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秀荣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高塔造粒的聚谷氨酸喷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8176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聚谷氨酸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高塔造粒的聚谷氨酸喷淋装置,包括作业架,所述作业架内置安装有混料釜,所述混料釜内安装有搅拌转轴,所述搅拌转轴安装有搅拌架,所述作业架的顶部安装有驱动架,所述驱动架上安装有驱动转轴,所述搅拌转轴与驱动转轴之间通过联轴器相连接,所述驱动转轴上安装有螺杆段,所述驱动架的侧边安装有动力架,所述动力架上安装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与螺杆段相啮合,所述传动齿轮外接安装有动力输入轴。本申请能够将混合效果精密到分子级,保证聚谷氨酸的混合效果,从而保证后续喷淋造粒的均匀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高塔造粒的聚谷氨酸喷淋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聚谷氨酸制造
,具体是一种用于高塔造粒的聚谷氨酸喷淋装置。
技术介绍
聚谷氨酸,又称纳豆菌胶和多聚谷氨酸,它是一种水溶性,生物降解,不含毒性,使用微生物发酵法制得的生物高分子,同时聚谷氨酸也是一种新型、高效、环保的肥料增效剂。在高塔造粒过程中,通常会用到聚谷氨酸喷淋装置将聚谷氨酸与水混合并喷淋在高塔内部颗粒的表面,但现有的聚谷氨酸喷淋装置只通过搅拌杆对聚谷氨酸进行搅拌,导致聚谷氨酸溶于水后较大部分含量容易堆积在搅拌箱的底部,一定程度的降低了喷淋效果,不便于人们使用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9519687U)公布了一种用于高塔造粒的聚谷氨酸喷淋装置,该专利设计由水泵一将水通过固定套和转筒对搅拌筒底部的聚谷氨酸进行冲洗混合,同时再由传动机构通过转筒带动混合机构对聚谷氨酸和水进行循环搅拌;但是该专利存在一定的缺陷,聚谷氨酸虽然是可溶性物质,但是与水的可溶比例并不算高,才会造成大部分含量容易堆积在搅拌箱的底部的问题,因此单一的通过底部搅拌的技术,仍然在后续输料时,会存在再次沉积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高塔造粒的聚谷氨酸喷淋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高塔造粒的聚谷氨酸喷淋装置,包括作业架,所述作业架内置安装有混料釜,所述混料釜的顶部设置有上置轴承,所述混料釜的内腔底部通过横向支杆安装有下置轴承,所述上置轴承与下置轴承之间限位安装有搅拌转轴,所述搅拌转轴安装有搅拌架,所述搅拌架包括中位横杆、第一侧翼杆和第二侧翼杆,所述中位横杆、第一侧翼杆和第二侧翼杆均安装在搅拌转轴上,所述搅拌架还包括有第一左翼螺旋片、第二左翼螺旋片、第一右翼螺旋片和第二右翼螺旋片,所述第一左翼螺旋片、第二左翼螺旋片、第一右翼螺旋片和第二右翼螺旋片相互之间呈交错式螺旋状排布,所述搅拌转轴上还安装若干道短距支撑杆,所述短距支撑杆之间设置有内置螺旋片,所述作业架的顶部安装有驱动架,所述驱动架上安装有驱动转轴,所述搅拌转轴与驱动转轴之间通过联轴器相连接,所述驱动转轴上安装有螺杆段,所述驱动架的侧边安装有动力架,所述动力架上安装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与螺杆段相啮合,所述传动齿轮外接安装有动力输入轴,所述动力输入轴上还安装有第一斜齿轮和第二斜齿轮,所述动力架上还安装有动力电机,所述动力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安装有不完全斜齿轮,所述不完全斜齿轮与第一斜齿轮和第二斜齿轮呈交替式啮合。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中位横杆位于第一侧翼杆、第二侧翼杆的中间位置并且中位横杆与第一侧翼杆、第二侧翼杆之间存在角度差。