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材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8451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3:1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片材处理装置。实施方式的片材处理装置具有处理托盘、推出部件以及可动引导件。处理托盘载置片材。推出部件将载置于处理托盘的片材从片材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向下游侧推压而输送片材。推出部件具有与片材上的片材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端缘接触的接触部。在要通过推出部件来输送载置于处理托盘的片材的情况下,可动引导件在片材的上方进入到接触部相对于处理托盘的上表面的高度以下的片材限制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片材处理装置
本文描述的实施方式整体上涉及片材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存在一种片材处理装置,其对从图像处理装置输送的片状的记录介质(以下总称为“片材”)进行分类以及装订等后处理。片材处理装置具备处理部和排出部。处理部对接收到的片材进行后处理。处理部将实施了后处理的片材排出到排出部。例如,在将片材向排出部排出时,处理部通过推出部件来将片材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的端缘朝着输送方向下游侧推出。但是,被推出部件推出的片材存在压曲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一种片材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处理托盘,载置片材;推出部件,是将载置于所述处理托盘的所述片材从片材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向下游侧推压而输送所述片材的推出部件,具有与所述片材的所述片材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端缘接触的接触部;以及可动引导件,在要通过所述推出部件来输送载置于所述处理托盘的所述片材的情况下,在所述片材的上方进入到所述接触部相对于所述处理托盘的上表面的高度以下的片材限制位置。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系统的构造的主视图。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系统的构造的框图。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后处理装置的构造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待机部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待机部的内部构造的立体图。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的后处理装置的待机部以及处理部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待机部以及处理部的剖视图。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辅助引导件以及下落机构的俯视图。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待机部和处理部并表示辅助引导件的工作例的剖视图。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待机部和处理部并表示辅助引导件的工作例的剖视图。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待机部和处理部并表示辅助引导件的工作例的剖视图。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待机部和处理部并表示辅助引导件的工作例的剖视图。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待机部和处理部并表示辅助引导件的工作例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的片材处理装置具有处理托盘、推出部件以及可动引导件。处理托盘载置片材。推出部件将载置于处理托盘的片材从片材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向下游侧推出而输送片材。推出部件具有与片材上的片材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端缘接触的接触部。在要通过推出部件来输送载置于处理托盘的片材的情况下,可动引导件在片材的上方进入到接触部相对于处理托盘的上表面的高度以下的片材限制位置。以下,参照附图来对实施方式的片材处理装置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对具有相同或类似的功能的构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且,有时省略这些构造的重复的说明。图1及图2表示图像形成系统1的整体构造例。如图1和图2所示,图像形成系统1包括图像形成装置2和后处理装置3。图像形成装置2在纸张等片状的记录介质(以下称为“片材S”)上形成图像。后处理装置3对从图像形成装置2输送来的片材S进行后处理。后处理装置3是“片材处理装置”的一例。图像形成装置2具备控制面板11、扫描仪部12、打印机部13、供纸部14、排纸部15以及图像形成控制部16。控制面板11具备接收用户的操作的各种键或触摸面板等。例如,控制面板11接收与片材S的后处理的种类相关的输入。图像形成装置2将与通过控制面板11输入的后处理的种类相关的信息发送至后处理装置3。扫描仪部12具备读取复印对象物的图像信息的读取部。