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岸带生态修复系统及其施工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886561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3: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河岸带生态修复系统及施工方法,包括:相邻接的河道边坡护坡结构和河道结构;河道边坡护坡结构包括:沿边坡坡面的高度方向自底部至顶部依次设置的原土夯实层、第一粗砂垫层、防渗毯层、第二粗砂垫层、土工布层、生态石笼层、种植土层和防冲刷毯层;河道边坡坡面与河道交接处设置有种植槽,种植槽中种植有沉水植物;各第一粗砂垫层、防渗毯层、第二粗砂垫层、土工布层、生态石笼层和防冲刷毯层自边坡坡面经该种植槽延伸至河道中。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生态石笼、防渗毯和防冲刷毯的结合,在满足行洪排涝的要求上,保证了河岸的稳定,有利于防止水土流失;在种植槽中种植沉水植物,以利于水体生态环境的修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河岸带生态修复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市政工程施工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河岸带生态修复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河道边坡常年受冲刷,导致坡面岩土易风化、剥落等现象,针对此问题常用的护坡有混凝土预制块或浆砌石,随着生产作业流水化的提高,混凝土预制块具备施工简单等优点,但是造价颇高,且实际使用过程中,常常被破坏、滑动等,在雨水的作用下,经常会导致坡面被破坏,而且采用混凝土预制块或浆砌石等护坡,造成动植物生态系统不能相互平衡,相互补充,没有达到自我调节的功能。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资源的开发、利用、发展造成了负面效应。在目前施工技术中,类似方法有《一种阶梯状生态护坡及其施工方法》,专利号为CN201910800003.6,其步骤为: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阶梯状生态护坡:包括浆砌石矮墙、混凝土斜面无底圆桶、螺栓、土工布、植生袋、疏浚料。混凝土斜面无底圆桶紧靠着浆砌石矮墙,斜面朝下,安装在铺满土工布的边坡上。圆桶带定位槽的最低侧放在最上方,最高侧放在最下方,使圆桶顶面基本水平,形成阶梯状,将圆桶铺满整个边坡。上下相邻圆桶通过定位槽定位,左右相邻圆桶用螺栓通过锚固孔相连。向圆桶内分层充填疏浚料,粗粒土在下层,细粒土在中层,上层放置充填细粒土的植生袋,带种子的袋面朝上,且袋面基本齐平于圆桶顶。在圆桶之间围成的空间中充填细粒土,土体表面基本齐平于圆桶顶。但是此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没有达到生态修复的要求,造价偏高,而且不满足能量交换等要求,不能为动植物的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河岸带生态修复系统及其施工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护坡系统难以实现生态修复且造价偏高的问题。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河岸带生态修复系统,包括:相邻接的河道边坡护坡结构和河道结构;其中,所述河道边坡护坡结构包括:沿边坡坡面的高度方向自底部至顶部依次设置的原土夯实层、第一粗砂垫层、防渗毯层、第二粗砂垫层、土工布层、生态石笼层、种植土层和防冲刷毯层;所述河道边坡坡面与河道交接处设置有种植槽,所述种植槽中种植有沉水植物;各所述第一粗砂垫层、所述防渗毯层、所述第二粗砂垫层、所述土工布层、所述生态石笼层和所述防冲刷毯层自所述边坡坡面经该种植槽延伸至所述河道中。进一步地,上述河岸带生态修复系统中,所述种植土层自所述边坡坡面延伸至所述种植槽顶部的部分区域,且与所述种植槽中的所述生态石笼层邻接。进一步地,上述河岸带生态修复系统中,所述种植土层中与水流接触的区域种植有挺水植物,该种植挺水植物的种植土层位于所述边坡坡面处。进一步地,上述河岸带生态修复系统中,所述种植槽的截面呈倒梯形结构。进一步地,上述河岸带生态修复系统中,所述河道边坡的顶部一侧设置有景观道路。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将生态石笼、膨润土防渗毯、防冲刷毯的结合,在满足行洪排涝的要求上,保证了河岸的稳定,防止水土流失;在河道边坡与河底交接处,开挖种植槽,种植槽上部铺设种植土,然后种植沉水植物,有利于水体生态环境的修复;通过边坡护坡结构和河道结构相结合,形成了开放式系统,为河道与陆地生态系统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提供了条件,有利于保证静、动态系统平衡,促进了多种系统中存在的生物链的相互平衡,进而使得整个系统具有组织和自我调节的能力。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河岸带生态修复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整理地形、开挖种植槽并将原土夯实;步骤2,沿边坡高度方向自底部至顶部依次铺设第一粗砂垫层、防渗毯层、第二粗砂垫层、土工布层、生态石笼层、种植土层和防冲刷毯层;步骤3,在所述种植槽内种植沉水植物,在所述边坡坡面上种植植被。进一步地,上述河岸带生态修复系统的施工方法中,所述步骤2中,铺设所述防渗毯层时,位于上游的防渗毯应压在位于下游的防渗毯上。