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左翼螺旋片连接在第一侧翼杆左端与中位横杆的右端之间,所述第二左翼螺旋片连接在第二侧翼杆左端与中位横杆的右端之间,所述第一右翼螺旋片连接在第一侧翼杆右端与中位横杆的左端之间,所述第二右翼螺旋片连接在第二侧翼杆右端与中位横杆的左端之间。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置螺旋片通过短距支撑杆支撑安装并且贯穿设置在第一左翼螺旋片、第二左翼螺旋片、第一右翼螺旋片和第二右翼螺旋片内侧。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混料釜的底部设置有出料仓,所述出料仓的底部安装有出料斗,所述出料斗的底部出料口位置外接出料管。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出料斗的底部出料口位置安装有开合阀。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混料釜的外侧设置有热交换层,所述热交换层的外侧安装有内嵌层,所述内嵌层上呈螺旋式安装有油热管道,油热管道内嵌安装在内嵌层中并且与热交换层相贴合。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作业架上安装有若干道横支杆,油热管道安装在横支杆上。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作业架上安装有输料机构,所述油热管道的入料端与回料端分别通过外沿管道与输料机构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本申请设计搅拌架作为搅拌机构,同侧的螺旋片之间相互镜像排布且在空间位置上存在交错,相邻的螺旋片之间同步呈镜像排布且也在空间位置上存在交错,从而整体对溶液进行一种抽拉式的混合,大幅度提高了整体的混合效果;同时,在搅拌作业时,溶液不免会受到一定的离心影响,而内置螺旋片带动中线位置溶液搅拌运动,使得其向外侧离心,进而再受到外置的螺旋片抽拉式混合效果,形成立体化的搅拌空间;本申请能够将混合效果精密到分子级,保证聚谷氨酸的混合效果,从而保证后续喷淋造粒的均匀性。二.为了保证对整个混料釜内混合的全面性,本申请将搅拌转轴外接驱动转轴,驱动转轴上安装有螺杆段,通过齿轮啮合传动带动螺杆段转动的同时也呈上下运动,并且在其动力输入端设置有不完全斜齿轮作为动力输入机构,呈交替式带动第一斜齿轮或者第二斜齿轮运动,进而带动其每周期均变换转向的方向,从而带动搅拌转轴转动且呈周期性上下运动,从而保证搅拌架能够沿着上下位置运动,保证混料釜的每个角落的溶液均被搅拌到位。三.本申请还在混料釜的外侧设置有热交换机构,通过加热油或者其他高比热容溶液作为热交换的媒介,提高混料釜的温度,利用升温原理提高整体的混合速率,同时该油热管道整体盘旋设置在热交换层的外侧,整体使得整个混料釜均匀升温。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以示出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同时,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申请的概念。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搅拌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驱动架的正视角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驱动架的侧视角结构示意图。图中:1-作业架、2-混料釜、21-上置轴承、22-下置轴承、23-搅拌转轴、24-出料仓、25-出料斗、26-开合阀、27-出料管、3-搅拌架、31-内置螺旋片、32-中位横杆、33-第一侧翼杆、34-第二侧翼杆、35-第二左翼螺旋片、36-第一右翼螺旋片、37-第二右翼螺旋片、38-短距支撑杆、39-第一左翼螺旋片、4-驱动架、41-驱动转轴、42-螺杆段、43-动力架、44-传动齿轮、45-动力输入轴、46-第一斜齿轮、47-第二斜齿轮、48-不完全斜齿轮、51-热交换层、52-内嵌层、53-油热管道、54-横支杆、55-输料机构、56-外沿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同种要素。