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D打印件的后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3D打印
,尤其是一种3D打印件的后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3D打印是一种运用塑料、金属、无机非金属材料等可粘合材料,以数字模拟文件为基础,利用逐层打印方式来构造零件物的快速成型技术。目前,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成熟快速成型工艺有立体平版印刷(SLA)、选择性激光烧结(SLS)、熔融沉积造型(FDM)、数字光处理(DLP)和熔丝制造(FFF)等,SLA、SLS制作的快速原型虽然具有较好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但强度较低,机器和材料的价格均高。因此对于质量要求高的产品零件,常常采用二次复模方法。FDM因其成本低、强度较好、无毒气和无化学污染而被广泛采用。FDM采用计算机控制喷头做水平运动,将加热的热塑性材料从喷头里挤出来,在温度低于材料熔点的成型室工作台上,迅速形成一层薄片轮廓截面,然后工作台下降一定高度(即层厚),喷头继续挤出热塑性材料,这样逐层堆积,最终堆积成三维产品零件。但从FDM成型工艺过程来看,目前成型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误差:1、层与层之间堆砌痕迹明显。2、成型堆积过程中的制造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3D打印件的后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A、配置喷涂溶液;/n将15~25份的碳纳米管、5~10份的聚丙烯酸酯、3~5份的松油醇、6~10份的聚乙二醇和80~100份的溴苯进行混合,然后加热至50~60℃,持续搅拌20~30min;/nB、将喷涂溶液注入喷涂装置内,将待处理的3D打印件置于喷涂装置内,使用喷涂装置将喷涂溶液均匀喷涂在3D打印件表面,喷涂的同时进行辐照加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打印件的后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配置喷涂溶液;
将15~25份的碳纳米管、5~10份的聚丙烯酸酯、3~5份的松油醇、6~10份的聚乙二醇和80~100份的溴苯进行混合,然后加热至50~60℃,持续搅拌20~30min;
B、将喷涂溶液注入喷涂装置内,将待处理的3D打印件置于喷涂装置内,使用喷涂装置将喷涂溶液均匀喷涂在3D打印件表面,喷涂的同时进行辐照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件的后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将20份的碳纳米管、6份的聚丙烯酸酯、5份的松油醇、7份的聚乙二醇和100份的溴苯进行混合,然后加热至50℃,持续搅拌30min。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3D打印件的后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喷涂溶液在3D打印件表面的喷涂厚度为100~15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3D打印件的后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云英,曹雅梅,侯定贵,
申请(专利权)人: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