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程用护膝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8059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3: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工程用护膝,属于技术领域,其包括呈曲面设置的缓冲垫和设置于缓冲垫凸起一侧的壳体,缓冲垫上设置有连接件;壳体背离缓冲垫一侧的边缘设置有多个支点,支点朝向背离缓冲垫的方向呈凸起设置;壳体上背离缓冲垫的一侧增设有防滑条。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壳体上设置支点和防滑条,当施工人员佩戴工程用护膝后,将壳体抵触于地面上,支点直接和地面抵紧,为工程用护膝的整体提供支撑力和摩擦力;配合防滑条和地面之间的摩阻力,使得壳体能够在地面上稳定地限定位置,从而提高施工人员在倾斜施工面上施工时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程用护膝
本专利技术涉及护膝,尤其是涉及一种工程用护膝。
技术介绍
在进行施工作业过程中,为了便于对较低高度的区域进行施工,施工人员需要跪立于地面上。为了保护施工人员的膝盖骨,通常需要佩戴护膝。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852383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人体膝盖保护设备,包括连接层以及设置在连接层两侧的下捆绑带,连接层的外侧设置有护膝层,内侧设置有软护垫层,连接层上活动连接有上捆绑带,护膝层的内侧面上设置有母扣,连接层上设置有与母扣相互配合的子扣,连接层上设置有魔术贴圈的圆毛面,护膝层上设置有与圆毛面配合的刺毛面。本技术的护膝层能够更加牢固的固定在下捆绑带上,连接件上的缓冲带可以对膝盖产生缓冲作用。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当施工人员在倾斜面进行施工时,护膝层抵触于地面上。由于护膝层形状和膝盖骨配合,使得护膝层和地面之间的接触面仅仅是中部很小的区域。当施工时施工人员用力过猛时,会导致护膝层和地面之间出现打滑的情况,其稳定性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程用护膝,其具有提高施工过程中稳定性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工程用护膝,包括呈曲面设置的缓冲垫和设置于缓冲垫凸起一侧的壳体,所述缓冲垫上设置有连接件;所述壳体背离缓冲垫一侧的边缘设置有多个支点,所述支点朝向背离缓冲垫的方向呈凸起设置;所述壳体上背离缓冲垫的一侧增设有防滑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施工人员在倾斜面上进行施工时,佩戴在膝盖骨上的工程用护膝上的支点直接支承于地面上,提供给工程用护膝足够的抓地力。由于支点位于壳体的边缘,从而能够从壳体的边缘限制壳体的移动,同时配合防滑条和地面之间的摩阻力,增强壳体和地面之间的贴合性,提高施工人员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点包括两个第一支撑点和两个第二支撑点;当缓冲垫覆盖于人体膝盖骨外部后,两个第一支撑点位于膝盖骨上部,两个第二支撑点位于膝盖骨下部;且两个第一支撑点、两个第二支撑点均对称分布于膝盖骨的两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工程用护膝时,两个第一支撑点和两个第二支撑点直接抵触于地面上,为壳体提供了四个支点从而提高壳体的整体稳定性,增强施工人员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支撑点背离壳体中心的一侧呈外凸的弧形设置,且外凸的弧形和壳体之间形成有连接段,所述连接段的外部设置有多条加强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第一支撑点和壳体连接位置的转折点,从而增强第一支撑点和壳体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使得壳体和地面产生静摩擦力时壳体整体能够提供稳定的支撑力给施工人员。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支撑点朝向壳体中心的一侧为内凹弧面,且内凹弧面和壳体表面平滑过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强第一支撑点的整体结构强度,同时增加壳体外表面的平滑度,提高壳体本身的美观度。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两个所述第二支撑点自相离一端向相近一端呈现之间靠近壳体表面的方向倾斜设置,且两个所述第二支撑点之间的壳体朝向缓冲垫凹陷形成内凹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给两个第二支撑点相互分离或者靠近提供一定的形变能力,从而使得壳体能够适配不同体重的施工人员。同时,内凹区能够增强两个第二支撑点之间的连接强度,增强两者之间的联动性,进而提高壳体在地面上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支撑点和第二支撑点位于壳体朝向缓冲垫一端为开口设置,第一支撑点和第二支撑点开口一端的边缘和壳体平滑过渡;所述第一支撑点和第二支撑点朝向缓冲垫一侧的内壁设置有纵横交错的加强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强第一支撑点和第二支撑点的结构强度,从而延长壳体使用寿命。同时,使得壳体能够承担更大的压力,提供更大的摩阻力。