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模施工混凝土拌合物硬度判定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88566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3: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滑模施工混凝土拌合物硬度判定仪,包括底座和静压杆,底座的下部开设有延伸到下部端面的孔洞,底座的上部开设有供静压杆穿过的通孔;静压杆穿过该通孔和孔洞;孔洞内的静压杆上连接有位置可上下调整的调节螺母盘,调节螺母盘与孔洞顶部之间的静压杆上套设有预压弹簧;静压杆上部伸出通孔的部分沿周向设有凹槽;还包括有一卡榫,卡榫可插拔地卡入静压杆的凹槽内;当卡榫卡入静压杆的凹槽内时,静压杆的下部端面与底座的下部端面在同一平面。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测量混凝土静压坑的深度并与混凝土强度、混凝土形变与静压力参数对照表来查出当前混凝土的硬度,可避免因人员经验不足导致影响滑升效率和混凝土面板外观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滑模施工混凝土拌合物硬度判定仪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凝土的硬度检测装置,具体涉及到一种滑模施工混凝土拌合物硬度判定仪。
技术介绍
滑模施工:滑模也称滑动模板,是以滑模千斤顶、电动提升机等为提升动力,带动模板(或滑框)沿着混凝土(或模板)表面滑动而成型的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方法的总称。其优点包括:1、滑模不设水平施工缝,施工连续性好,为“软脱模”施工工艺,过程中施工缝处理的次数很少,大大减少施工缝凿毛、冲洗工作量。2、施工进度快,日平均滑升进度2-4m左右,其它工艺施工日平均进度在1-2m,施工进度大大加快,施工工期缩短2-3倍。3、滑模为封闭结构型式,采用爬杆及液压千斤顶进行固定,工作盘形成后,工作面较宽敞,辅助性材料消耗少,拉杆、垫板及临时预埋件等材料全部节省。4、混凝土表面平整度高,混凝土表面处理工作量小且可以及时进行处置。5、滑模施工作业在固定、封闭的工作盘上进行,过程中只向上整体爬升,作业工人均在工作平台上作业,安全性高,过程中模板及工作平台均不进行拆装,安全风险小。6、施工工期短,缩短了模板安、拆时间;在砼浇筑过程中采用卷扬机垂直提升,过程运输时间缩短;整体施工过程中辅助施工时间大大缩短,加快了墩柱成型速度。7、成本相对较小,模板投入量较小,节省了砼输送泵机具,各种辅助材料节省,受气候影响小,在夜间、雨天均可进行施工;施工工期缩短,管理成本降低。其缺点为:1、整体外观质量较差。滑模为“软脱模”工艺,砼表面光洁度较差。2、滑模施工在钢筋制安、混凝土浇筑、模板滑升等工序方面需平行施工,其施工质量、进度对混凝土的早期强度、作业人员素质、施工机具、砼的拌合运输能力、备用电源等方面的要求较高,需配置专门的机具、人员24小时进行现场配合,平行投入量集中。3、滑模施工适用于等截面及两个短面收缩的墩形,对于四面收缩及圆柱形桥墩不能实施。混凝土是当代最主要的土木工程材料之一。它是由胶凝材料,颗粒状集料(也称为骨料),水,以及必要时加入的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制,经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养护硬化而成的一种人工石材。混凝土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的特点,因而使其用量越来越大。同时混凝土还具有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强度等级范围宽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其使用范围十分广泛,不仅在各种土木工程中使用,就是造船业,机械工业,海洋的开发,地热工程等,混凝土也是重要的材料。强度是混凝土硬化后的最重要的力学性能,是指混凝土抵抗压、拉、弯、剪等应力的能力。水灰比、水泥品种和用量、集料的品种和用量以及搅拌、成型、养护,都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按标准抗压强度(以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为标准试件,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养护28天,按照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划分的强度等级,称为标号,分为C10、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C80、C85、C90、C95、C100共19个等级。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仅为其抗压强度的1/10~1/20。提高混凝土抗拉、抗压强度的比值是混凝土改性的重要方面。但在建筑结构中,混凝土的硬度尤其重要,只有保证混凝土的硬度,才能够保证建筑结构的牢固,从而延长建筑结构的使用寿命。因此在使用混凝土前需要对混凝土进行硬度检测。在堆石坝面板和竖井混凝土施工时,通常采用滑模施工,由于滑模施工对混凝土的早期硬度有较强的要求,在混凝土入仓振捣密实后,混凝土拌合物硬度达到什么程度可以提升或何时提升,都是依靠技术人员的经验来判断,通常是由技术人员用手指按压混凝土拌合物表面,根据手指按压产生的凹坑结合以往的经验判断混凝土拌合物的硬度是否符合滑模条件。技术人员经验不足时,往往不能准确判断混凝土拌合物的硬度是否符合滑模要求,从而影响滑升效率和混凝土面板外观质量。