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祛黑眼圈祛眼袋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5881197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3: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祛黑眼圈祛眼袋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所述祛黑眼圈祛眼袋组合物的总质量计,所述祛黑眼圈祛眼袋组合物包括:欧洲白蜡树树皮提取物:0.01%‑3%;刺海门冬提取物:0.01%‑1.5%;葡糖基橙皮苷:0.01%‑5%;乙酰基四肽‑5:0.001%‑0.05%;咖啡提取物:0.1‑10%。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祛黑眼圈祛眼袋组合物通过将各组分混合使用,可以达到协同增效的目的,从而有效改善黑眼圈和眼袋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祛黑眼圈祛眼袋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化妆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祛黑眼圈祛眼袋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眼睛一直被称为灵魂之窗,而眼部肌肤比脸部其他部位的肌肤要薄很多,更容易受到外界的伤害。所以衰老更先在眼部体现。眼部皮下的结缔组织丰富,其中的纤维结构中分布着极为丰富的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这些毛细血管的管壁非常薄,有一定的渗透性,所以结缔组织很容易充血、积水而形成水肿和血肿。眼睛周围的皮肤非常细薄且非常容易干燥缺水。从而导致眼部皮肤容易产生皱纹。黑眼圈形成的原因有很多种,例如:1、睡眠不足,熬夜使眼睑得不到休息,眼周围血管持续紧张收缩,血流量长时间增加,引起眼圈皮下组织血管淤血和水肿,滞留下黯黑的阴影。2、炎症、遗传性过敏症或过敏性接触皮炎,眼眶周围可出现黑眼圈。3、久病体弱或大病初愈,由于眼周围皮下组织薄弱,皮肤易发生色素沉着,并极易显露在上、下眼睑上,出现一层黑圈。4、其他,例如化妆品使用过度、吸烟、年老、月经不调及某些肝病和肾病都可能出现眼圈发黑。黑眼圈类型分为三种:第一种是黑色素型的黑眼圈,其特征是棕褐色,伴有色素异常,其主要原因是黑色素生成或代谢不全造成的眼部色素沉着。年纪愈大的人,眼睛周围的皮下脂肪变得愈薄,所以黑眼圈就更明显。第二种是血管型的黑眼圈,其特征是呈现蓝、粉、紫色,伴有眼周肿大,主要是由于经常熬夜、缺乏睡眠,情绪不稳定,眼部疲劳、衰老,静脉血管血流速度过于缓慢,眼部皮肤红血球细胞供氧不足,静脉血管中二氧化碳及代谢废物积累过多,形成慢性缺氧,血液较暗并形成滞留以及造成眼部色素沉着。第三种是结构型黑眼圈,其特征是阴影色,伴有眼眶下/眼睑上的眼袋,眼眶下沟槽明显、眼睑下垂、脂肪或软骨组织丢失导致的骨突出。另外,眼袋的形成的原因也有很多种,1、睡眠不足,经常熬夜容易让脸上长出眼袋;2、眼部血液循环不畅,眼睛过度疲劳;3、晚上喝水太多,导致第二天早上起床眼睛浮肿,形成眼袋;4、其他,例如化妆品使用过度、吸烟、年老等都可以产生眼袋。眼袋主要分为假性眼袋和真性眼袋两种。若不是脂肪性突出,而是天生的眼轮闸肌性肥厚,则称为假性眼袋;此外,偶尔的劳累、眼部的水肿都可导致眼部臃肿,但经过休息、按摩以后就会恢复,这都是假性眼袋。真性眼袋是指眶膈脂肪因皮肤弹性下降,面部松弛导致脂肪散出,从而形成真性眼袋。随着现代科技发达,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大、生活环境的污染。人们对着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屏幕的时间越来越长,受到电子辐射越来越大;这些使得黑眼圈、眼袋越趋年轻化。因此改善黑眼圈、眼袋的产品越来越受到年轻群体的需求。目前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眼霜产品,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比如,吸收不好、过敏、效果不明显、效果反弹。市面大部分去黑眼圈、眼袋大部分是用一些效果简单叠加的产品,效果甚微,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如何开发高效的眼部肌肤修复组合物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难点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例如:吸收不好、过敏、效果不明显、效果反弹等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祛黑眼圈祛眼袋组合物,该祛黑眼圈祛眼袋组合物可以改善黑眼圈和眼袋问题。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祛黑眼圈祛眼袋组合物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原料易于获取。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祛黑眼圈祛眼袋组合物,其中,以所述祛黑眼圈祛眼袋组合物的总质量计,包括:欧洲白蜡树树皮提取物:0.01%-3%;刺海门冬提取物:0.01%-2%;葡糖基橙皮苷:0.01%-5%;乙酰基四肽-5:0.001%-0.05%;咖啡提取物:0.1%-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祛黑眼圈祛眼袋组合物,其中,以所述祛黑眼圈祛眼袋组合物的总质量计,所述欧洲白蜡树树皮提取物的加入量为0.08%-2%,所述刺海门冬提取物的加入量为0.05%-1.5%,所述葡糖基橙皮苷的加入量为0.1%-4%,所述乙酰基四肽-5的加入量为0.003%-0.04%,所述咖啡提取物的加入量为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祛黑眼圈祛眼袋组合物,其中,以所述祛黑眼圈祛眼袋组合物的总质量计,所述欧洲白蜡树树皮提取物的加入量为0.1%-1.5%,所述刺海门冬提取物的加入量为0.06%-1.0%,所述葡糖基橙皮苷的加入量为0.01%-3%,所述乙酰基四肽-5的加入量为0.005%-0.035%,所述咖啡提取物的加入量为0.1%-5%。