进一步地,上述河岸带生态修复系统的施工方法中,所述步骤2中,在铺设防冲刷毯层之前,需进行锚固沟施工,并采用U型钉将所述防冲刷毯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锚固沟中。进一步地,上述河岸带生态修复系统的施工方法中,所述步骤3中,还包括:在所述边坡坡面处,与水流接触的种植土层中种植挺水植物。进一步地,上述河岸带生态修复系统的施工方法中,在所述步骤1之后,所述步骤3之前,还包括:在所述边坡顶部一侧设置景观道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河岸带生态修复系统的施工方法,通过将生态石笼、膨润土防渗毯、防冲刷毯的结合,在满足行洪排涝的要求上,保证了河岸的稳定,防止水土流失;通过边坡护坡结构和河道结构相结合,形成了开放式系统,为河道与陆地生态系统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提供了条件,有利于保证静、动态系统平衡,多种系统存在复杂的生物链,生物链相平衡使得整个系统具有组织和自我调节的能力;此外,通过植被和景观道路等设置,达到了整体美观的效果,为市民出行提供了方便和更好的体验。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河岸带生态修复系统中河道边坡的断面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河岸带生态修复系统中防冲刷毯的断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河岸带生态修复系统中锚固沟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河岸带生态修复系统中防冲刷毯护坡平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河岸带生态修复系统包括:相邻接的河道边坡护坡结构和河道结构;其中,所述河道边坡护坡结构包括:沿边坡坡面的高度方向自底部至顶部依次设置的原土夯实层1、第一粗砂垫层2、防渗毯层3、第二粗砂垫层4、土工布层5、生态石笼层6、种植土层7和防冲刷毯层8;所述河道边坡坡面与河道交接处设置有种植槽10,所述种植槽10中种植有沉水植物9;各所述第一粗砂垫层2、所述防渗毯层3、所述第二粗砂垫层4、所述土工布层5、所述生态石笼层6和所述防冲刷毯层8自所述边坡坡面经该种植槽10延伸至所述河道中。具体而言,边坡和河道结构的底部均为原土夯实层1。第一粗砂垫层2和第二粗砂垫层4可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减少沉降量。其中,所述第一粗砂垫层2的厚度为200-500mm;和/或所述第二粗砂垫层4的厚度为200-500mm。优选的,第一粗砂垫层2的厚度为400mm;第二粗砂垫层4的厚度为400mm。防渗毯层3可以采用膨润土防渗毯铺设而成,减少渗水的现象。实际中,防渗毯层3采用多块膨润土防渗毯搭接铺设而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岸带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相邻接的河道边坡护坡结构和河道结构;其中,/n所述河道边坡护坡结构包括:沿边坡坡面的高度方向自底部至顶部依次设置的原土夯实层、第一粗砂垫层、防渗毯层、第二粗砂垫层、土工布层、生态石笼层、种植土层和防冲刷毯层;/n所述河道边坡坡面与河道交接处设置有种植槽,所述种植槽中种植有沉水植物;/n各所述第一粗砂垫层、所述防渗毯层、所述第二粗砂垫层、所述土工布层、所述生态石笼层和所述防冲刷毯层自所述边坡坡面经该种植槽延伸至所述河道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岸带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相邻接的河道边坡护坡结构和河道结构;其中,
所述河道边坡护坡结构包括:沿边坡坡面的高度方向自底部至顶部依次设置的原土夯实层、第一粗砂垫层、防渗毯层、第二粗砂垫层、土工布层、生态石笼层、种植土层和防冲刷毯层;
所述河道边坡坡面与河道交接处设置有种植槽,所述种植槽中种植有沉水植物;
各所述第一粗砂垫层、所述防渗毯层、所述第二粗砂垫层、所述土工布层、所述生态石笼层和所述防冲刷毯层自所述边坡坡面经该种植槽延伸至所述河道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岸带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土层自所述边坡坡面延伸至所述种植槽顶部的部分区域,且与所述种植槽中的所述生态石笼层邻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岸带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土层中与水流接触的区域种植有挺水植物,该种植挺水植物的种植土层位于所述边坡坡面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岸带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槽的截面呈倒梯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岸带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河道边坡的顶部一侧设置有景观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智夏颖段强国王金龙张浩焦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