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直流系统蓄电池试验的接线信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7628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直流系统蓄电池试验的接线信号装置,包括外壳,外壳的背部设置有输入接线组件,外壳的外部正面设置有多组输出接线组件;输入接线组件包括一一对应的多组正极输入接线组件和多组负极输入接线组件;任一组输出接线组件包括指示灯、正极输出插孔和负极输出插孔;多组输出接线组件包括多个正极输出插孔,多个正极输出插孔与多组正极输入接线组件一一对应,正极输入接线组件通过指示灯与对应的正极输出插孔电连接;多组输出接线组件包括多个负极输出插孔,多个负极输出插孔与多组负极输入接线组件一一对应,负极输入端子孔与对应的负极输出插孔电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直流系统蓄电池试验的接线信号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网运维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应用于直流系统蓄电池试验的接线信号装置。
技术介绍
变电站直流系统主要为高压断路器、分、合闸、继电保护、自动装置、信号装置、计算机监控等使用的操作电源及事故照明和控制直流电源。它由交流配电单元、充电模块、直流馈电、集中监控单元、绝缘监测单元、降压单元和蓄电池组等组成。目前变电站蓄电池组采用108只,单节电压为2V或者18只,12V蓄电池。根据检修规程规定,蓄电池容量检查自投运后前4年每2年1次,4年以后每年1次进行试验,采用I10电流进行恒定电流放电试验。由于蓄电池数量多,进行试验时需将试验线与所测蓄电池连接,接线过程复杂、完成整组接线需3小时左右,耗时且容易发生错误连接现象,造成不能测试,影响工作开展。因此需要一种能简化直流系统蓄电池核容接线并提示接线是否准确的接线信号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由于蓄电池数量多,进行试验时需将试验线与所测蓄电池连接,接线过程复杂、完成整组接线需3小时左右,耗时且容易发生错误连接现象,造成不能测试,影响工作开展。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直流系统蓄电池试验的接线信号装置。所述的接线信号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背部设置有输入接线组件,所述外壳的外部正面设置有多组输出接线组件;所述输入接线组件包括一一对应的多组正极输入接线组件和多组负极输入接线组件;任一组正极输入接线组件包括正极输入端子孔、正极输入保护器件和正极输入接线元件,所述正极输入端子孔通过正极输入保护器件与所述正极输入接线元件电连接;任一组负极输入接线组件包括负极输入端子孔、负极输入保护器件和负极输入接线元件,所述负极输入端子孔通过负极输入保护器件与所述负极输入接线元件电连接;任一组输出接线组件包括正极输出插孔和负极输出插孔;所述多组输出接线组件包括多个正极输出插孔,所述多组正极输入接线组件包括多个正极输入端子孔,所述多个正极输出插孔与所述多个正极输入端子孔一一对应电连接;所述多组输出接线组件包括多个负极输出插孔,所述多组负极输入接线组件包括多个负极输入端子孔,所述多个负极输出插孔与所述多个负极输入端子孔一一对应电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接线信号装置还包括绝缘板组件,所述绝缘板组件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绝缘板组件包括第一绝缘板和第二绝缘板;所述多个正极输入端子孔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底座,所述第一绝缘板焊接在所述第一底座的下方;所述第一绝缘板上焊接有与所述多个正极输入端子孔一一对应的多根第一引线,任一根第一引线的一端与对应的正极输入端子孔连接,任一根第一引线的另一端与对应的正极输出插孔电连接;所述多个负极输入端子孔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底座,所述第二绝缘板焊接在所述第二底座的下方;所述第二绝缘板上焊接有与所述多个负极输入端子孔一一对应的多根第二引线,任一一根引线的一端与对应的负极输入端子孔连接,任一根第二引线的另一端与对应的负极输出插孔电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板和第二绝缘板均为环氧树脂绝缘板。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正极输入保护器件为第一熔断器,所述正极输入接线元件为第一接线耳;所述正极输入端子孔通过所述第一熔断器与所述第一接线耳电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负极输入保护器件为第二熔断器,所述负极输入接线元件为第二接线耳;所述负极输入端子孔通过所述第二熔断器与所述第二接线耳电连接。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直流系统蓄电池试验的接线信号装置,该接线信号装置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按照所述指示灯上的编号一一对应连接,解决了以往直流系统蓄电池核容接线复杂、用时长等问题;通过所述自复式熔断器,还具有保护电路的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接线信号装置的立体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接线信号装置的背部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接线信号装置的正视图;图4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接线信号装置的试验连接简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接线信号装置的立体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接线信号装置的背部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接线信号装置的正视图,图4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接线信号装置的试验连接简图。