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勾芒大麦的选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880200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勾芒大麦的选育方法,过程包括:对勾芒大麦种质资源进行筛选,得到优质勾芒大麦种质资源二棱勾芒裸大麦和尚青稞、以二棱勾芒裸大麦和尚青稞作为父本、二棱大麦品系9810作为母本进行杂交,收获种子,得F1代、以稳定优质的大麦品系9406为母本,以获得的F1代植株为父本,人工杂交组配,收获杂交种子即为BF1代、将BF1代进行自交,得BF2代,选取勾芒单株并做标记,单株收获、单株脱粒、风干保存;BF3‑BF6代,对选择单株进行播种,对后代单株进行性状的选择,并继续选择勾芒单株,单株收获,单株脱粒,风干保存;BF7代,对选择的勾芒大麦进行自交,得勾芒、性状稳定的株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勾芒大麦的选育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大麦选育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勾芒大麦的选育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已成世界饲料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但我国饲料资源存在严重缺乏,饲料原料对进口的依存度非常大。2018年我国进口大豆8800万吨,玉米310.7万吨,进口苜蓿138.4万吨。随着饲料工业的发展,饲料用粮对玉米、大豆等粮食的刚性需求量将会逐年增加。针对饲料资源紧缺现状,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大力发展紧缺和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发展优质饲草料生产和加快选育和推广优质草种,加快先进实用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应用。2018年甘肃省提出大力发展六大特色产业“牛、羊、菜、果、薯、药”,戈壁农业和“粮改饲”,均把优质饲草作为发展目标之一。因此,为了缓解饲料紧张的局面,急需开发饲料资源如大麦、小麦、燕麦、黑麦等代替玉米、大豆、苜蓿,以缓解饲料市场的供需矛盾。以大麦作为饲料资源时,通常需要对其进行青贮,但是长芒大麦在进行青贮后,适口性较差,容易降低动物的食欲,而且,长芒大麦的芒硬度较大,难消化;而勾芒大麦的适口性较好,易消化,可以作为优质的饲料资源;然而,目前显有对勾芒大麦进行选育的方法介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麦作为饲料资源的应用。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勾芒大麦的选育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勾芒大麦的选育方法,通过杂交选育出品质优良的勾芒大麦新品种,提高了大麦的千粒重和抗逆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勾芒大麦的选育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对勾芒大麦种质资源进行筛选,得到优质勾芒大麦种质资源二棱勾芒裸大麦和尚青稞;2)以二棱勾芒裸大麦和尚青稞作为父本、二棱大麦品系9810作为母本进行杂交,收获种子,得F1代;3)以稳定优质的大麦品系9406为母本,以步骤2)获得的F1代植株为父本,人工杂交组配,收获杂交种子即为BF1代;4)将BF1代进行自交,得BF2代,选取勾芒单株并做标记,单株收获、单株脱粒、风干保存;5)BF3-BF6代,对选择单株进行播种,继续选择勾芒单株,单株收获,单株脱粒,风干保存;6)BF7代,对选择的勾芒大麦进行自交,得勾芒、性状稳定的株系。其中,杂交和尚青稞是甘肃省甘南州农家品种,9810是甘肃省农科院选育高代稳定品系材料。大麦勾芒性状是由单基因控制,勾芒对长芒为显性,长芒大麦与勾芒大麦的杂种F1代表现为勾芒,其后代会有长芒和勾芒分离;大麦品系9406为甘肃省农科院选育出的稳定品系材料,其具备高产、性状优良的特点,因此,将F1代与其杂交,使得BF1代具备大麦品系9406的优良基因,为后代优良性状的选育提供基础;对BF1代大麦自交,BF2代性状分离为长芒大麦和勾芒大麦,然后对勾芒大麦进行自交,便于选育可以稳定遗传的勾芒大麦,自交至F7代的原因是,除了对勾芒性状的筛选,还对穗粒数、千粒重、生育期等指标进行筛选,因此,本专利技术利用两次杂交,六次自交,完成了对多种性状的筛选,节约了时间,提高了筛选效率。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1)中,所述对勾芒大麦种质资源进行筛选包括对大麦生育期、株高、穗长、穗粒数、成穗数、千粒重、株型、熟期转色、整齐度、植株抗倒性和抗病性的筛选。以上技术方案达到的技术效果是:大麦的生育期决定着大麦的生长速度,株高决定着大麦的抗倒伏能力,穗长、穗粒数、千粒数等决定了大麦的产量,因此,对这些因素进行鉴定,才能全面对优良性状进行筛选,以获得性状优良的植株。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1)中,所述对勾芒大麦种质资源进行筛选为筛选生育期95-105天,株高80-90cm,穗长8-11cm、穗粒数≧25粒、成穗数3个/株以上、千粒重≧45g、株型紧凑、熟期转色好、整齐度高、抗倒伏能力强和抗病性强的勾芒大麦。