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边碳纤维大梁铺布小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风电叶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碳纤维大梁铺布小车。
技术介绍
传统的叶片制造材料主要为玻璃纤维复合材料,而当叶片长度超过一定值后,全玻璃钢叶片重量比较大,性能上也有较多不足,已经无法满足风电叶片大型化,轻量化的要求。而碳纤维复合材料比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具有更低的密度,更高的强度,其突破了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性能极限,使用碳纤维后,叶片重量的降低和刚度的增加改善了叶片的空气动力学性能,减少对塔和轮轴的负载,从而使风机的输出功率更平滑和更均衡,提高能量效率。同时,碳纤维叶片更薄,外形设计更有效,叶片更细长,也提高了能量的输出效率。在风电叶片上铺设碳纤维材料时,由于风电叶片的直径较长,而碳纤维材料的宽度有限,不能一次铺设覆盖住整个叶片,所以需要在宽度方向多次铺设,一般是人工手动铺完一侧碳纤维材料后,再将布料抬到另外一侧进行铺设,而如果需要在叶片上铺设双层碳纤维材料时,也是先将第一层铺完,再在第一层的基础上铺第二层材料。以上的铺设方式,由于需要人工多次铺设,难以保证两块材料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边碳纤维大梁铺布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框架(1)、安装在车身框架(1)下方的车轮组件(2)以及轨道(3),所述轨道(3)平行设置,所述车轮组件(2)通过在所述轨道(2)上滚动带动所述车身框架(1)运动;/n还包括一对放料装置(4),所述放料装置(4)根据小车运动方向分别前后设置,所述放料装置(4)分别平行的安装在车身框架(1)上方,所述放料装置(4)在所述车身框架(1)上转动;/n所述放料装置(4)包括放卷轴(4-1)和布料卷(4-2),所述布料卷(4-2)套设在所述放卷轴(4-1)外,所述布料卷(4-2)可以延所述放卷轴(4-1)的轴向方向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边碳纤维大梁铺布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框架(1)、安装在车身框架(1)下方的车轮组件(2)以及轨道(3),所述轨道(3)平行设置,所述车轮组件(2)通过在所述轨道(2)上滚动带动所述车身框架(1)运动;
还包括一对放料装置(4),所述放料装置(4)根据小车运动方向分别前后设置,所述放料装置(4)分别平行的安装在车身框架(1)上方,所述放料装置(4)在所述车身框架(1)上转动;
所述放料装置(4)包括放卷轴(4-1)和布料卷(4-2),所述布料卷(4-2)套设在所述放卷轴(4-1)外,所述布料卷(4-2)可以延所述放卷轴(4-1)的轴向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边碳纤维大梁铺布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卷轴(4-1)上标识有刻度,所述布料卷(4-2)根据刻度显示来调节其在轴向方向移动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边碳纤维大梁铺布小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对缓冲装置(5),所述缓冲装置(5)固定在所述车身框架(1)上,用于承接所述放料装置(4),所述放料装置(4)在所述缓冲装置(5)上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边碳纤维大梁铺布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组件(2)包括车轮(2-1)和车轮驱动电机(2-2),所述车轮驱动电机(2-2)的电机轴与所述车轮(2-1)连接,通过所述车轮驱动电机(2-2)驱动所述车轮(2-1)运转,带动所述车身框架(1)的运行;
所述车轮组件(2)还包括安装在车轮组件(2)一侧的限位模组(2-3),所述限位模组(2-3)包括内侧柔性滑轮(2-3-1)和安装模块(2-3-2),所述内侧柔性滑轮(2-3-1)通过所述安装模块(2-3-2)安装在所述车轮组件(2)上,所述内侧柔性滑轮(2-3-1)与所述轨道(2)内侧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边碳纤维大梁铺布小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对动力装置(6)和支撑装置(7),所述动力装置(6)的驱动端与所述支撑装置(7)连接,所述动力装置(6)固定地安装在所述车身框架(1)上,所述支撑装置(7)可相对移动地设置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谈源,王志刚,陈香伟,王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新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