本专利技术的祛黑眼圈祛眼袋组合物中,其组分具有以下功效:欧洲白蜡树树皮提取物中含有七叶苷和白蜡树苷,能够有效地降低毛细血管的渗透性,且七叶苷和白蜡树苷具有抗氧化活性,不仅有助于保护毛细血管,而且还能够防止血红蛋白的降解,从而减少眼睛下方的色素沉着。刺海门冬提取物使肌肤得到舒缓,并对抗外在侵害,保护皮肤,可用作抗炎抗菌,同时具有抗氧化能力,能消除自由基,同时能抑制抗金属蛋白酶,保持真皮基质完整性,防止血管渗漏和血管扩张。葡糖基橙皮苷是一种从柑橘皮中提取的天然生物类黄酮,是一种水溶性橙皮苷的衍生物。在本专利技术中,其能通过增强毛细血管和促进血液循环,使肌肤产生温热感,克服皮肤寒冷、压力和疲劳,从而恢复疲劳肌肤的光彩。葡糖基橙皮苷还可以促进皮肤代谢,有效改善黑眼圈,改善皮肤营养,减少皮肤炎症。乙酰基四肽-5具有降低糖化导致的SOD酶失活,帮助减少组织损伤,降低血管渗透性,降解胆红素,减少脂肪积累。咖啡提取物的主要成分是咖啡因。咖啡因是一种生物碱,可从咖啡豆,茶叶中提取得到。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添加咖啡提取物以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皮肤毛细血管堵塞,从而改善黑眼圈。本专利技术中,各组分原料对人体温和,安全无刺激。本专利技术仅选取了五种主要组分,将各组分配伍使用发挥了协同增效的作用,通过增强眼部肌肤的微循环,加速皮肤新陈代谢,促进黑色素代谢,淡化黑色素,同时能够增强眼部血液循环,消除炎症,改善眼袋,祛浮肿,排水,增强胶原蛋白,修复结缔组织,紧实眼部肌肤。特别的,本专利技术的原料中的各组分的使用量以及组合用量与现有技术中公开的相关组分用量相比明显降低,但是对于淡化黑色素以及改善眼袋的效果优于现有技术,各组分达到了协同增效的作用,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选取的具有祛黑眼圈祛眼袋作用的有效成分,进行合理配比的复配混合,虽然有的组分的功效机理是已知的,但现有的化妆品或护肤产品中,并没有公开这些原料进行相互混合复配的方案。需强调的是,本专利技术的配方组分,不是随机选取,是专利技术人通过大量创造性试验获得的,取得的技术效果是意想不到的。需强调的是,本领域的配方的研发不同于其他领域,研发并非纯粹的开拓性研究,往往都需要建立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借助于现有技术已有成果的指引进行相应的探索和研发。本专利技术选取的功效组分进行合理配比和复配混合,虽然各种祛黑眼圈或祛眼袋的组分都可以混合,但不同的组分相混合或不同配比相混合,使得制备的护肤品的功效不同,而且本领域中,具有类似功效的组分数量非常多,组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祛黑眼圈祛眼袋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所述祛黑眼圈祛眼袋组合物的总质量计,包括:欧洲白蜡树树皮提取物:0.01%-3%;刺海门冬提取物:0.01%-2%;葡糖基橙皮苷:0.01%-5%;乙酰基四肽-5:0.001%-0.05%;咖啡提取物:0.1%-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祛黑眼圈祛眼袋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所述祛黑眼圈祛眼袋组合物的总质量计,包括:欧洲白蜡树树皮提取物:0.01%-3%;刺海门冬提取物:0.01%-2%;葡糖基橙皮苷:0.01%-5%;乙酰基四肽-5:0.001%-0.05%;咖啡提取物:0.1%-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祛黑眼圈祛眼袋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所述祛黑眼圈祛眼袋组合物的总质量计,所述欧洲白蜡树树皮提取物的加入量为0.08%-2%,所述刺海门冬提取物的加入量为0.05%-1.5%,所述葡糖基橙皮苷的加入量为0.1%-4%,所述乙酰基四肽-5的加入量为0.003%-0.04%,所述咖啡提取物的加入量为0.1%-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祛黑眼圈祛眼袋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所述眼部肌肤修复组合物的总质量计,所述欧洲白蜡树树皮提取物的加入量为0.1%-1.5%,所述刺海门冬提取物的加入量为0.06%-1.0%,所述葡糖基橙皮苷的加入量为0.01%-3%,所述乙酰基四肽-5的加入量为0.005%-0.035%,所述咖啡提取物的加入量为0.1%-5%。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祛黑眼圈祛眼袋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祛黑眼圈祛眼袋组合物还包括保湿剂、螯合剂以及防腐剂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以所述祛黑眼圈祛眼袋组合物的总质量计,所述保湿剂的加入量为1%-50%;所述螯合剂的加入量为0.0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英云李传茂张楚标曾伟丹张伟杰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科能化妆品科研有限公司广东丹姿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