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2)和步骤3)中,杂交前对母本去雄,去雄时每株植株仅对一个麦穗去雄。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6)中,所述性状稳定的株系为勾芒、株高80-90cm、穗长8-11cm、穗粒数≧25粒、分蘖率2.2-2.7个、千粒重≧45g、株型紧凑、熟期转色好、整齐度高、抗倒伏能力强和抗病性强的稳定株系。经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达到的技术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按照育种目标,准确选择优质亲本,节省了大量人力和物力,提高了品种选育效率;选育出的品种为勾芒大麦,适合作为饲料资源;2、本专利技术按照育种目标,选择优异单株,进行多年反复单株选择,加速了性状的稳定,使得选育出的品种成为优质高产新品种。3、本专利技术按照育种目标,对杂交后代从株高、穗长、穗粒数、分蘖率、千粒重、株型、熟期转色、整齐度、植株抗倒性、抗病性进行多年反复连续单株选择,确定了能直接应用的新品种;4、采用二棱长芒大麦和二棱勾芒大麦复交,杂交后代稳定快,易选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勾芒大麦的选育方法,包括下述过程:1)对国内外勾芒大麦种资源在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包括生育期、株高、穗长、穗粒数、成穗数、千粒重、株型、熟期转色、整齐度、植株抗倒性、抗病性进行田间鉴定,筛选出二棱勾芒裸大麦和尚青稞;2)以优质稳定二棱大麦品系9810(长芒)为母本,以二棱勾芒裸大麦和尚青稞为父本,人工杂交组配,杂交前,对母本去雄,选取6株植株,每个植株仅对一个穗去雄,获得足够的杂交种子,籽粒成熟时统一混合收获,风干保存,收获杂交种子即为F1代;3)以稳定优质的大麦品系9406为母本,以(9810×和尚青稞)杂交种F1代植株为父本,人工杂交组配,去雄时每个植株只做1个穗,做6个穗以上,获得足够的杂交种子,籽粒成熟时统一混合收获,风干保存,收获杂交种子即为BF1代3)将BF1代种子种植到田间即为BF1代植株,使得BF1代自交,成熟时收获BF2代种子,风干保存;4)将BF2代种子种植到田间即为BF2代植株,BF2代组合前后各种标准品种2行。BF2代出现大量性状分离,分离为勾芒大麦和长芒大麦,选择勾芒单株进行自交,成熟后得BF3代种子,单株收获、单株脱粒、风干保存;5)BF3-BF6代,每个单株播2行,组合前后各种标准品种2行。继续从株高、穗长、穗粒数、分蘖率、千粒重、株型、熟期转色、整齐度、植株抗倒性、抗病性选择勾芒单株,单株收获,风干保存;6)BF7代,经过多代自交选择,选择农艺形状好、勾芒、株高80-90cm、穗长8-11cm、穗粒数≧25粒、分蘖率2.2-2.7个、千粒重≧45g、株型紧凑、熟期转色好、整齐度高、抗倒伏能力强和抗病性强的稳定株系;7)选择综合性状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勾芒大麦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n1)对勾芒大麦种质资源进行筛选,得到优质勾芒大麦种质资源二棱勾芒裸大麦和尚青稞;/n2)以二棱勾芒裸大麦和尚青稞作为父本、二棱大麦品系9810作为母本进行杂交,收获种子,得F1代;/n3)以稳定优质的大麦品系9406为母本,以步骤2)获得的F1代植株为父本,人工杂交组配,收获杂交种子即为BF1代/n4)将BF1代进行自交,得BF2代,选取勾芒单株并做标记,单株收获、单株脱粒、风干保存;/n5)BF3-BF6代,对选择单株进行播种,对后代单株进行性状的选择,并继续选择勾芒单株,单株收获,单株脱粒,风干保存;/n6)BF7代,对选择的勾芒大麦进行自交,得勾芒、性状稳定的株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勾芒大麦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1)对勾芒大麦种质资源进行筛选,得到优质勾芒大麦种质资源二棱勾芒裸大麦和尚青稞;
2)以二棱勾芒裸大麦和尚青稞作为父本、二棱大麦品系9810作为母本进行杂交,收获种子,得F1代;
3)以稳定优质的大麦品系9406为母本,以步骤2)获得的F1代植株为父本,人工杂交组配,收获杂交种子即为BF1代
4)将BF1代进行自交,得BF2代,选取勾芒单株并做标记,单株收获、单株脱粒、风干保存;
5)BF3-BF6代,对选择单株进行播种,对后代单株进行性状的选择,并继续选择勾芒单株,单株收获,单株脱粒,风干保存;
6)BF7代,对选择的勾芒大麦进行自交,得勾芒、性状稳定的株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勾芒大麦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筛选的因子包括:大麦生育期、株高、穗长、穗粒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包奇军潘永东张华瑜柳小宁赵锋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与啤酒原料研究所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中药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