扫描仪部12将读取到的图像信息发送到打印机部13。打印机部13基于从扫描仪部12或外部设备发送的图像信息并通过色调剂等显影剂来形成输出图像(以下,称为“色调剂像”)。打印机部13将色调剂像转印到片材S的表面上。打印机部13对已转印到片材S上的色调剂像施加热和压力而使色调剂像定影于片材S。供纸部14配合打印机部13形成色调剂像的时机而将片材S逐张供给到打印机部13。排纸部15将从打印机部13排出的片材S向后处理装置3输送。图像形成控制部16控制图像形成装置2的整体的动作。即,图像形成控制部16对控制面板11、扫描仪部12、打印机部13、供纸部14以及排纸部15进行控制。图像形成控制部16由包括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单元)、ROM(Read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以及RAM(Random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的控制电路形成。接着,对后处理装置3进行说明。首先,说明后处理装置3的整体构造。如图1所示,后处理装置3与图像形成装置2相邻配置。后处理装置3对从图像形成装置2输送来的片材S执行通过控制面板11已指定的后处理。例如,后处理是装订处理和分类处理等。后处理装置3具备待机部21、处理部22、排出部23以及后处理控制部(控制部)24。待机部21使从图像形成装置2输送来的片材S(参照图3)暂时滞留(缓冲)。例如,在由处理部22进行先前的片材S的后处理的期间,待机部21使后续的多张片材S待机。待机部21设置在处理部22的上方。例如,待机部21将多张片材S重叠而形成片材S的摞。当处理部22空出时,待机部21使滞留的片材S朝着处理部22下落。处理部22对输送来的片材S进行后处理。例如,处理部22将多张片材S进行对齐。例如,处理部22对已对齐的片材S的摞进行装订处理。处理部22将进行了后处理的片材S向排出部23排出。排出部23具备固定托盘23a和可动托盘23b。固定托盘23a设置在后处理装置3的上部。可动托盘23b设置在后处理装置3的侧部。后处理后的片材S被排出到固定托盘23a和可动托盘23b。后处理控制部24控制后处理装置3的整体的动作。即,后处理控制部24控制待机部21、处理部22以及排出部23。另外,如图2所示,后处理控制部24控制后述的入口辊32a、出口辊33a、桨状件部34以及下落机构70。后处理控制部24与图像形成控制部16同样,由包含CPU、ROM以及RAM的控制电路形成。接着,对后处理装置3的各部构造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关于后处理装置3的构造,使用片材输送方向D1、片材输送方向D2以及片材宽度方向W来进行说明。片材输送方向D1是图3中示出的第一箭头D1所示的方向,是待机部21中的片材输送方向。即,片材输送方向D1是片材S从第一出口辊33a及第二出口辊33b向待机托盘41进入的方向。另外,片材输送方向D2是图3中示出的第二箭头D2所示的方向,是处理部22中的片材输送方向。即,片材输送方向D2是来自处理托盘61的片材S的排出方向。片材宽度方向W是与待机托盘41的上表面(输送面)45b大致平行的方向,是与片材输送方向D1大致正交的方向。另外,本申请中所说的“后端部”以及“后端缘”分别意味着片材输送方向D1、D2上的“上游侧的端部”以及“上游侧的端缘”。图3表示后处理装置3的构造。如图3所示,后处理装置3具有片材S的输送路径31、一对入口辊32a及32b、一对出口辊33a及33b、待机部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片材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n处理托盘,载置片材;/n推出部件,是将载置于所述处理托盘的所述片材从片材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向下游侧推压而输送所述片材的推出部件,具有与所述片材的所述片材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端缘接触的接触部;以及/n可动引导件,在要通过所述推出部件来输送载置于所述处理托盘的所述片材的情况下,在所述片材的上方进入到所述接触部相对于所述处理托盘的上表面的高度以下的片材限制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327 US 16/365,9871.一种片材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处理托盘,载置片材;
推出部件,是将载置于所述处理托盘的所述片材从片材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向下游侧推压而输送所述片材的推出部件,具有与所述片材的所述片材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端缘接触的接触部;以及
可动引导件,在要通过所述推出部件来输送载置于所述处理托盘的所述片材的情况下,在所述片材的上方进入到所述接触部相对于所述处理托盘的上表面的高度以下的片材限制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可动引导件具备:
前端部,能够与载置于所述处理托盘的所述片材的上表面接触;以及
支承部,将所述前端部支承为能够向上方位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材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可动引导件还具备:施力部件,对所述前端部相对于所述支承部向下方施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可动引导件在所述片材限制位置上与所述片材的上表面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片材处理装置还具备控制所述可动引导件的动作的控制部,
所述控制部根据要通过所述推出部件来输送的所述片材的张数而改变所述片材限制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泷裕之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