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堵原煤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8431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3: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堵原煤仓,所述防堵原煤仓包括储煤仓体、下煤仓体和悬吊机构;其中,所述储煤仓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仓段和第二仓段;所述第一仓段的内壁呈竖直状,其上端形成为第一进料口;所述第二仓段的内壁朝向所述储煤仓体的内部倾斜,其下端形成为第一出料口;所述下煤仓体呈漏斗状结构,其上端形成为第二进料口,下端形成为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二出料口用于连接至给煤机;所述悬吊机构与所述储煤仓体连接,用于将所述储煤仓体悬吊于所述下煤仓体上方,且使得所述第一出料口正对于所述第二进料口。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防堵原煤仓,采用分段式的仓体结构,有效地避免了原煤仓发生蓬煤、挂煤、堵塞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堵原煤仓
本专利技术属于原煤输送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防堵原煤仓。
技术介绍
在电力、建材、能源、化工等行业中的生产环节中,需要使用原煤仓将煤输送至给煤机。目前大多数煤仓结构为漏斗形,上口进料,下口出料,物料自上而下靠自重下落,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来煤质量不稳定,有些情况下还掺烧泥煤,特别是下雨天,物料湿度、粘性变大时,流动性更差,原煤仓就经常发生挂煤、蓬煤、堵塞等问题,严重影响后续设备安全运行。并且,挂煤、蓬煤、堵塞等问题发生后,疏通煤仓也是一项繁琐的工作,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还降低了生产效率。图1是现有的漏斗形结构的原煤仓1,煤在不依靠外力的情况下,其依靠自身的重力向下梭动分别要经过上部方形仓段2和下部双曲线仓段3,最后进入给煤机4。煤在梭动过程中要产生四种力:一是煤自身向下的重力,二是原煤仓上部方形仓段的煤向下的压力,三是煤压在双曲线仓段内壁上的反作用力,四是煤与仓壁的摩擦力。在向下梭动的过程中,煤在双曲线仓段越向下,受到的梭动反作用力、摩擦力就越大,所以贴近仓壁的煤就处于滞流状态,滞流时间越长,滞流的煤越容易被压实,导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堵原煤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堵原煤仓包括储煤仓体、下煤仓体和悬吊机构;其中,/n所述储煤仓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仓段和第二仓段;所述第一仓段的内壁呈竖直状,其上端形成为第一进料口;所述第二仓段的内壁朝向所述储煤仓体的内部倾斜,其下端形成为第一出料口;/n所述下煤仓体呈漏斗状结构,其上端形成为第二进料口,下端形成为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二出料口用于连接至给煤机;/n所述悬吊机构与所述储煤仓体连接,用于将所述储煤仓体悬吊于所述下煤仓体上方,且使得所述第一出料口正对于所述第二进料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堵原煤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堵原煤仓包括储煤仓体、下煤仓体和悬吊机构;其中,
所述储煤仓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仓段和第二仓段;所述第一仓段的内壁呈竖直状,其上端形成为第一进料口;所述第二仓段的内壁朝向所述储煤仓体的内部倾斜,其下端形成为第一出料口;
所述下煤仓体呈漏斗状结构,其上端形成为第二进料口,下端形成为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二出料口用于连接至给煤机;
所述悬吊机构与所述储煤仓体连接,用于将所述储煤仓体悬吊于所述下煤仓体上方,且使得所述第一出料口正对于所述第二进料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堵原煤仓,其特征在于,所述悬吊机构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储煤仓体的外壁,第二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下煤仓体的外壁;所述悬吊机构的内部形成封闭空间,所述第一出料口和所述第二进料口均位于所述封闭空间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堵原煤仓,其特征在于,所述悬吊机构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储煤仓体的第二仓段的外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堵原煤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料口延伸至所述第二进料口内、收容于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应全李定忠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鸭溪发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