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直流系统蓄电池试验的接线信号装置,所述接线装置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的背部设置有输入接线组件2,所述外壳的外部正面设置有多组输出接线组件3,通过所述输入接线组件2与单节蓄电池4连接输入电源,电池容量测试仪5与所述输出接线组件3连接形成闭合回路测试所述单节蓄电池的电池容量。具体的,所述输入接线组件2包括一一对应的多组正极输入接线组件21和多组负极输入接线组件22,任一一组正极输入接线组件21与其对应的负极输入组件22连接同一节单节蓄电池4。其中,任一组正极输入接线组件21包括正极输入端子孔211、正极输入保护器件212和正极输入接线元件213,所述正极输入端子孔211通过正极输入保护器件212与所述正极输入接线元件213电连接,所述正极输入接线元件213与所述单节蓄电池4的正极连接,所述正极输入保护器件212是为了避免试验过程出现短路损坏元器件。特别的,所述正极输入保护器件212为第一熔断器,通过所述第一熔断器保护电路安全运行;所述第一熔断器的型号为HPRW6-12/100的自复熔断器,所述HPRW6-12/100型的自复熔断器,采用金属钠作熔体,在常温下具有高导电率,当电路发生短路故障时,电流产生高温使钠迅速气化,电阻升高而限制短路电流,当电流回复正常是,金属钠回复原状,优点是不用更换熔体,可重复使用;所述正极输入接线元件213为第一接线耳,通过所述第一接线耳213确保接线牢靠,足够的接触面,接触良好;所述正极输入端子孔211通过所述第一熔断器与所述第一接线耳213电连接。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任一组负极输入接线组件22包括负极输入端子孔221、负极输入保护器件222和负极输入接线元件223,所述负极输入端子孔221通过负极输入保护器件222与所述负极输入接线元件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直流系统蓄电池试验的接线信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信号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背部设置有输入接线组件,所述外壳的外部正面设置有多组输出接线组件;/n所述输入接线组件包括一一对应的多组正极输入接线组件和多组负极输入接线组件;/n任一组正极输入接线组件包括正极输入端子孔、正极输入保护器件和正极输入接线元件,所述正极输入端子孔通过正极输入保护器件与所述正极输入接线元件电连接;/n任一组负极输入接线组件包括负极输入端子孔、负极输入保护器件和负极输入接线元件,所述负极输入端子孔通过负极输入保护器件与所述负极输入接线元件电连接;/n任一组输出接线组件包括正极输出插孔和负极输出插孔;/n所述多组输出接线组件包括多个正极输出插孔,所述多组正极输入接线组件包括多个正极输入端子孔,所述多个正极输出插孔与所述多个正极输入端子孔一一对应电连接;/n所述多组输出接线组件包括多个负极输出插孔,所述多组负极输入接线组件包括多个负极输入端子孔,所述多个负极输出插孔与所述多个负极输入端子孔一一对应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直流系统蓄电池试验的接线信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信号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背部设置有输入接线组件,所述外壳的外部正面设置有多组输出接线组件;
所述输入接线组件包括一一对应的多组正极输入接线组件和多组负极输入接线组件;
任一组正极输入接线组件包括正极输入端子孔、正极输入保护器件和正极输入接线元件,所述正极输入端子孔通过正极输入保护器件与所述正极输入接线元件电连接;
任一组负极输入接线组件包括负极输入端子孔、负极输入保护器件和负极输入接线元件,所述负极输入端子孔通过负极输入保护器件与所述负极输入接线元件电连接;
任一组输出接线组件包括正极输出插孔和负极输出插孔;
所述多组输出接线组件包括多个正极输出插孔,所述多组正极输入接线组件包括多个正极输入端子孔,所述多个正极输出插孔与所述多个正极输入端子孔一一对应电连接;
所述多组输出接线组件包括多个负极输出插孔,所述多组负极输入接线组件包括多个负极输入端子孔,所述多个负极输出插孔与所述多个负极输入端子孔一一对应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信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信号装置还包括绝缘板组件,所述绝缘板组件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部;
所述绝缘板组件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军唐林峰彭彦军周飞王路秦世旭刘俊辰葛春宏于鑫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桂林兴安供电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