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致动器以及致动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8746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动致动器与致动器装置,能够提高使对象物移位的精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动致动器的一个方式包括:马达部、减速机部、控制部、可检测马达部的旋转的第一旋转传感器、以及可检测连接于减速机部的输出轴的旋转的第二旋转传感器。控制部进行第一旋转角度获取控制,即:获取使可动部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时的输出轴的目标旋转角度作为第一旋转角度。第一旋转角度为比可动部碰触第一壁部时更靠第二位置侧的输出轴的旋转角度。在第一旋转角度获取控制中的控制部,使输出轴旋转而使可动部碰触第一壁部,基于第二旋转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而获取使可动部碰触第一壁部时的输出轴的旋转角度,基于所获取的输出轴的旋转角度而算出第一旋转角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致动器以及致动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致动器以及致动器装置。
技术介绍
基于车辆操作而使对象物移位驱动的电动致动器已为人所知。对象物例如可举出:将车辆的齿轮切换至驻车档(parking)的驻车锁止(parkinglock)装置、及基于换档操作而进行或辅助车辆的齿轮切换的线控换档(shiftbywire)驱动装置等。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由电动致动器进行移位驱动的对象物,记载了一种包括驻车杆(parkingrod)、外装于驻车杆的凸轮、及可与驻车齿轮啮合的驻车锁止球(parkinglockball)的驻车锁止装置。[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7-5232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所述那样的电动致动器来说,例如有时由对象物的装配公差及各部的尺寸公差等导致无法充分提高使对象物移位的精度。鉴于所述情况,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使对象物移位的精度的电动致动器以及致动器装置。[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本专利技术的电动致动器的一个方式基于车辆操作而使对象物移位驱动,且所述电动致动器包括:马达部;减速机部,连接于所述马达部;控制部,控制所述马达部;第一旋转传感器,可检测所述马达部的旋转;以及第二旋转传感器,可检测连接于所述减速机部的输出轴的旋转。所述对象物具有:可动部,通过所述输出轴而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以及第一壁部,可供在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可动部碰触。所述控制部进行第一旋转角度获取控制,即:获取使所述可动部从所述第二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的所述输出轴的目标旋转角度作为第一旋转角度。所述第一旋转角度为比所述可动部碰触所述第一壁部时更靠所述第二位置侧的所述输出轴的旋转角度。在所述第一旋转角度获取控制中的所述控制部,使所述输出轴旋转而使所述可动部碰触所述第一壁部,基于所述第二旋转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而获取使所述可动部碰触所述第一壁部时的所述输出轴的旋转角度,基于所获取的所述输出轴的旋转角度而算出所述第一旋转角度。本专利技术的致动器装置的一个方式包括:所述电动致动器、所述输出轴以及所述对象物。[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能够提高利用电动致动器使对象物移位的精度。附图说明图1为从车辆的左右方向其中一侧观看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图。图2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致动器装置的立体图。图3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致动器的功能构成的框图。图4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旋转角度学习控制的顺序的一例的流程图。图5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非驻车旋转角度获取控制的顺序的一例的流程图。图6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驻车旋转角度获取控制的顺序的一例的流程图。图7为表示利用本实施方式的电动致动器的驻车切换机构的切换顺序的一例的流程图。[符号的说明]10:电动致动器20:马达部30:减速机部40:控制部51:第一旋转传感器52:第二旋转传感器70:驻车切换机构(对象物)70a:可动部71:制动板71a:第一凹部71b:第二凹部71c:凸部76:板弹簧构件(弹性构件)76b:被插入部79a:非驻车位置壁部79b:驻车位置壁部100:输出轴1000:致动器装置P1:非驻车位置P2:驻车位置Y:左右方向(移动方向)Z:铅垂方向(交叉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的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对如下的情况进行说明:基于车辆操作而电动致动器10移位驱动的对象物为基于车辆的换档操作进行切换的驻车切换机构70。另外,作为搭载有本实施方式的电动致动器10及驻车切换机构70的机器,对驱动装置1进行说明。以下的说明中,基于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搭载于位于水平路面上的车辆时的位置关系,来规定铅垂方向进行说明。另外,附图中适当表示XYZ坐标系作为三维正交坐标系。XYZ坐标系中,Z轴方向为以+Z侧为上侧且以-Z侧为下侧的铅垂方向。X轴方向为与Z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且为搭载有驱动装置1的车辆的前后方向。本实施方式中,+X侧为车辆的前后方向其中一侧,-X侧为车辆的前后方向另一侧。Y轴方向为与X轴方向及Z轴方向两者正交的方向,且为车辆的左右方向。本实施方式中,+Y侧为车辆的左右方向其中一侧,-Y侧为车辆的左右方向另一侧。本实施方式中,将与Z轴方向平行的方向称为“铅垂方向Z”,将与X轴方向平行的方向称为“前后方向X”,将与Y轴方向平行的方向称为“左右方向Y”。