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照明调光信号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7967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照明调光信号电路,包括信号接收模块、电源转换模块、中央控制模块、信号转换模块以及电源开关模块;所述信号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外部信号并传送至中央控制模块;所述中央控制模块根据信号接收模块接收的外部信号产生对应的PWM信号至信号转换模块;所述信号转换模块用于将PWM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所述电源转换模块用于给中央控制模块以及信号接收模块供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信号接收模块、电源转换模块、中央控制模块、信号转换模块以及电源开关模块,能够实现灵活的调节PWM信号的频率和平均占空比,通过将PWM信号再转换为0‑10V的模拟信号调节,性能稳定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照明调光信号电路
本技术涉及电子电路
,具体涉及一种照明调光信号电路。
技术介绍
在照明领域,半导体照明作为21世纪的新型光源,具有节能、环保、寿命长、易维护等优点。为实现节能,需要为光源配置具有调光功能的光源驱动电路,使光源的亮度受到调光信号的控制。光源驱动电路一般配置有调光信号输入端,用于接收调光信号,根据调光信号调节光源驱动电路的输出,从而调节光源亮度,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目前较多应用的调光信号输入端输入光源驱动电路的调光信号为0-10V的调光信号,光源的亮度随0-10V之间的电平信号的幅值变化而变化。但是,对于数字化的电路趋势而言,使用PWM方式更容易实现,为了适应PWM调光信号,需要设计相应PWM调光信号的光源驱动电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照明调光信号电路。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照明调光信号电路,包括信号接收模块、电源转换模块、中央控制模块、信号转换模块以及电源开关模块;所述信号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外部信号并传送至中央控制模块;所述中央控制模块根据信号接收模块接收的外部信号产生对应的PWM信号至信号转换模块;所述信号转换模块用于将PWM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所述电源转换模块用于将市电转换为直流电压给中央控制模块以及信号接收模块供电;所述中央控制模块通过电源开关模块控制电源转换模块的开关。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源转换模块包括火线输入口、零线输入口、π型滤波单元、AC-DC转换单元、BUCK降压单元以及LDO降压单元以及输出滤波单元;所述火线输入口以及零线输入口分别与AC-DC转换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AC-DC转换单元的输出端与π型滤波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π型滤波单元的输出端与BUCK降压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BUCK降压单元的输出端与LDO降压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LDO降压单元的输出端用于给中央控制模块以及信号接收模块供电;所述BUCK降压单元的输出端用于给电源开关模块供电;所述输出滤波单元用于给BUCK降压单元输出的电压以及LDO降压单元输出的电压进行滤波。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源转换模块还包括过流保护单元以及防雷单元;所述过流保护单元包括保险管F1;所述防雷单元包括放电管MOV1;所述火线输入口依次通过保险管F1以及放电管MOV1与零线输入口连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AC-DC转换单元包括二极管D3以及二极管D4;所述π型滤波单元包括电容C13、电容C14以及电感L1;所述BUCK降压单元包括BUCK降压芯片U4、电容C15、二极管D5、二极管D7以及电感L2;所述LDO降压单元包括LDO降压芯片U3;所述输出滤波单元包括电容C9、电容C12、电容C10以及电容C11;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与火线输入口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与电感L1的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与零线输入口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通过电容C13与电感L1的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通过电容C14与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与BUCK降压芯片U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与BUCK降压芯片U4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与电源开关模块连接;所述二极管D7的负极与BUCK降压芯片U4连接;所述二极管D7的负极通过电容C15与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所述电感L2设于二极管D7的负极与二极管D5的正极之间;所述二极管D7的正极接地;所述LDO降压芯片U3的输入端与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所述LDO降压芯片U3的输出端分别与中央控制模块以及信号接收模块连接;所述LDO降压芯片U3的输入端分别通过电容C9以及电容C12接地;所述LDO降压芯片U3的输出端分别通过电容C11以及电容C10接地。