混凝土拌合物初凝前属于塑性状态,无法使用回弹仪等混凝土强度监测仪器进行测量,因此在滑模施工中急需能够快速判定混凝土拌合物硬度的设备或仪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滑模施工混凝土拌合物硬度判定仪,用于判定混凝土拌合物初凝前的硬度,从而提高滑模施工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滑模施工混凝土拌合物硬度判定仪,包括底座和静压杆,底座的下部开设有延伸到下部端面的孔洞,底座的上部开设有供静压杆穿过的通孔,该通孔与孔洞连通且同轴心设置;静压杆穿过该通孔和孔洞;孔洞内的静压杆上连接有位置可上下调整的调节螺母盘,调节螺母盘与孔洞顶部之间的静压杆上套设有预压弹簧;静压杆上部伸出通孔的部分沿周向设有凹槽;还包括有一卡榫,卡榫可插拔地卡入静压杆的凹槽内;当卡榫卡入静压杆的凹槽内时,静压杆的下部端面与底座的下部端面在同一平面。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底座包括下底座和上底座,上底座可拆卸地连接于下底座的上部;上底座的下部开设有延伸到下部端面的孔洞,上底座的上部开设有供静压杆穿过的通孔;下底座的上部和下部均开设有延伸到端面的孔洞,上部孔洞和下部孔洞之间具有导向板,导向板上开设有供静压杆穿过的通孔;所述调节螺母盘和预压弹簧位于下底座上部的孔洞和上底座下部的孔洞组成的孔道内。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静压杆包括静压上杆和静压下杆,静压上杆可拆卸地连接于静压下杆的上部;静压上杆穿过上底座,所述凹槽设于静压上杆上,静压下杆穿过下底座;在静压上杆的下部外表面或静压下杆的上部外表面设有外螺纹并连接所述调节螺母盘。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卡榫可转动地连接于底座的顶部表面。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技术方案,还包括有限位螺栓,限位螺栓连接于所述底座的顶部表面预设的螺纹孔内;所述卡榫为弧形;卡榫的一端可转动地与限位螺栓连接。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技术方案,还包括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卡榫远离所述静压杆的一侧连接。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静压杆上部伸出底座的通孔的部分设有刻度;所述底座上固定有指向该刻度的指针。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底座的底部向四周水平延伸出去形成底板。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静压杆的下部端面连接有球形的静压头。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静压杆的顶部连接有拉环。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利用调节螺母盘调节预压弹簧的弹力大小,使预压弹簧的弹力符合混凝土拌合物硬度测试要求;将预压弹簧与静压杆按压到位,并使用卡榫锁定静压杆的位置;将本专利技术放置于被测试的混凝土拌合物表面上,释放卡榫,待静压杆静压稳定后,测量静压杆的下降高度,或测量静压坑的深度;然后结合混凝土拌合物静压坑的深度、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形变、静压力参数绘制成硬度对照表作为参考,后续使用本专利技术进行硬度判定时,测得静压杆的下降高度,或静压坑的深度后,对照查询上述硬度对照表,即可得知待测混凝土拌合物的硬度;通过本专利技术可以避免因为人员经验不足导致影响滑升效率和混凝土面板外观质量。附图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滑模施工混凝土拌合物硬度判定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静压杆,底座的下部开设有延伸到下部端面的孔洞,底座的上部开设有供静压杆穿过的通孔,该通孔与孔洞连通且同轴心设置;静压杆穿过该通孔和孔洞;孔洞内的静压杆上连接有位置可上下调整的调节螺母盘(14),调节螺母盘(14)与孔洞顶部之间的静压杆上套设有预压弹簧(13);静压杆上部伸出通孔的部分沿周向设有凹槽;还包括有一卡榫(12),卡榫(12)可插拔地卡入静压杆的凹槽内;当卡榫(12)卡入静压杆的凹槽内时,静压杆的下部端面与底座的下部端面在同一平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滑模施工混凝土拌合物硬度判定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静压杆,底座的下部开设有延伸到下部端面的孔洞,底座的上部开设有供静压杆穿过的通孔,该通孔与孔洞连通且同轴心设置;静压杆穿过该通孔和孔洞;孔洞内的静压杆上连接有位置可上下调整的调节螺母盘(14),调节螺母盘(14)与孔洞顶部之间的静压杆上套设有预压弹簧(13);静压杆上部伸出通孔的部分沿周向设有凹槽;还包括有一卡榫(12),卡榫(12)可插拔地卡入静压杆的凹槽内;当卡榫(12)卡入静压杆的凹槽内时,静压杆的下部端面与底座的下部端面在同一平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模施工混凝土拌合物硬度判定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下底座(2)和上底座(3),上底座(3)可拆卸地连接于下底座(2)的上部;上底座(3)的下部开设有延伸到下部端面的孔洞,上底座(3)的上部开设有供静压杆穿过的通孔;下底座(2)的上部和下部均开设有延伸到端面的孔洞,上部孔洞和下部孔洞之间具有导向板,导向板上开设有供静压杆穿过的通孔;所述调节螺母盘(14)和预压弹簧(13)位于下底座(2)上部的孔洞和上底座(3)下部的孔洞组成的孔道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模施工混凝土拌合物硬度判定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静压杆包括静压上杆(9)和静压下杆(15),静压上杆(9)可拆卸地连接于静压下杆(15)的上部;静压上杆(9)穿过上底座(3),所述凹槽设于静压上杆(9)上,静压下杆(15)穿过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文斌王文学王生瓒徐玮杨建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