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分布式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87682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可视化分布式系统,属于可视化分布式系统领域。包括输入节点、输出节点、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所述输入设备包括输入设备电路板;所述输出设备包括输出设备电路板。输出节点可视化主机可视化界面可将对应输入节点的音视频信号推送至当前大屏显示,输入节点连接对应的视频源,然后通过网线接入局域网。输出节点连接对应大屏或者其他显示设备。本系统兼容hdmi1.4、3.5mm音频接口、RS232、RS485、红外、网口等,内置自动编解匹配和自动网络匹配功能,使得画面清晰稳定,控制流畅,支持高清数字音视频传输。输入节点带有环路输出功能,可在本地监视显示内容。同时上位机实时预览信号、控制信号源的鼠标键盘。并且实现网络控制中控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视化分布式系统
本技术属于可视化分布式系统领域,涉及可视化分布式系统。
技术介绍
可视化分布式系统是一种集矩阵、拼接、中控、传输四大功能于一体的设备。可视化分布式系统软件采用分布式图像处理架构,系统无中心,无需服务器支持,每个节点都可独立处理和传输。目前市面上基本没有这种及多种功能于一体的设备及软件,在实际的工程环境中存在布线复杂,布线长短限制正常使用。每个独立设备组合到一起存在不兼容的问题,存在着可拓展性差和扩展的问题。只能一个信号源填充一个物理屏幕,或者把物理屏幕分割区域展示画面,无法把多个物理屏幕进行整合再分区,无法实现多屏拼接展示一个信号源画面,信号源无法自定义分辨率,无法自定义比例任意拉伸、缩小信号源画面并在多个拼接起来的整屏任意跨屏移动展示,并且在切换到时候不能对信号实时预览,不能控制该信号源上的内容(摄像机,信号源画面的鼠标、键盘)。本技术正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开发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可视化分布式系统,解决了音视频网络化传输解决了传统传输的布线复杂、布线成本高和传输距离限制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可视化分布式系统,包括输入节点、输出节点、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所述输入设备包括输入设备电路板;所述输出设备包括输出设备电路板。进一步地,所述输入节点与视频源连接,且通过网线与局域网连接;所述输出节点与显示屏连接。本系统兼容HDMI1.4、3.5mm音频接口、RS-232、RS-485、I\O、红外、网口等,内置自动编解匹配和自动网络匹配功能,使得画面清晰稳定,控制流畅,支持高清数字音视频传输。进一步地,所述输入节点包括I\O接口、RS232接口、RS485接口、红外接口、继电器接口、3.5mm音频输入口、3.5mm音频输出口和USB2.0接口;所述I\O接口的数量为三个;所述红外接口和USB2.0接口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输入设备为一路视频输入口。一路环出口可根据具体要求替换为DVI、HDMI、SDI、VGA视频输入口,视频环出口视频画面不经过编码,可直接回显原视频画面,同时输入设备支持1路1920*1080@60HZ的信号源,输出设备分辨率支持3路1920*1080@60HZ以及其下任意分辨率的信号源。进一步地,所述输出节点包括SDI\CVBS视频接口、DVI\VGA接口和HDMI视频接口,且以上三路视频接口可同时输出画面。进一步地,所述输入设备电路板包括输入设备信号采集、输入信号处理模块、输入设备环路输出模块、输入设备环路输出连接器、视频编码模块、MCU控制模块、LED显示模块、数据缓冲模块、光模块、光电转换模块。所述的输入设备信号采集模块通过HDMI连接器和USB与主机设备连接,输入设备信号处理模块分别与输入设备环路输出驱动模块以及视频编码模块、MCU控制模块连接,输入设备环路输出驱动模块与环路输出连接器连接,视频编码模块、MCU控制模块与数据缓冲模块、LED显示模块连接,数据缓冲模块同时与光电转换模块和网口连接器连接,光电转换模块与光模块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输出设备电路板包括网口、光模块、光电转换模块、数据缓存模块、音视频解码模块、MCU控制模块、LED显示模块、图像处理模块、HDMI连接器。所述的光模块和光电转换模块连接网口和光电转换模块同时连接数据缓存模块,数据缓存模块和音视频解码模块、MCU控制模块连接,视频解码模块、MCU控制模块同时与嵌入式界面模块、LED显示模块、图像处理模块、图像处理模块和HDMI连接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输入输出设备内嵌入控制网页。局域网中任意浏览器打开,控制编解码参数,进行网络信息设置(DHCP、IP、子网掩码、DNS、MAC地址),发送中控命令,调节音量、设置音频可采用LPCM、AAC、G711A、G711U编、解码方式,采样率(48KHZ\44.1\32\24)可选,并可已设置音频网络传输速度。