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央控制模块包括控制芯片U2、电容C5、电容C6、电容C7以及电阻R6;所述电容C5的一端与电源转换模块连接;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7与控制芯片U2连接;所述电容C6与电容C5并联;所述电阻R6的一端与控制芯片U2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与电源转换模块连接;所述控制芯片U2的输入端与信号接收模块连接;所述控制芯片U2的PWM端与信号转换模块连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源开关模块包括电阻R5、三极管Q1、二极管D1以及继电器K1;所述电阻R5的一端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与电源转换模块连接;所述二极管D1与继电器K1的控制端并联;所述火线输入口包括输入口J1以及输入口J2;所述继电器K1的开关端设于输入口J1与输入口J2之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信号转换模块包括运算放大器U1、电阻R2、电阻R1、电容C1、电阻R4、电阻R3、电容C3、电容C4、稳压管D2以及跟随器U5;所述;所述电阻R2的一端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U1的正输入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1的正输入端依次通过电容C1以及电阻R1后与运算放大器U1的负输入端连接;运算放大器U1的负输入端通过电阻R3与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4与跟随器U5的输入端接地;所述跟随器U5的输入端通过电容C3接地;所述跟随器U5的输出端通过稳压管D2接地;所述稳压管D2与电容C4并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信号接收模块、电源转换模块、中央控制模块、信号转换模块以及电源开关模块,能够实现灵活的调节PWM信号的频率和平均占空比,通过将PWM信号再转换为0-10V的模拟信号调节,性能稳定成本低。附图说明利用附图对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原理框图;图2是本技术电源转换模块的电路图;图3是本技术信号转换模块的电路图;图4是本技术中央控制模块以及电源开关模块的电路图;图5是本技术调光方法的原理框图;图6是本技术调光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由图1至图6可知,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照明调光信号电路,包括信号接收模块、电源转换模块、中央控制模块、信号转换模块以及电源开关模块;所述信号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外部信号并传送至中央控制模块;所述中央控制模块根据信号接收模块接收的外部信号产生对应的PWM信号至信号转换模块;所述信号转换模块用于将PWM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所述电源转换模块用于将市电转换为直流电压给中央控制模块以及信号接收模块供电;所述中央控制模块通过电源开关模块控制电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照明调光信号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接收模块、电源转换模块、中央控制模块、信号转换模块以及电源开关模块;/n所述信号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外部信号并传送至中央控制模块;/n所述中央控制模块根据信号接收模块接收的外部信号产生对应的PWM信号至信号转换模块;/n所述信号转换模块用于将PWM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n所述电源转换模块用于将市电转换为直流电压给中央控制模块以及信号接收模块供电;/n所述中央控制模块通过电源开关模块控制电源转换模块的开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照明调光信号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接收模块、电源转换模块、中央控制模块、信号转换模块以及电源开关模块;
所述信号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外部信号并传送至中央控制模块;
所述中央控制模块根据信号接收模块接收的外部信号产生对应的PWM信号至信号转换模块;
所述信号转换模块用于将PWM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
所述电源转换模块用于将市电转换为直流电压给中央控制模块以及信号接收模块供电;
所述中央控制模块通过电源开关模块控制电源转换模块的开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照明调光信号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转换模块包括火线输入口、零线输入口、π型滤波单元、AC-DC转换单元、BUCK降压单元以及LDO降压单元以及输出滤波单元;
所述火线输入口以及零线输入口分别与AC-DC转换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AC-DC转换单元的输出端与π型滤波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π型滤波单元的输出端与BUCK降压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BUCK降压单元的输出端与LDO降压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LDO降压单元的输出端用于给中央控制模块以及信号接收模块供电;所述BUCK降压单元的输出端用于给电源开关模块供电;所述输出滤波单元用于给BUCK降压单元输出的电压以及LDO降压单元输出的电压进行滤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照明调光信号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转换模块还包括过流保护单元以及防雷单元;所述过流保护单元包括保险管F1;所述防雷单元包括放电管MOV1;所述火线输入口依次通过保险管F1以及放电管MOV1与零线输入口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照明调光信号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AC-DC转换单元包括二极管D3以及二极管D4;所述π型滤波单元包括电容C13、电容C14以及电感L1;所述BUCK降压单元包括BUCK降压芯片U4、电容C15、二极管D5、二极管D7以及电感L2;所述LDO降压单元包括LDO降压芯片U3;所述输出滤波单元包括电容C9、电容C12、电容C10以及电容C11;
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与火线输入口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与电感L1的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与零线输入口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通过电容C13与电感L1的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通过电容C14与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与BUCK降压芯片U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二极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智明祝炳忠张政宽张辉李奎刘德双
申请(专利权)人:勤上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