另外,将Z轴方向的正侧(+Z侧)称为“上侧”,将Z轴方向的负侧(-Z侧)称为“下侧”。将X轴方向的正侧(+X侧)称为“前后方向其中一侧”,将X轴方向的负侧(-X侧)称为“前后方向另一侧”。将Y轴方向的正侧(+Y侧)称为“左右方向其中一侧”,将Y轴方向的负侧(-Y侧)称为“左右方向另一侧”。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搭载于混合动力汽车(HybridElectricVehicle,H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lug-inHybridelectricVehicle,PHV)、电力汽车(ElectricVehicle,EV)等以马达作为动力源的车辆,且用作所述动力源。如图1所示,驱动装置1包括外壳(housing)2、马达3、减速装置4、差动装置5、驻车锁止齿轮6及致动器装置1000。致动器装置1000包括驻车切换机构70、电动致动器10及输出轴100。输出轴100连接于电动致动器10,通过电动致动器10而旋转。本实施方式中,输出轴100以中心轴J1为中心在前后方向X上延伸。以下的说明中,只要无特别说明,则将以中心轴J1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J1为中心的周向、也就是中心轴J1的绕轴简称为“周向”。输出轴100的前后方向其中一侧(+X侧)的端部为连接于电动致动器10的被连接部101。在被连接部101,沿着周向设有多个在前后方向X上延伸的花键槽。外壳2在内部收容马达3、减速装置4、差动装置5及驻车切换机构70。虽图示省略,但在外壳2的内部收容有油。减速装置4连接于马达3。差动装置5连接于减速装置4,将从马达3输出的扭矩(torque)传递至车辆的车轴。驻车锁止齿轮6固定于设于减速装置4的齿轮。驻车锁止齿轮6经由减速装置4及差动装置5而连结于车辆的车轴。驻车锁止齿轮6具有多个齿部6a。驻车切换机构70由电动致动器10基于车辆的换档操作而驱动。驻车切换机构70将驻车锁止齿轮6在锁定状态与解锁状态之间切换。驻车切换机构70在车辆的齿轮为驻车档时,将驻车锁止齿轮6设为锁定状态,在车辆的齿轮为驻车档以外时,将驻车锁止齿轮6设为解锁状态。所谓车辆的齿轮为驻车档以外时,例如包括车辆的齿轮为前进档(drive)、空档(neutral)、倒档(reverse)等时。如图2所示,驻车切换机构70具有可动部70a、驻车锁止臂7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致动器,基于车辆操作而使对象物移位驱动,且包括:/n马达部;/n减速机部,连接于所述马达部;/n控制部,控制所述马达部;/n第一旋转传感器,能够检测所述马达部的旋转;以及/n第二旋转传感器,能够检测连接于所述减速机部的输出轴的旋转,/n所述对象物具有:/n可动部,通过所述输出轴而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以及/n第一壁部,能够供在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可动部碰触,/n所述控制部进行第一旋转角度获取控制,即:获取使所述可动部从所述第二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的所述输出轴的目标旋转角度作为第一旋转角度,/n所述第一旋转角度为比所述可动部碰触所述第一壁部时更靠所述第二位置侧的所述输出轴的旋转角度,/n在所述第一旋转角度获取控制中的所述控制部,/n使所述输出轴旋转而使所述可动部碰触所述第一壁部,/n基于所述第二旋转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而获取使所述可动部碰触所述第一壁部时的所述输出轴的旋转角度,/n基于所获取的所述输出轴的旋转角度而算出所述第一旋转角度。/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329 JP 2019-0652741.一种电动致动器,基于车辆操作而使对象物移位驱动,且包括:
马达部;
减速机部,连接于所述马达部;
控制部,控制所述马达部;
第一旋转传感器,能够检测所述马达部的旋转;以及
第二旋转传感器,能够检测连接于所述减速机部的输出轴的旋转,
所述对象物具有:
可动部,通过所述输出轴而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以及
第一壁部,能够供在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可动部碰触,
所述控制部进行第一旋转角度获取控制,即:获取使所述可动部从所述第二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的所述输出轴的目标旋转角度作为第一旋转角度,
所述第一旋转角度为比所述可动部碰触所述第一壁部时更靠所述第二位置侧的所述输出轴的旋转角度,
在所述第一旋转角度获取控制中的所述控制部,
使所述输出轴旋转而使所述可动部碰触所述第一壁部,
基于所述第二旋转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而获取使所述可动部碰触所述第一壁部时的所述输出轴的旋转角度,
基于所获取的所述输出轴的旋转角度而算出所述第一旋转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致动器,其中在所述第一旋转角度获取控制中的所述控制部使所述可动部碰触所述第一壁部至少两次以上,并在第二次以后使所述可动部碰触所述第一壁部时的至少一次中,使供给至所述马达部的电流值小于第一次使所述可动部碰触所述第一壁部时供给至所述马达部的电流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致动器,其中在所述第一旋转角度获取控制中的所述控制部基于减小所述电流值而使所述可动部碰触所述第一壁部时的所述输出轴的旋转角度,算出所述第一旋转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动致动器,其中在所述第一旋转角度获取控制中的所述控制部在第一次使所述可动部碰触所述第一壁部后,将向所述马达部的电流供给停止规定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致动器,其中所述对象物具有:第二壁部,能够供在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可动部碰触,
所述控制部进行第二旋转角度获取控制,即:获取使所述可动部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的所述输出轴的目标旋转角度作为第二旋转角度,
所述第二旋转角度为比所述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斋藤一弘桥本征治上野吾雅人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东测株式会社日本电产艾莱希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