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控硅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79660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源电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控硅驱动电路,包括整流电路、开关电源控制器、功率开关、隔离型变压器T、普通型光耦U、整流二极管D和电容C,隔离型变压器T包括主绕组、第一副绕组和第二副绕组,主绕组接整流电路、开关电源控制器和功率开关,第一副绕组的输出端接普通型光耦U的引脚,普通型光耦的引脚输入控制信号,普通型光耦U的引脚接整流二极管D的负极,整流二极管D的正极接第二副绕组的一端,整流二极管D的负极同时接电容C,电容C的另一端与第二副绕组的另一端共同接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接开关电源控制器,开关电源控制器的输出端接功率开关和隔离器变压器T,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降低了生产成本,有助于小型化,同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控硅驱动电路
本技术涉及电源电路
,具体涉及一种可控硅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可控硅是可控硅整流元件的简称,是一种具有三个PN结的四层结构的大功率半导体器件,一般由两晶闸管反向连接而成,它的功能不仅是整流,还可以用作无触点开关的快速接通或切断;实现将直流电变成交流电的逆变;将一种频率的交流电变成另一种频率的交流电等等;可控硅和其它半导体器件一样,有体积小、效率高、稳定性好、工作可靠等优点,它的出现,使半导体技术从弱电领域进入了强电领域,成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军事科研以至商业、民用电器等方面争相采用的元件。在LED领域,传统的交流供电带功率因数调整功能的LED恒流驱动电路,主要包括隔离型和非隔离型两种结构,在隔离型结构中又有两种控制结构,一种是两级控制,一种是单级控制,相对于两级控制来说,单级控制的电路相对简单,成本也相对较低。但是在隔离型单级控制的LED驱动电路中,一般采用光耦反馈得到恒流控制信号,由于采用光耦反馈,需要在副边增加误差放大器,采样输出电流,所需要的元件较多,电路实现较为复杂,PCB布版空间很大,不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控硅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整流电路101、开关电源控制器102、功率开关103、隔离型变压器T、普通型光耦U、整流二极管D和电容C,所述隔离型变压器T包括主绕组、第一副绕组和第二副绕组,所述主绕组接整流电路101、开关电源控制器102和功率开关103,所述第一副绕组的输出端接普通型光耦U的引脚1,所述普通型光耦的引脚2输入控制信号,所述普通型光耦U的引脚3接整流二极管D的负极,所述整流二极管D的正极接第二副绕组的一端,所述整流二极管D的负极同时接电容C,所述电容C的另一端与第二副绕组的另一端共同接地,所述整流电路101的输出端接开关电源控制器102,所述开关电源控制器102的输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控硅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整流电路101、开关电源控制器102、功率开关103、隔离型变压器T、普通型光耦U、整流二极管D和电容C,所述隔离型变压器T包括主绕组、第一副绕组和第二副绕组,所述主绕组接整流电路101、开关电源控制器102和功率开关103,所述第一副绕组的输出端接普通型光耦U的引脚1,所述普通型光耦的引脚2输入控制信号,所述普通型光耦U的引脚3接整流二极管D的负极,所述整流二极管D的正极接第二副绕组的一端,所述整流二极管D的负极同时接电容C,所述电容C的另一端与第二副绕组的另一端共同接地,所述整流电路101的输出端接开关电源控制器102,所述开关电源控制器102的输出端接功率开关103和隔离器变压器T。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硅驱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蒙青春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三工驱动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