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轴防水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7835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同轴防水连接器,包括外壳体和同轴线,所述外壳体内设置有外导体,所述同轴线延伸进入到所述外壳体内,所述同轴线主体位于所述外导体的后方,所述同轴线的线芯伸入到所述外导体内以连接到设置在所述外导体内的内导体上,所述外导体上套接有用于将所述外导体压迫紧固到所述同轴线上的压接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构思新颖、设计合理,且便于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密封圈、第三密封圈、第四密封圈,以及密封塞和密封盖的组合实现轴向防水,所述第二密封圈实现径向防水,使得整体的防水效果良好,在使用时的可靠性更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同轴防水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连接器
,特别涉及一种同轴防水连接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汽车同轴连接器要么完全没有防水功能,要么只有单一的轴向防水方式,但目前市面上的汽车或者说是汽车行业对于连接器方面的防水要求越来越高,需求越来越紧迫,急需一种可靠的防水方案,但市面上现有结构的汽车同轴连接器的无防水连接器已经无法满足汽车行业的日益增长的关于防水的高要求,同时只有单一轴向防水方式的防水连接器也无法保证该连接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现有连接器防水性不佳,不满足可靠使用需求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同轴防水连接器,包括外壳体和同轴线,所述外壳体内设置有外导体,所述同轴线延伸进入到所述外壳体内,所述同轴线主体位于所述外导体的后方,所述同轴线的线芯伸入到所述外导体内以连接到设置在所述外导体内的内导体上,所述外导体上套接有用于将所述外导体压迫紧固到所述同轴线上的压接管;所述外导体的外周从前往后设置有第一环槽、第二环槽、第三环槽和第四环槽,且所述第一环槽、第二环槽、第三环槽和第四环槽上分别一一对应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同轴防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1)和同轴线(3),所述外壳体(1)内设置有外导体(2),所述同轴线(3)延伸进入到所述外壳体(1)内,所述同轴线(3)主体位于所述外导体(2)的后方,所述同轴线(3)的线芯伸入到所述外导体(2)内以连接到设置在所述外导体(2)内的内导体(4)上,所述外导体(2)上套接有用于将所述外导体(2)压迫紧固到所述同轴线(3)上的压接管(5);所述外导体(2)的外周从前往后设置有第一环槽(2a)、第二环槽(2b)、第三环槽(2c)和第四环槽(2d),且所述第一环槽(2a)、第二环槽(2b)、第三环槽(2c)和第四环槽(2d)上分别一一对应设置有第一密封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轴防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1)和同轴线(3),所述外壳体(1)内设置有外导体(2),所述同轴线(3)延伸进入到所述外壳体(1)内,所述同轴线(3)主体位于所述外导体(2)的后方,所述同轴线(3)的线芯伸入到所述外导体(2)内以连接到设置在所述外导体(2)内的内导体(4)上,所述外导体(2)上套接有用于将所述外导体(2)压迫紧固到所述同轴线(3)上的压接管(5);所述外导体(2)的外周从前往后设置有第一环槽(2a)、第二环槽(2b)、第三环槽(2c)和第四环槽(2d),且所述第一环槽(2a)、第二环槽(2b)、第三环槽(2c)和第四环槽(2d)上分别一一对应设置有第一密封圈(6)、第二密封圈(7)、第三密封圈(8)和第四密封圈(9),所述第一密封圈(6)和第二密封圈(7)紧密地设置在所述外导体(2)和外壳体(1)之间,所述第三密封圈(8)和第四密封圈(9)紧密地设置在所述外导体(2)和压接管(5)之间;所述同轴线(3)上设置有相互连接的密封盖(10)和密封塞(12),且所述密封塞(12)位于所述密封盖(10)的前方,所述密封塞(12)的外表面通过凸出形成密封环(12a)抵触到所述外壳体(1)的内壁以密封,所述密封盖(10)塞入所述外壳体(1)内并通过弹性配合以密封;
所述第二环槽(2b)通过前后分别形成的第一环状凸台(2e)和第二环状凸台(2f)形成,所述第二环状凸台(2f)高于所述第一环状凸台(2e),且所述第二密封圈(7)冒出所述第一环状凸台(2e)的外周台面;所述外壳体(1)的内壁设置有外壳环状凸台(1a),所述外壳环状凸台(1a)与所述第一环状凸台(2e)径向位置相对,且所述外壳环状凸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古洪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思翰铭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