定;该碳纤维层包覆住第二导线和编织屏蔽层;该绝缘层包覆在碳纤维层的外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漂浮的高强度多功能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防弹丝呈周圆均等排布在第一导线的外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漂浮的高强度多功能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的外径大于第二导线的外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漂浮的高强度多功能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层的厚度大于编织屏蔽层的厚度、碳纤维层的厚度和绝缘层的厚度。


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可漂浮的高强度多功能线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全自动线缆生产线,该全自动线缆生产线包括有依次设置的第一放线机、防弹丝放料机、发泡材料包覆机、编织屏蔽层包覆机、第二放线机、碳纱包覆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鹏
申请(专利权)人:付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