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加热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7648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微镜加热台,包括外壳及加热台面,所述加热台面固定于所述外壳上;所述加热台面包括第一透明玻璃面板及第二ITO镀膜透明玻璃面板,所述第一透明玻璃面板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ITO镀膜透明玻璃面板的上表面相贴合,所述第二ITO镀膜透明玻璃面板上设有导电电极,所述导电电极通过导线与外接电源接口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加热台加热后可以很好的维持温度在数十秒时间内保持稳定,且该加热台的电源接口位于加热台的外部,避免因载物台等的遮挡导致的难以连接电源接口的情况出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微镜加热台
本技术涉及生物显微检测设备
,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显微镜加热台。
技术介绍
目前,在生物工程以及基因工程领域,在对细胞观察以及进行其他显微操作时,为了保持正常的生物反应,必须把温度维持在特定的范围内,因此需要在显微镜上配置恒温加热台,以便在观察时能达到所需的温度条件。现有的生物显微镜恒温加热台,其温度容易受外界影响,加热后很难维持温度的稳定,且现有的加热台的电源接口一般设置于加热台上,显微镜在使用时通常由于载物台的遮挡导致很难连接电源接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微镜加热台,该加热台加热后可以很好的维持温度在数十秒时间内保持稳定,且该加热台的电源接口位于加热台的外部,避免因载物台等的遮挡导致的难以连接电源接口的情况出现。其技术方案如下:显微镜加热台,包括外壳及加热台面,所述加热台面固定于所述外壳上;所述加热台面包括第一透明玻璃面板及第二ITO镀膜透明玻璃面板,所述第一透明玻璃面板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ITO镀膜透明玻璃面板的上表面相贴合,所述第二ITO镀膜透明玻璃面板上设有导电电极,所述导电电极通过导线与外接电源接口相连接。所述外壳上设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上设有容纳凹槽,所述容纳凹槽的底部凸出于所述外壳的底部,所述加热台面的底部与所述支撑部相接触。加热台还包括出线保护框,所述出线保护框固定于所述支撑部的底部,所述出线保护框内部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凹槽的底部设有与容纳腔相通的第一出线孔,所述出线保护框底部设有与容纳腔相通的第二出线孔。第二ITO镀膜透明玻璃面板内部设有ITO导电层。所述第二ITO镀膜透明玻璃面板底部设有镀料层及透明观察区,所述透明观察区为方形区域,所述镀料层位于所述透明观察区的外侧,所述导电电极位于所述镀料层。所述镀料层所用材质为黑铬、丝印油墨或DLC-类金刚石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导电电极为两个,两个所述导电电极对称设置,两个所述导电电极呈直线型排布。所述第二ITO镀膜透明玻璃面板的下表面设有加热检测电阻,所述加热检测电阻通过导线与外接电源接口连接。所述外壳中部设有上下贯通外壳的空腔,透明观察区位于所述空腔内部。所述外壳由不锈钢黑镍材料制成。需要说明的是:前述“第一、第二、第三…”仅仅是用于对于名称的区分,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下面对本技术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1、本技术的显微镜加热台的加热台面包括第一透明玻璃面板及第二ITO镀膜透明玻璃面板,第二ITO镀膜透明玻璃面板上设有导电电极,第二ITO镀膜透明玻璃面板为加热源,为加热台面加热,第一透明玻璃面板作为稳定温度的负载,可以很好的维持温度在数十秒的时间内保持稳定。本技术的显微镜加热台的电源接口位于加热台的外部,避免因载物台等的遮挡导致的难以连接电源接口的情况出现。2、为了便于导电电极导线的连接,本技术在外壳底部设置有出线保护框,导线通过第一出线孔进入出线保护框的容纳腔内,然后导线通过第二出线孔伸出至加热台外部。出线保护框便于导线的排布,避免导线的排布过于杂乱。3、第二ITO镀膜透明玻璃面板底部设有镀料层及透明观察区,镀料层具有辅助加热的效果,令加热台的加热效果更好。同时镀料层与透明观察区之间形成一定的色差,便于对细胞的观察,令观察更加准确。4、两个导电电极呈直线型对称排列,透明观察区为方形区域,导电电极位于方形区域的相对的两侧边,可保证方形的透明观察区域升温的均匀性及温度的稳定性。5、第二ITO镀膜透明玻璃面板的下表面设有加热检测电阻,加热检测电阻对加热台的温度进行检测,确保加热台加热温度的准确性。6、透明观察区位于外壳空腔的内部,可从加热台的底部对加热台上的细胞等进行观察,令观察更加准确。