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请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高塔造粒的聚谷氨酸喷淋装置,包括作业架(1),所述作业架(1)内置安装有混料釜(2),所述混料釜(2)的顶部设置有上置轴承(21),所述混料釜(2)的内腔底部通过横向支杆安装有下置轴承(22),所述上置轴承(21)与下置轴承(22)之间限位安装有搅拌转轴(23),所述搅拌转轴(23)安装有搅拌架(3),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架(3)包括中位横杆(32)、第一侧翼杆(33)和第二侧翼杆(34),所述中位横杆(32)、第一侧翼杆(33)和第二侧翼杆(34)均安装在搅拌转轴(23)上,所述搅拌架(3)还包括有第一左翼螺旋片(39)、第二左翼螺旋片(35)、第一右翼螺旋片(36)和第二右翼螺旋片(37),所述第一左翼螺旋片(39)、第二左翼螺旋片(35)、第一右翼螺旋片(36)和第二右翼螺旋片(37)相互之间呈交错式螺旋状排布,所述搅拌转轴(23)上还安装若干道短距支撑杆(38),所述短距支撑杆(38)之间设置有内置螺旋片(31),所述作业架(1)的顶部安装有驱动架(4),所述驱动架(4)上安装有驱动转轴(41),所述搅拌转轴(23)与驱动转轴(41)之间通过联轴器相连接,所述驱动转轴(41)上安装有螺杆段(42),所述驱动架(4)的侧边安装有动力架(43),所述动力架(43)上安装有传动齿轮(44),所述传动齿轮(44)与螺杆段(42)相啮合,所述传动齿轮(44)外接安装有动力输入轴(45),所述动力输入轴(45)上还安装有第一斜齿轮(46)和第二斜齿轮(47),所述动力架(43)上还安装有动力电机,所述动力电机的动力输出轴(49)上安装有不完全斜齿轮(48),所述不完全斜齿轮(48)与第一斜齿轮(46)和第二斜齿轮(47)呈交替式啮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高塔造粒的聚谷氨酸喷淋装置,包括作业架(1),所述作业架(1)内置安装有混料釜(2),所述混料釜(2)的顶部设置有上置轴承(21),所述混料釜(2)的内腔底部通过横向支杆安装有下置轴承(22),所述上置轴承(21)与下置轴承(22)之间限位安装有搅拌转轴(23),所述搅拌转轴(23)安装有搅拌架(3),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架(3)包括中位横杆(32)、第一侧翼杆(33)和第二侧翼杆(34),所述中位横杆(32)、第一侧翼杆(33)和第二侧翼杆(34)均安装在搅拌转轴(23)上,所述搅拌架(3)还包括有第一左翼螺旋片(39)、第二左翼螺旋片(35)、第一右翼螺旋片(36)和第二右翼螺旋片(37),所述第一左翼螺旋片(39)、第二左翼螺旋片(35)、第一右翼螺旋片(36)和第二右翼螺旋片(37)相互之间呈交错式螺旋状排布,所述搅拌转轴(23)上还安装若干道短距支撑杆(38),所述短距支撑杆(38)之间设置有内置螺旋片(31),所述作业架(1)的顶部安装有驱动架(4),所述驱动架(4)上安装有驱动转轴(41),所述搅拌转轴(23)与驱动转轴(41)之间通过联轴器相连接,所述驱动转轴(41)上安装有螺杆段(42),所述驱动架(4)的侧边安装有动力架(43),所述动力架(43)上安装有传动齿轮(44),所述传动齿轮(44)与螺杆段(42)相啮合,所述传动齿轮(44)外接安装有动力输入轴(45),所述动力输入轴(45)上还安装有第一斜齿轮(46)和第二斜齿轮(47),所述动力架(43)上还安装有动力电机,所述动力电机的动力输出轴(49)上安装有不完全斜齿轮(48),所述不完全斜齿轮(48)与第一斜齿轮(46)和第二斜齿轮(47)呈交替式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高塔造粒的聚谷氨酸喷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位横杆(32)位于第一侧翼杆(33)、第二侧翼杆(34)的中间位置并且中位横杆(32)与第一侧翼杆(33)、第二侧翼杆(34)之间存在角度差。


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秀荣
申请(专利权)人:孙秀荣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