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壳体背离缓冲垫的一侧增设有卡管部,所述卡管部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卡条和第二卡条,第一卡条和第二卡条均平行于两个第一支撑点中心的连线;所述第一卡条和第二卡条相近一侧以内凹的弧形过渡形成卡接弧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部分倾斜的施工面需要铺设管路或者钢筋,通过将管路或者钢筋等位于倾斜面上的结构卡接于第一卡条和第二卡条内,从而增强对壳体的限位,进而提高壳体在地面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防滑条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有多条,所述卡管部间隔设置有多个并平行于防滑条,且卡管部位于多根防滑条之间;多个所述卡管部中的卡接弧面的直径为10mm和15mm中的任意一种,且同一个壳体上同时存在10mm和15mm直径的卡接弧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直径为10mm和15mm的卡接弧面在卡管部的第一卡条和第二卡条相互形变的过程中能够卡接直径在8mm-12mm和13mm-17mm的管道或者管状物。通常工程中,10mm左右和15mm左右的管道、钢筋等结构较多,因此能够将其卡接在卡管部中,从而进一步提高。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壳体背离缓冲垫一侧朝向缓冲垫方向凹陷形成加强区域,所述防滑条和卡管部均位于加强区域围成的区域内部。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支撑点和第二支撑点远离壳体的一端表面均增设有防滑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提高第一支撑点和第二支撑点的抓地力,从而增强壳体和地面之间的摩阻力,提高施工人员施工时工程用护膝在地面上的稳定性。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在壳体上设置支点和防滑条,当施工人员佩戴工程用护膝后,将壳体抵触于地面上,支点直接和地面抵紧,为工程用护膝的整体提供支撑力和摩擦力;配合防滑条和地面之间的摩阻力,使得壳体能够在地面上稳定地限定位置,从而提高施工人员在倾斜施工面上施工时的安全性;设置卡管部,使得倾斜施工面上的管状结构能够卡入到卡管部内部,从而提高对壳体的限位效果,增强工程用护膝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壳体外凸一侧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壳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壳体内凹一侧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缓冲垫;2、壳体;21、防滑条;22、加强区域;221、加强条;3、连接件;31、固定布片;311、魔术贴勾面贴;32、调节布片;321、魔术贴毛面贴;4、支点;41、第一支撑点;411、连接段;412、内凹弧面;42、第二支撑点;421、缓冲段;5、内凹区;6、加强环;7、加强筋;8、卡管部;81、第一卡条;82、第二卡条;9、卡接弧面;10、防滑纹。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工程用护膝,包括呈曲面设置的缓冲垫1和缝合于缓冲垫1凸起一侧的壳体2。缓冲垫1由弹性层和包裹于弹性层外部的牛津布组合而成,弹性层可以是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程用护膝,包括呈曲面设置的缓冲垫(1)和设置于缓冲垫(1)凸起一侧的壳体(2),所述缓冲垫(1)上设置有连接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背离缓冲垫(1)一侧的边缘设置有多个支点(4),所述支点(4)朝向背离缓冲垫(1)的方向呈凸起设置;所述壳体(2)上背离缓冲垫(1)的一侧增设有防滑条(2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程用护膝,包括呈曲面设置的缓冲垫(1)和设置于缓冲垫(1)凸起一侧的壳体(2),所述缓冲垫(1)上设置有连接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背离缓冲垫(1)一侧的边缘设置有多个支点(4),所述支点(4)朝向背离缓冲垫(1)的方向呈凸起设置;所述壳体(2)上背离缓冲垫(1)的一侧增设有防滑条(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程用护膝,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点(4)包括两个第一支撑点(41)和两个第二支撑点(42);当缓冲垫(1)覆盖于人体膝盖骨外部后,两个第一支撑点(41)位于膝盖骨上部,两个第二支撑点(42)位于膝盖骨下部;且两个第一支撑点(41)、两个第二支撑点(42)均对称分布于人体膝盖骨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工程用护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点(41)背离壳体(2)中心的一侧呈外凸的弧形设置,且外凸的弧形和壳体(2)之间形成有连接段(411),所述连接段(411)的外部设置有多条加强环(6)。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工程用护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点(41)朝向壳体(2)中心的一侧为内凹弧面(412),且内凹弧面(412)和壳体(2)表面平滑过渡。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工程用护膝,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支撑点(42)自相离一端向相近一端呈现靠近壳体(2)表面的方向倾斜设置,且两个所述第二支撑点(42)之间的壳体(2)朝向缓冲垫(1)凹陷形成内凹区(5)。


6.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一种工程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建飞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大方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