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显微镜加热台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的显微镜加热台的分解图;图3是本实施例的第二ITO镀膜透明玻璃面板的后视图;图4是本实施例的出线保护框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施例的控制装置的电路图;附图标记说明:1、外壳;2、加热台面;11、支撑部;12、容纳凹槽;21、第一透明玻璃面板;22、第二ITO镀膜透明玻璃面板;23、导电电极;24、镀料层;25、透明观察区;13、空腔;3、出线保护框;31、容纳腔;14、第一出线孔;32、第二出线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内”、“中”、“左”、“右”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显微镜加热台,包括外壳1及加热台面2,如图2所示,该外壳1的内壁设有支撑部11,支撑部11上设有容纳凹槽12,容纳凹槽12的底部凸出于外壳1的底部,外壳1的内径与加热台面2的外径相匹配,加热台面2固定于外壳1上,加热台面2的底部与支撑部11相接触,加热台面2的底部通过支撑部11支撑。为了令加热台面2固定的更加牢固,本实施例还可在外壳1上设有卡扣等对加热台面2进行进一步固定。本实施例的加热台面2包括第一透明玻璃面板21及第二ITO镀膜透明玻璃面板22,第一透明玻璃面板21的下表面与第二ITO镀膜透明玻璃面板22的上表面相贴合,第一透明玻璃面板21的透光率大于80%。如图3所示,第二ITO镀膜透明玻璃面板22上设有导电电极23,导电电极23通过导线与外接电源接口相连接。优选的,本实施例的导电电极23为两个,两个导电电极23对称设置,两个导电电极23呈直线型排布,且两个导电电极23之间互不连接,优选的,导电电极23位于容纳凹槽12内。本实施例的第二ITO镀膜透明玻璃面板22为加热源,通过导电电极23为加热台面2加热,第一透明玻璃面板21作为稳定温度的负载,可以很好的维持温度在数十秒的时间内保持稳定。本实施例的显微镜加热台的电源接口位于其外部,避免因载物台等的遮挡导致难以连接电源接口的情况出现。本实施例的第二ITO镀膜透明玻璃面板22内部设有ITO导电层(图中未示出)。第二ITO镀膜透明玻璃面板22底部设有镀料层24及透明观察区25,其中,透明观察区25为方形区域,镀料层24位于透明观察区25的外侧,导电电极23位于镀料层24。本实施例的导电电极23位于方形区域的相对的两侧边,可保证方形的透明观察区25升温的均匀性及温度的稳定性。本实施例还可在两个导电电极23之间的区域进行LOGO的印刷。镀料层24所用材质为黑铬、丝印油墨或DLC-类金刚石中的一种。其中,黑铬、丝印油墨、DLC-类金刚石具有辅助加热的效果,令加热台的加热效果更好。同时,黑铬或丝印油墨与透明观察区25形成一定的色差,便于对透明观察区25内的细胞的观察,令观察更加准确。DLC-类金刚石的硬度较高,可防止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显微镜加热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及加热台面,所述加热台面固定于所述外壳上;所述加热台面包括第一透明玻璃面板及第二ITO镀膜透明玻璃面板,所述第一透明玻璃面板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ITO镀膜透明玻璃面板的上表面相贴合,所述第二ITO镀膜透明玻璃面板上设有导电电极,所述导电电极通过导线与外接电源接口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显微镜加热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及加热台面,所述加热台面固定于所述外壳上;所述加热台面包括第一透明玻璃面板及第二ITO镀膜透明玻璃面板,所述第一透明玻璃面板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ITO镀膜透明玻璃面板的上表面相贴合,所述第二ITO镀膜透明玻璃面板上设有导电电极,所述导电电极通过导线与外接电源接口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微镜加热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设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上设有容纳凹槽,所述容纳凹槽的底部凸出于所述外壳的底部,所述加热台面的底部与所述支撑部相接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微镜加热台,其特征在于,加热台还包括出线保护框,所述出线保护框固定于所述支撑部的底部,所述出线保护框内部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凹槽的底部设有与容纳腔相通的第一出线孔,所述出线保护框底部设有与容纳腔相通的第二出线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微镜加热台,其特征在于,第二ITO镀膜透明玻璃面板内部设有ITO导电层。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俊灵李子忠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明美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