视频可采用多种编码方式(H264、H265),可采用多种码流方式同时传输(RTSP单播、RTSP组播、TS、HLS、RTMP),可选择码流控制方式(VBR、CBR),设置输出分辨率,输出帧率,关键帧。可以设置视频的图像调节(对比度、亮度、色调、饱和度)。输入节点中可设置OSD字幕,图片,其中文字可以设置字体类型、大小、颜色,字幕和图片都可以设置坐标。输出节点中可使用ONVIF协议,对网络中支持ONVIF协议的设备进行视频画面图像设置(对比度、亮度、色调、饱和度),对搜索到的设备进行网络参数设置(DHCP、IP、子网掩码、DNS、MAC地址)。可视化分布式系统采用分布式图像处理架构,系统无中心,无需服务器支持,每个节点都可独立处理和传输。把多个输出节点空白屏组合,再划分区域,可在实现所有信号源在任意主机显示并在大屏上无缝切换、开窗、漫游、叠加、移动等。内置中控模块可直接管理被控设备(灯光、窗帘、电源等)。同时大屏显示的视频画面可在软件上实时预览,目前市面上还无此功能。此外开窗视频可任意变化大小,并且实时在显示屏应用。可录制信号源的画面到本地内存中。支持场景不少于300个预案保存,并且一键调用。并且可以IP化网络传输USB信号,实现在分布式软件上对指定的电脑进行鼠标、键盘控制。软件支持在平板、一体机、电脑兼容使用。并且可以控制网络中的云台摄像机,并且实时预览摄像机画面,控制摄像机上下左右镜头移动,设置摄像机的焦距调节,设置并且调用预案。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可视化分布式系统,实现了去中心化,每个节点都是独立处理和传输的,设备LED面板可清晰看见本机版本及IP地址方便安装布置环境,也方便使用中拆换。一旦出现问题直接替换便可继续使用。对输入输出节点集中管理,可进行画面预览,任意切割划分物理屏幕,并且进行信号源开窗,任意改变开窗画面的大小、比例、在设置的多个拼接的物理屏幕上移动,并实时上屏显示。2.本技术中,集成了矩阵、拼接、中控、传输的所有功能于一体。3.本技术中,可通过局域网中PC、平板、一体机对所有的音、视频,周边环境等实时监控预览和控制。并可任意增加节点,扩大互联互通的范围,实现多区域分布式集中管理。控制网页部分可进行编码、解码、音频、视频调节、OSD设置、ONVIF协议。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输入设备电路板模块图;图2是本技术的输出设备电路板模拟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可视化分布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节点、输出节点、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所述输入设备包括输入设备电路板;所述输出设备包括输出设备电路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可视化分布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节点、输出节点、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所述输入设备包括输入设备电路板;所述输出设备包括输出设备电路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化分布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节点与视频源连接,且通过网线与局域网连接;所述输出节点与显示屏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化分布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节点包括I\O接口、RS232接口、RS485接口、红外接口、继电器接口、3.5mm音频输入口、3.5mm音频输出口和USB2.0接口;所述I\O接口的数量为三个;所述红外接口和USB2.0接口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输入设备为一路视频输入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化分布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节点包括SDI\CVBS视频接口、DVI\VGA接口和HDMI视频接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化分布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设备电路板包括输入设备信号采集、输入信号处理模块、输入设备环路输出模块、输入设备环路输出连接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庆刚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讯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